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從專業調劑,真的如師姐說的那樣,是一條不歸路嗎?

縱觀往年各大媒體報到,每年都有部分考生因為沒填“服從專業調劑”而被退檔;也有一部分考生填了“服從專業調劑”而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甚至導致個別考生上了幾個月的大學後,退學復讀。

服從專業調劑,真的如師姐說的那樣,是一條不歸路嗎?

近年來,各所高校,對於“轉專業”把控越來越嚴格,要求也越來越高,就是防止考生通過“服從調劑”進來,然後轉專業,因此考生們一定得注意這個問題。

服從調劑到底是個什麼鬼?為什麼高考生和家長既愛又恨呢。

服從專業調劑,是指考生在成功投檔某院校後,在該考生所填志願全部錄取名額已滿的情況下,同意被該院校調劑到仍有計劃名額的其他專業,雖然服從調劑有可能會面臨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的風險,然而在錄取機會的面前,服從調劑可以降低退檔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服從調劑,則會直接被退檔處理。

服從專業調劑,真的如師姐說的那樣,是一條不歸路嗎?

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在專業服從調劑這一欄,可以說是相當的糾結,是選擇服從還是選擇不服從?

首先對於服從調劑,一定要清楚的認知,服從調劑的利弊一定要跟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析。好處是能夠被大學錄取,但是錄取不到自己心儀的專業中去。弊端是被高校直接退檔,錄取不了。專業畢竟是考生未來幾年內都會學習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決定考生的職業方向,如果選擇調劑,要查看所選學校是否所有專業自己都可以接受。那服從調劑,到底是填還是不填?

服從專業調劑,真的如師姐說的那樣,是一條不歸路嗎?

之前做過問卷調查,一半人以上支持“服從調劑”,理由是考生如果未達到某所高校的錄取分數線,那麼仍舊有機會讀這所學校,不會給人生留下任何遺憾,防止被“退檔”的風險。

給大家梳理了以下四點:

一是平行志願每個批次只有一次提檔機會

二是專業服從調劑不代表一定會被錄取。不是所有的高校都會在招生章程中,明確標出,服從調劑,不退檔。

三是並不是成績好就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學,每一年都會有很多高分考生因為不服從調劑而慘遭退檔。

四是隻有掌握科學的志願填報的系統方法才能實現低於平均錄取分數線被錄取,以及最安全的錄取結果,一定要認真瞭解高考政策,千萬別掉進陷阱啦

服從專業調劑,真的如師姐說的那樣,是一條不歸路嗎?

新高考改革下,採取了“專業+學校”的志願填報和招生錄取方式,考生的專業選擇權得到更充分尊重,考生根據自己的意願可以直接選擇志願為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其滿意度相比傳統模式會得到提高;同樣的道理,學校錄取的考生因其專業意願表達明確、充分,選拔滿意度和培養契合度也會大幅提升。

考生無論怎樣選擇,由於專業在前,因此都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考生的專業選擇,避免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學習。目前來看,部分省份新高考改革已經實行,沒有了調劑一說,但是對於另外省份沒有實行新高考改革的考生來講,調劑仍然會存在。

如果是你,你高考願意選擇服從調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