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可鑑 索尼公開批評美國為什麼更有市場?

歷史可鑑 索尼公開批評美國為什麼更有市場?

【藍科技】李強

對美國市場不能一味順從與忍讓甚至默不作聲。

索尼是日本極少數企業敢於公開批評美國的企業,但卻深得美國人的喜歡。

敢於批評,同樣也能贏得美國市場的尊重。歷史上索尼在美國的作法,值得中國企業借鑑和學習。

索尼作為全球著名品牌,不是與生俱來的。索尼創始人之一盛田昭失的唯一一部自傳體商業戰略論《日本製造》,講述了索尼的前世今生。

在索尼發展歷史上,同樣經歷過質疑,被冠以價格低廉、容易發生故障的帽子。但他們卻贏得了美國市場,甚至由此打開了全球市場的大門。是因為他們會講故事,能打動美國。

重讀索尼發展史,值得中國企業學習的地方在於,好商品未必能打動美國,但沒有好商品是萬萬不能得。

好商品更需要好故事。索尼打動美國,除了好商品以外,索尼創始人之一盛田昭夫更善於講故事,甚至經常公開批評美國的各種做法。

美國人非但沒有記恨索尼,反而讓他們更喜歡上了索尼。

1980年前後,當時的日本可謂“風頭正勁,雖然在戰敗後失去了一切,卻從焦土上頑強復甦,其傲人的經濟增速和發展勢頭就如同現在的中國一樣,成為世界矚目的對象。

曾經,“日本製造”給人的印象也曾是低價價廉,容易發生故事,可當時卻已蛻變為“質量優於美國貨的可信賴商品”。

然而,與此同時,日美間的貿易按摩和美國的反日情緒也日益激化。對於“處處執世界之牛耳”的美國而言,日本既是自己在“二戰”中的手下敗將,也是戰後學習自由主義、民主主義和科學技術的“門下弟子”。

如今弟子居然要超超師父,這讓美國無法接受。

當時,美國輿論異口同志,紛紛妖魔化日本——日本的做法太不公平、日本在侵佔世界市場 、日本人是不要臉的怪物。當時的日本仍然抱有強烈的發展中國家意識,對於國內市場採取“閉關政策”,設置各種政策和法規門檻,將外國商品擋在國門之外,因此美方的一些批判也不無道理。

但日本最大的問題則是日本的反應。日本的國家決策層(包括政治家、經濟介人士、官僚、媒體人等)中,幾乎沒有有人能做到勇敢駁斥、據理力爭,而只是默不作聲地任由美方指責中,這是日本人的弱點。

彼時,無數日本企業和高品質的日本商品勢如破竹、“稱霸”於世界市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便是SONY。

其創始人盛田昭夫更是一位傳奇人物,當時日本的許多大企業儼然一幅“神秘做派”,高層幾乎不在公眾場合露面,而盛田昭夫卻反其道而行之,不但頻頻出現在各種場合,而且他那一頭中年紳士般的白髮和豁然大氣的個性,更是讓他成為吸引眾人的焦點。

他總是操著一口絕對算不上流利的英語,卻能迸發出讓美國人都能捧腹不已的幽默感。

這源於直言不諱的性格。他經常公開批評美國的各種做法,可美國人非但不恨他,反而視他為“萬人迷”。

在他身上,有一種超凡魅力。作為一家企業的領導者,他並非按部就班地“升遷就職”,而是企業的創立者,美國人恰恰喜歡這種類型似“美國夢”的成功故事,或許因此就生了一拍即合的“化學反應”。

在當時日美及世界貿易摩擦加劇、反日情緒高漲的大環境下,盛田先生勇於充當發言人,將日本“二戰”後白手起家、直至繁榮和成功的歷史故事娓娓道來。

作為一個將SONY從“無名小卒”發展為世界級企業的創業家,由他來做日本國民的代言人,闡述日本人對日美關係的看法,從而為日美關係的改善和國際社會對日本人的理解出了一份力。

(注:部分內容來源於《日本製造》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