在家和在外面判若兩人,孩子雙重性格怎麼辦?家長需要了解

鄰居家孩子圖圖是個典型的“窩裡橫”。例如今天早上,鬧鐘響了圖圖還是不起床,不想上學。圖圖媽媽只好叫他起床,結果圖圖不樂意了,大發脾氣,就是不願意起床。最後圖圖媽媽只好妥協,讓他再睡一會,保證上幼兒園不遲到就行。結果圖圖媽媽忙起來忘記叫他了,想起來的時候已經過了上課時間。圖圖醒了之後發現自己遲到了,又是一陣大哭大鬧,還摔東西,甚至對媽媽出言不遜,埋怨她沒有叫醒自己。圖圖媽媽也生氣了,開始訓斥圖圖,一個早上就在母子倆的爭吵中度過了。但圖圖在外面玩或者在幼兒園的時候,卻一向是個乖乖仔的形象,特別安靜,不跟別人爭搶也從不主動說話,很多不熟悉他的人都誇他是個懂事的孩子。

在家和在外面判若兩人,孩子雙重性格怎麼辦?家長需要了解

家長們應該都遇到過圖圖這樣的孩子,在家專橫、霸道,一個不如意就哭鬧打滾,甚至對家長大吼大叫,妥妥的“小霸王“,出門就瞬間化身“小綿羊”,膽小怯懦,不敢跟人主動搭訕,有其他小朋友搶自己玩具也不敢反抗。為什麼孩子們會有這樣的兩面性呢?

一、 造成孩子在家和在外面兩種性格的原因是什麼呢?

1. 家長太過寵愛孩子

孩子只要哭鬧、發脾氣,就選擇妥協,去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這樣縱容孩子的家長不在少數,卻不知這樣的寵愛容易讓孩子養成不如意就發脾氣的霸道性格。當他們離開家的時候,就會發現這種發脾氣的招數對別人是沒用的,甚至會引起對方的對抗,脾氣越大,對抗越激烈,而習慣了用發脾氣解決問題的孩子有沒有別的辦法去解決,只能選擇逃避。

在家和在外面判若兩人,孩子雙重性格怎麼辦?家長需要了解

2.家長的“示範”作用

不光是孩子,很多家長也是在家強勢、專橫,在外平和、寬容。尤其是很多家長容易把工作中被壓抑的情緒放到家裡發洩,孩子潛移默化中會認為在家裡就是發脾氣、鬧情緒的地方,出門在外才應該收斂脾氣。

3.家長平時跟孩子交流方式的問題

有些家長平時對孩子並不溺愛,但是跟孩子交流方式過於情緒化。在跟孩子產生矛盾時,他們內心知道不能放縱孩子的無理要求,於是用大聲斥責的方式拒絕孩子,結果引起孩子的對抗。家長畢竟在心裡還是覺得孩子是弱者,一般在吵架的過程中往往成為敗下陣來妥協的那一方。家長的情緒化讓孩子習慣於用發脾氣解決矛盾,而家長的不堅定又造成孩子形成只要吵鬧就一定能達到自己的要求的習慣。但當他們離開家時,會發現在外面沒人會讓著自己,發脾氣是行不通的。

4.總讓孩子在家裡玩

這類家長平時很忙,沒時間帶孩子出門玩,就讓孩子宅在家裡玩玩具,看電視。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度過,習慣了家裡的大人都圍著自己轉,玩具沒人跟自己搶,零食也都是自己吃。孩子習慣了家長的關注和愛護,不知道與他人如何相處,缺乏安全感,就形成了畏手畏腳、怯懦膽小的樣子。

可見,孩子形成這種“窩裡橫”的雙面性格多半是跟家長平時的不當教導方式有關。家長應當及時糾正孩子的這種矛盾性格,以免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

二、內外兩種性格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1. 性格變得自卑、孤僻、不合群

如果孩子長期這樣內外兩種性格得不到糾正,孩子會因為在外面不如意,自卑,而本能的選擇逃避,待在家裡不願意出門,即便出去了也只跟家長黏在一起,不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孩子的社交能力越來越弱,人際關係越來越差,從而形成孤僻、不合群的性格。

在家和在外面判若兩人,孩子雙重性格怎麼辦?家長需要了解

2. 更加依賴父母,缺乏獨立性

有這種矛盾性格的孩子大多數不知道與人如何相處,跟別的孩子產生矛盾更不知道如何化解,於是處處依賴家長給自己出頭,幫自己解決問題。時間長了孩子會變得更加依賴父母,甚至不懂得保護自己,缺乏在社會上與人交往,獨立生存的能力。

3. 性格更加極端

孩子家裡霸道家外慫,家長如果不及時糾正,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接觸外界的機會會越來越多,接觸到的人也越來越多,遇到的挫折自然也就越來越多。孩子的性格越來越極端,在外面有多不如意和怯懦,在家就有多自私和霸道,以獲得心理上的平衡。當這種“霸道”漸漸超過家長能承受的範圍和底線,開始拒絕時,孩子就會覺得家長不愛自己了,甚至仇視家長,產生極端行為。

內外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對孩子是有一定的危害的,不利於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因此,家長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改變這種性格,讓他們健康成長。

三、如何改變孩子“兩面派”的性格?家長應該怎麼做?

1. 停止溺愛孩子

家長對孩子太過寵愛、縱容,是造成孩子“窩裡橫”、“兩面派”的主要原因,想糾正孩子的這種矛盾性格,首先要停止對孩子的溺愛。孩子任性、無理取鬧、提出不合理要求時,家長該管就得管,要給孩子說“不”,讓孩子漸漸懂得是非對錯,遵守規則。

在家和在外面判若兩人,孩子雙重性格怎麼辦?家長需要了解

2. 多帶孩子出門

家長多帶孩子出門,多參加集體互動,給他營造跟更多的小朋友接觸的機會。孩子之間產生矛盾時,家長要適當放手,不要干涉孩子之間的相處,讓孩子自己獨立去解決自己的矛盾。通過一次次的鍛鍊,孩子漸漸學會如何與他人獨立相處的社交能力,從而變得自信,不再畏縮和孤僻。

3. 家長一定要有原則,態度一致,切忌唱“雙簧”

教育孩子也是一場較量,孩子會不斷試探家長的底線。家長一定要有原則,不妥協,不給孩子達成無理要求的機會。而且,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的意見一定要達成一致,不能一個嚴厲,一個寬容,孩子會本能的趨利避害,找向著自己的家長去作出不合理的要求。這樣孩子任性、自我的性格還是得不到改善。

總之,家長愛孩子一定要“適度”,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關注,更不要一味放縱,讓孩子明白白“世界不是圍著自己轉的”,孩子漸漸就不那麼任性了、霸道了,出門在外自然也就明白與他人相處要謙和、忍讓,互相尊重了。

各位家長如果對孩子這種內外性格不一致的問題有其他的意見或看法,歡迎您在留言區留言探討。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給話梅留言,話梅將根據用戶留言做出最專業的解答,用專業的知識為大家解決育兒過程中煩惱與糾結!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的媽媽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因為專業,所以信賴。我是話梅媽媽,專業高級育嬰師。專注於解決親子成長中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