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蕩山”駛往香港:當代溫州首艘出境的客貨班輪

“雁荡山”驶往香港:当代温州首艘出境的客货班轮

雁蕩山號客貨班輪。

“雁荡山”驶往香港:当代温州首艘出境的客货班轮

1987年12月30日隨船出訪香港的溫州市代表團與溫州香港同鄉會合影。

1987年12月26日,冬日薄照,溫州港務一號碼頭上鞭炮聲、鑼鼓聲、吶喊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隨著甌江上的一聲汽笛,1949年後的溫州第一條出境的客貨班輪“雁蕩山”號截關收錨,載著19名出境旅客緩緩駛出溫州港,螺旋槳泛起的浪花好似在跟碼頭上歡送的人群揮手告別,船舷上的旅客或脫帽揮舞,或歡歌笑語,慢慢遠去,漸漸融入甌江的煙波之中,開啟了它為期三天兩夜55個小時564海里的旅程,駛向目的地——香港維多利亞港。雁蕩山輪的啟航讓溫州口岸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出入境旅客,同時也開啟了溫州海關“旅檢”新篇章。

雁蕩山號船身長88.55米,寬12.76米,淨噸位1263噸,總噸位2208噸,是當時浙江全省第一艘直航香港的客貨兩用班輪,該船隸屬甌江船務有限公司(溫州甌興船務公司、香港招商局、浙江省遠洋公司、中國銀行溫州分行4家單位合資)。據原甌江船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蔡甫樞介紹,該船原名“那諾克斯”,以兩千多萬元人民幣從丹麥購進,經過後期改造成為當時中國為數不多的集散貨、集裝箱、旅客於一體的輪船。船上設有一個客艙和兩個貨艙,客艙共有12個乘坐舒適的房間,均設有衛生間和空調設備。客艙還設有酒吧間、娛樂場所、小賣部、小餐廳等,最多可容納31位旅客和10個集裝箱,可裝載近2000噸貨物。

首航出境的19人中包括溫州市政府訪問香港的代表團一行13人和香港招商局朱大綬、旅港鄉賢王大兆等6名港胞,在12月29日深夜到達維多利亞港,由於當地準備慶祝元旦,加上夜深,輪船無法靠泊碼頭。次日,雁蕩山輪順利靠泊辦理入境手續,香港溫州同鄉會會長王國楨率同鄉多人入港上船迎接,鄉親們也同時參觀了雁蕩山輪。

在同鄉會館,代表團向同鄉會介紹了溫州改革發展的情況,呼籲同胞們回家鄉走走看看,併為鄉親們送上了隨身帶來的家鄉特產盤菜、蝦醬和溫州工藝品甌繡四條屏,鄉親們看到家鄉的美食激動得熱淚盈眶。代表團還訪問了香港招商局、鑄鐵廠、造船廠等機構,他們感慨香港現代化的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改革發展溫州的決心。由於輪船靠泊延遲,導致代表團行程後延,返程時簽證時效過期,全體滯留,幸而香港溫州同鄉會及時與香港入境處溝通,才順利返航。

隨著雁蕩山輪的開航,溫州、香港兩地往來日趨頻繁,客貨資源逐漸穩定,港務調度逐步熟練,雁蕩山輪固定為每月3個班次往返。雁蕩山輪的開航也讓當時溫州海關等口岸聯檢單位感覺到了業務知識的缺乏,並不斷派員赴上海、廈門等大口岸學習工作要領。溫港兩地因雁蕩山輪而拉近了兩個城市的距離,人員往來交流日益增多,港胞回鄉探親,大陸人員赴港旅遊,甚至還有臺胞借道香港通過雁蕩山輪迴鄉團聚。雁蕩山輪像一個紐帶,情牽著兩岸三地,也像一個符號,宣傳著溫州開放的信息,更像是一個窗口,展示著溫州經濟發展的動態。

雁蕩山輪經過近一年的運營,由於條件受限,設備簡陋,以及出入境旅客逐漸增多,口岸業務不斷拓展等原因,原安瀾碼頭客運站遠遠不能適應口岸單位的工作。1989年3月,口岸聯檢大廳正式入駐新落成的麻行碼頭國際客運站。新的聯檢大廳嚴格按照標準規劃設置,並在監管區關鍵位置設置閉路電視,同時大廳還入駐了免稅商店、人民銀行等機構,方便出入境旅客。

不過經過近三年的運營,雁蕩山輪沒有達到初期可行性報告中的盈利目標;再者當時交通部出臺了輪船客貨分離的政策;另外隨著溫州交通發展,特別是1990年溫州永強機場的建設使用,雁蕩山輪客流量急劇下降,最終在當年停止載客,並在1994年1月退出溫州海運舞臺,統計共載出入境旅客1826人,其中出境1117人、入境709人。

雁蕩山輪雖然在溫州對外開放的歷史中曇花一現,驚鴻一瞥,但它是溫州航運史上第一艘出境的客貨班輪,使溫州和香港有了比較固定和方便的交通條件,為溫州建設沿海港口城市、推動改革開放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港商來溫投資、三來一補(早期大陸嘗試性的企業貿易方式)以及溫州香港雁蕩公司的發展、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創區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