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夜路遇妖狐

宋時,越州有少年周安,於會稽山中拾草結廬,苦讀詩書。會稽山,鍾靈奇秀,而那草廬也是結於一處小潭之畔,竹林環伺左右,背山望水,景色甚是雅緻。三年光陰下來,這周安只覺得心念通達,身魂圓融,竟然似有化仙之感!

一晚,周安正於草廬外對月寓懷,忽然見有三五佳人自翠竹林內款款而出,徑直來到了自己面前。

“半嵐秋影雲拖地,

一夜書聲月在天!

公子真個是好興致,好才情啊!”為首的一位白衣佳人,開口讚道。

“讀書不覺夜已深,

一寸光陰一寸金。

若非引來仙子笑,

孔禮周情尚追尋。

哈哈、哈哈、幾位姑娘見笑了……”

周安這三年的苦讀,可並非是一味地嚼書,而是於其中悟得了許多的天地至理,如今也算的略通神玄。這幾位女子剛一出現,他便覺察到了幾人的異常之處!

“公子才情絕豔,出口即成文章,堪稱當世奇才!妾身與小妹幾人慕名而來,不知是否唐突了公子?”

“無妨,小生於此地靜修三載,平日裡且無人已對,今夜能得幾位姑娘芳駕至此,實屬人生一大幸事!”周安笑著言道。

“公子莫非不想問我姐妹是何方人士?又是因何到此?”那白衣女子見周安神色淡然,臉上且無常人應有的那種驚喜之色,於是便好奇的問道。

“幾位姑娘天之國色,衣袂飄飄,若非是那仙子臨凡,便是這山中精怪化形。周安一介落魄書生,又怎麼敢口出妄言?”

“咯咯,你這人還真是有趣!”

“姑娘謬讚了。”

“咯咯,那公子且猜猜我姐妹幾人,是那九天仙子還是這山中的精怪呢?”這時,一位紅裙女子笑吟吟的問道。

“頭變雲鬢面變妝,

蓬尾化作大紅裳。

徐徐行至荒村路,

見的生人巧搭腔。

輕啟朱唇索命符,

嬌羞一笑迷魂湯。

假色惑人猶若是,

定叫良人斷肝腸!

小生以為姑娘當是這山中的狐妖,不知然否?”周安依舊是笑著答道。

“你!你這人好沒道理!”紅衣姑娘聞聽周安之言,似乎有些懊惱。

“妹妹切莫動怒,周公子已是通玄之人,能看出我等來歷也並不奇怪。只是公子既知我等真身,為何卻不畏懼?”白衣女子言道。

“萬物有靈,人為尊長,小生何懼之有?”

“公子就不怕被我等做了血食?”

“周安有聖賢護佑,不日便可羽化而去,又豈會懼怕幾隻山中野狐?”

“你……妾身幾人夤夜前來,其實只是相邀公子與我等一同參習仙法,共享長生的。況且若公子願意,我姐妹幾人甘願與公子為妾,永世侍奉左右……”說著,白衣女子似有了一絲嬌羞之意。

“姑娘此言差已,豈不知道不同不相為謀?周安知書識理,心志堅如磐石,無論日後是否得成大道,都斷然不會與你等為伍!”

“這……”白衣女子見周安不為所動,頓時便沒了言語。

“小生見幾位姑娘言行舉止,並非大奸大惡之輩,故有一言相贈,不知幾位姑娘可願聽否?”

“周公子請講,妾身等聆聽教誨。”

“半嵐池水一鑑開,

月照獨影自徘徊。

修得心性隨風去,

方有仙音九天來!

天生萬物,各行其道!欲想奪其造化,脫去凡胎,必要循規蹈矩,從善如流。日後你等當敬先賢聖訓,多積善舉,方可達成所願!”言罷,周安不再與幾人相談,而是靜坐於一青石之上,復讀聖人禮典。

那幾位妖狐幻化的女子則是若有所思,若有所悟。良久之後,紛紛上前對他款款施禮,隨後這才轉身入山中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