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學霸:高中三年吃透這4個技巧,就能上211

作為一個計劃狂人,在查閱了5本計劃本(高一至高三)後,我想分兩個階段來談談應該怎樣正確的定計劃。(以下內容完全是摸爬滾打的個人經驗之談)

衡中學霸:高中三年吃透這4個技巧,就能上211

這個階段和高一高二差別不是特別大,關鍵在於靜心積累(無論在哪一個學習時期,良好的學習心態和踏實的學習品質都是必要的。而積累嘛,對於高中階段的文科和理科來說,都意味著基礎知識和學科素養)和提高效率(後面會講每一科具體的高效學習方法)。

衡中學霸:高中三年吃透這4個技巧,就能上211

因時而異

說人話就是計劃要分為長期和短期。如果只有短期計劃,即以每一天為期限寫下要做的事,會非常忙碌,但未必走對了方向。我在高一高二時便是這樣,每天都自我感覺忙碌充實,但因為缺乏長遠的明確的學習任務,一段時間下來(尤其是考試前),如果不用“沒複習都不會考”的良好心態麻木自己的話,其實會發現漏洞非常多。

衡中學霸:高中三年吃透這4個技巧,就能上211

衡中學霸:高中三年吃透這4個技巧,就能上211

所以,一個較長時期的學習計劃非常重要!!!這裡的“較長時期”可以是一週、十天、或者某次考試前的20來天,具體內容可以是知識方面(如語文'、政治、地理的背誦,如數學、英語語法某個板塊的查缺補漏,如地理地圖識記,如歷史思維導圖的製作……總之就是一些一下子完成不了的大任務)

衡中學霸:高中三年吃透這4個技巧,就能上211

也可以是能力方面(研究高考題某個題型,相關知識拓展要看的課外書 與學習無關的愛好和習慣養成……總之就是你想做的所有有意義的事)。計劃制定好後便拋開一切雜念盡力去完成,“期”不是太長的原因就在於你可以通過自己對知識掌握的感覺或考試結果來檢驗計劃的科學性和自己執行計劃的效率。

衡中學霸:高中三年吃透這4個技巧,就能上211

我的高中老師喜歡告訴我們要去研究自己每天在哪個時間段做哪一科最有感覺。我覺得學習沒這麼玄幻啦,有時候我就是做什麼都沒感覺呢哼(比如我已經拖了一萬年的歷史素養快報的稿子)。我覺得先後順序主要看心情,因為首先得把學習當做一件有趣的事來做,沒辦法決定學什麼,至少得讓自己有權選擇先學什麼。

衡中學霸:高中三年吃透這4個技巧,就能上211

我的經驗顯示,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的最大阻礙者其實都是沒有定性的老師們。不同老師可能告訴你完全相反的學習方法(比如有的叫你回基礎重教材;有的叫你別看教材了,去研究高考;有的又叫你多做模擬題找到感覺……)而往往為了證明他們的權威性,他們的說法會變得很絕對:“像我說的這麼做,高考肯定沒問題。”

衡中學霸:高中三年吃透這4個技巧,就能上2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