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部創業團隊到營收超1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搜狗自我突破的背後……

从内部创业团队到营收超1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搜狗自我突破的背后……

搜狗用戶規模排名全國第四,每10箇中國人裡面就有7個在使用搜狗的產品。搜狗輸入法已成為國內中文輸入的壟斷者;搜狗搜索月活躍用戶數達5.6億,是中國第二大搜索引擎。

2018年,搜狗市場營收已超10億美元,身負“搜索行業的挑戰者、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者”形象,它是如何做到不斷自我突破的?如何才能成為商業領域的創新勝者?在近日舉行的中歐EMBA企業公開課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戰略學副教授張宇和搜狗CTO、中歐EMBA2016級校友楊洪濤分別從理論和實踐角度為大家帶來思考。

从内部创业团队到营收超1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搜狗自我突破的背后……

楊洪濤

中歐EMBA2016

搜狗CTO

搜狗的誕生始於技術基因

我2003年加入搜狗時,作為國內四大門戶網站之一的搜狐成立了一個內部研發中心,著力開發搜索引擎工具,吸納了很多理工科的研究生兼職參與,我就是其中一個。搜狗CEO王小川則是比我大一屆的清華師兄。搜狗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算得上是一家“傳統互聯網公司”了,其間也在不斷尋求自我突破。

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它就是一個技術基因的團隊,無論是小川也好,我也好,都認為技術創新、技術競爭力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能力。

2003年啟動搜索研發的時候,百度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我們當時的想法很單純,就是要做趕超百度的搜索引擎,後來發現這事其實還蠻有挑戰性:

和傳統行業相比,互聯網領域巨頭的發展是呈指數級遞進的,想要後來者居上其實非常困難。十餘年過去,即使我們目前排在搜索領域第二的位置,但只佔據了市場18%左右的份額,與百度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

輝煌的背後

是搜狗的6次突破

十幾年來,搜狗從一個媒體公司的創業團隊起步,建立技術團隊和產品團隊,並在某種程度上實現彎道超車,凝聚了幾次關鍵節點。

① 技術突破。2004年,只有十幾人的初創團隊花了一年的時間,攻克各種技術難關,研發出搜索產品並推向市場。但技術上的突破並沒有為團隊帶來太多水花。

② 產品突破。一個機緣巧合的機會,我們開發了搜狗後來的拳頭產品——搜狗輸入法,這個產品其實來自一個熱心用戶的建議。那個用戶為了這個產品建議,還曾給百度發過郵件,百度沒理他。後來,他學聰明瞭,先以員工身份加入搜狗,從內部來影響我們。隨後,他成為了搜狗的產品經理,並提出了許多關於搜索產品細節方面的體驗建議。

再後來,他基於搜索引擎提出了三點關於新產品的思考:

从内部创业团队到营收超1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搜狗自我突破的背后……

第一,中文輸入法是華人上網的必備產品,擁有廣泛市場。第二,當時市面上的產品都不夠好用。第三,那時的搜索引擎都有一個功能:如果敲一個拼音到搜索框裡,就會有一箇中文的提示詞出現,問你是不是要搜索這個詞。做搜索引擎,其實已經在技術上解決了拼音到漢字轉換這件事,做輸入法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2005年搜狗開始研發輸入法產品,2016年一經推出就一炮而紅。

多年來,我們形成了一個核心共鳴:堅持做“互聯網化”的輸入法,這背後是通過技術讓輸入法擁有強大的聯想功能。

這是產品思考帶來的一個差異。我們經常說,在馬車時代,用戶是想象不到汽車的。這一款跨時代輸入法的問世,讓我們擁有了上百萬用戶。

③ 渠道突破。2008年,我們與當時比較熱門的軟件下載網站合作,通過付費推廣讓搜狗輸入法登上排行榜,使輸入法用戶從一千萬、兩千萬、五千萬一路漲上來。

此外,我們在輸入法和搜索引擎之間做了一個搜狗瀏覽器,將搜索欄嵌入瀏覽器的導航站,使搜狗搜索能直接以框的形態擺在用戶面前。做好產品,做好技術,做好渠道,這中間是乘積的關係。

體制突破。2010年,搜狗從搜狐分拆成長為一個獨立運營的公司。

⑤ 資本突破。騰訊當時也非常看好搜狗團隊的能力,決定停掉自己研發的搜索業務,以投資形式成為搜狗的大股東。

⑥ 資本再突破。2017年底,搜狗在紐交所上市,是公司發展的一個新里程碑。

人工智能(AI)的競爭力

蘊藏在八個字中

因為在搜索和輸入法方面積累了很多技術能力,搜狗這兩年在AI領域,如人臉識別、視覺和語音合成、機器翻譯等領域獲得了不少國際領先的技術成果。

从内部创业团队到营收超1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搜狗自我突破的背后……

我們認為,未來AI領域的發展可以用八個字概括:自然交互和知識計算。

自然交互解決的是摒棄死記硬背的電腦命令,讓人和機器的互動變得更自然。知識計算是相對於以前的搜索來說的,之前的搜索是索引網頁,未來則是索引知識+大數據運算,人人都可以擁有像電影裡的大白那樣的虛擬助手。

AI可分為幾個層次:計算智能是最弱的層次,它可以以超過人腦很多倍的速度運算。上面是感知層次,讓計算機通過傳感器去理解環境。語音識別、圖像識別都屬於這層,搜狗做的工作大體上在這個層面。再往上是認知智能,讓計算機擁有跟人一樣的知識,去理解、推理、互動,這是未來努力的方向,至少需十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實現。

未來可期

搜狗的場景化應用突破

如果從用戶數來說,搜狗僅次於BAT,在中國互聯網排行第四。但如果從業務體量上來說,卻遠遠不夠。如何把用戶資產轉變成業務模式上的成功,也是我們期待的下一個突破。

我認為,未來AI技術的突破場景首先可以將索引和可穿戴硬件兩個技術結合起來,我們叫它“無處不在的搜索”。做智能硬件並非是搜狗最擅長的,我們更期待通過硬件載體實現AI技術,我覺得這是產品和技術之間結合創新的工作。搜狗自2011年開展輸入法的語音識別應用,截止到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語音應用,每天服務器上大概有5.4億的峰值語音請求量,這些由用戶所產生的海量數據規模是驅動技術進步的關鍵。

此外,我們正在嘗試內容差異的競爭場景。比如,經騰訊獨家授權,搜狗搜索可以實現微信公眾號的內容搜索功能;在知識領域,搜狗投資了知乎,引入知識社區的優質內容;在醫療信息方面,我們引入很多國家級權威的內容,並將其排在廣告前面;此外,搜狗還側重研發海外英文搜索,把海外優質內容翻譯成中文,混排進中文搜索結果,提供給中國用戶。

教授點評

如何才能成為商業領域的創新勝者?

从内部创业团队到营收超1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搜狗自我突破的背后……

張宇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戰略學副教授

從戰略學視角,什麼樣的企業才能在商業創新中成為勝者呢?

1987年,哈佛商學院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幾位教授曾做過一個研究:研究80年代及之前美國創新領域成功與失敗企業的特徵。教授們通過管理學界的2X2矩陣發現,

商業的成功和失敗跟是否為產品和技術的首創者或模仿者並無關係。我本人也曾在2013年做過一個類似的分析,同樣驗證了這一觀點。

從戰略學角度來看,優秀的創意並不代表豐厚的利潤,但優秀的創意可以創造價值,比如新材料的研發,新技術的研發。商業成功的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夠重新獲得所創造價值中的絕大部分。任何商業上的成功都需要通過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這兩部分實現。

價值創造是通過提供產品和服務滿足用戶的一定的效益,令用戶產生支付意願而實現的,價值創造的總額決定了市場潛力的大小。

當這個行業的產品能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的時候,行業是不斷成長的。以搜狗輸入法為例,當產品只有幾百萬人使用時,它創造的價值並不特別大,當用戶規模達到5億時,其獲取熱詞的智能程度更高,這時為用戶創造的價值和市場規模也會增加。

从内部创业团队到营收超1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搜狗自我突破的背后……

此外,從需求(支付意願)和成本(供應意願)曲線可以看到,當產品的支付意願不斷提高時,需求市場是擴大的。但如果成本提高的話,需求就又降低了。因此,如果想要擴大市場規模,意味著成本也要下降,只有當支付意願提高,供應意願也相應提高,這個時候行業才會不斷成長。因此,企業一開始選擇哪個賽道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可以就此分析一下在中國風起雲湧的各類創新企業背後發展的邏輯:

團購是通過電子郵件和分發技術,把原來只能連接附近幾個街區的幾萬人,變成全國性的一個千億級的市場規模。而共享單車的支付意願隨著單位價格的提升呈現快速下降的趨勢。我們看到,其實共享單車的支付意願是有一個頂峰值的,大概是2塊錢,這是因為它受限於公交車票價(替代品的價格),所以這也預示了共享單車的市場規模並不可能很大。

企業是不是來到一個大的賽道就夠了呢?當然不是。在你創造的價值中,其實只有價格和成本之間的一塊,才是企業真正能夠獲取的價值。

什麼情況下公司可以讓獲得的價值更高?一個公司賣給兩個買家,與兩個公司賣給一個買家,假設整個過程創造的價值是一樣的,哪種情況下這個公司能獲取的價值更多?肯定是面對兩個買家的那一家(獨家的)公司。

从内部创业团队到营收超1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搜狗自我突破的背后……

另外一種情況,兩個供應商供應一個公司和一個供應商供應一個公司,哪種情況更好?肯定是擁有兩個供應商的那一家(獨家的)公司。

因此,我們不僅要挑市場容量大的賽道,同時還要儘可能讓自己變成一家獨一無二的公司,這樣才有可能把創造的價值更多地分到自己的手裡。

這是戰略學中很重要的一個附加價值的概念。

再來看看團購行業,雖然它市場規模巨大並創造了很多價值,但由於從業門檻太低,能獲取的價值並不大,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市場上只剩下一到兩家競爭對手,這個行業還是不賺錢。

同樣,我們也可以用價值創造和價值分析的框架,來分析目前正在興起的熱門技術,比如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基因編輯、大數據、區塊鏈等,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分析和預測,或者成為這些領域的勝者。

查理·芒格曾說過,“要想得償所願,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起它。”想要成為商業領域的勝者,我們不僅要為顧客創造價值,而且要儘可能成為為顧客創造獨特價值的企業。

本文根據中歐EMBA企業公開課內容編輯而成,內容已經教授和嘉賓本人確認。

EMBA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