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最近去过故宫的朋友

经过神武门一定会发现

神武门焕然一新

“故宫博物院”这五个字的全新牌匾也亮相了

这是因为这块匾额之前发生了边框脱落的情况

所以进行了全面修缮

这块匾额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

1971年题写的

40多年来已经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重要标识

也是大家参观故宫后合影留念时的经典背景

其实,北京著名的匾额、牌匾不胜枚举

一方方各具风采、独具美感的牌匾

是书法精品

是北京文化的宝库

也是一代代北京人回忆的缩影

城 市

文化范

牌匾书法不一般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牌匾的书法与日常练习或个人表现的

书法作品大不相同

比如启功先生题写的“北京同仁堂”牌匾

和我们平时对启功先生书法的印象就有所不同

启功先生的书法挺劲、瘦硬

但是北京同仁堂的字就题写的十分粗壮、厚重

因为启功先生在题写匾额的时候是经过一番设计的

如果书法中飞白用得多制匾的时候字就很难刻

写匾的时候就少写飞白的笔

刻工才容易刻字

做出金字等形式的牌匾才端庄

另外,牌匾要题写的雅俗共赏

在街上展示出来要正襟危坐

不能像文人书法平时表现的

龙飞凤舞或者过分诙谐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牌匾是名人题写

有文化品位

记录历史的

本身就是一种有传承的文物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交流方式

所以

牌匾题字首先要

雅俗共赏、能认能识

比如六必居

是特别严格的馆阁体

相传是明代奸相严嵩所写

传说六必居的老板

一开始求不到严嵩的字

就让自己的夫人反复练习

写六必居三个字

之后拿着自己的习作

去找严嵩的夫人

请她拿给严嵩指点

严嵩指点之间就分别写下了

“六”、“必”、“居”三个字

六必居的老板由此集成了

严嵩所写的六必居牌匾

但或许由于严嵩是奸相不为世人所喜

又或许是牌匾原本有严嵩的落款

却被后人挖掉

总之现在六必居的牌匾

没有严嵩的落款

城 市

文化范

京城老街上的牌匾

王府井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王府井作为著名的商业文化街

有讲究的牌匾也不在少数

比如“北京饭店”是邓小平题写的

“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

是郭沫若1959年题写的

是当时我们对外出口和

内藏工艺美术品最丰富的商店

它就是现在的工美大厦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郭沫若的牌匾题字笔意飞腾

但是又很端庄厚重

每一笔都像石头块一样

如同雕塑一般

给人的感觉是能立得住的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还有在王府井大街南边一进口的

“新华书店”是由毛泽东题写的

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牌匾使用的都是同款

向右上倾斜的横划的笔道

成为了人们脑海中鲜明的记忆

西单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京城百姓熟悉的烤肉宛

最早的店铺就在西单

最早的时候烤肉宛并没有自己的匾额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的一天

齐白石到烤肉宛吃饭

宛师傅请齐白石先生题字

这才第一次给烤肉宛写了一个“烤”字

是用钟鼎文写的

这个“烤”字就作为了烤肉宛的一个标识

如同现在的商标或logo挂在了烤肉宛店里

直到齐白石86岁的时候

才重新题写了“清真烤肉宛”的完整匾额

之后梅兰芳还做了四句诗

“宛家烤肉早声名,跃进重教技术精。

劳动人民欣果腹,难忘领导党英明。”

郭沫若还在此挥毫敬录过

毛泽东的《清平乐 六盘山》

所以说

很多中国的文化名人都跟清真烤肉宛

这家店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渊源

牌匾成了聚集人气、招揽顾客

做文化交流的一种方法

前门大栅栏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前门大栅栏老字号林立

值得关注的牌匾也很多

比如“都一处”

乾隆皇帝御笔写的“都一处”虎头匾

挂在店堂正中

而门口挂的是郭沫若

写的豪放、刚健的“都一处”

据说

当年郭沫若和夫人来此店吃烧卖

经理说

乾隆皇帝题写的虎头匾只能摆在店里

店外缺一块牌匾

郭沫若一听就说我给你们写一个吧

不过我可没有皇上写得好

没几天就写好了请经理取来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可见郭沫若等文化大师

既笔力深刻、有文化高度又诙谐幽默

又如,启功先生说过

我就喜欢给饭馆题字

最起码题完了我还能蹭两顿饭

一句玩笑话

大书法家的亲切可爱可见一斑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在前门大栅栏

还有一处郭沫若题写的老字号匾额

就是“内联升”

它是典型的郭体的代表

也成为了北京老字号的文化标志

内联升营业楼有四层

一层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店名牌匾

二层是郭沫若题写的店名牌匾

三层是赵朴初先生赞誉内联升的“步履轻盈”牌匾

三块新匾额

气派不凡而又亲切自然

琉璃厂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琉璃厂是北京匾额精华荟萃之地

很多出自名家之手

百年字画老店“荣宝斋”是郭沫若所题

“中国书店”也是郭沫若所题

字体端庄、厚重、平和

书法家兆晖梦想了很多次

书店是否可以题成别的样子

但是他觉得郭沫若题出了书店的极致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琉璃厂的“庆云堂”是卖碑帖的

牌匾也是郭沫若题写

店里还保留有郭沫若当时

题写在纸上的原本

能看到他用的是大笔、重黑墨

潇洒随意、落纸云烟

甚至能看到很多击墨的点子

生动极了

再往里走有启功题写的“锦昌”“悦雅堂”

赵朴初题写的“文盛斋”“敦华斋”

徐悲鸿所书的静雅天然的“金涛斋”

李可染所书的瘦挺疏朗的“槐荫山房”等等

应该说琉璃厂从东到西是

文人名仕题匾荟萃之地

看匾首先应当去琉璃厂

东单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站在东单的十字路口

能看到人行过街天桥上

有两个银色大字

“银街”

是刘炳森先生所写的楷书

其实刘炳森先生题写的隶属非常多

楷书的字较少

“银街”是一例

王府井里面的“北京百货大楼”是一例

刘炳森先生的隶书

大家最耳熟能详

且能代表他典型书体和最高成就的是

公主坟的“北京城乡贸易中心”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他的隶书端庄大方、诙谐开放

刘炳森把隶书做到了人笔合一

在中国当代书法史上

说到隶书必说刘炳森先生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另外

稳重大方、扎实有力

像楷书一样的直正、标准

一笔一划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

端庄大气的氛围

不是紧张做作的端着

而是雍容大度、平和自在的端庄

达到了雅俗共赏、博远泽长的极致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一代人熟悉的《读者》杂志

《中国电视报》

都是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他也是佛教学者、哲学家

宗教领袖、诗人

他的书体遍布中国的寺庙

其实,要想把书法写的雅俗共赏

达到学术的制高点

并不是单纯一个匠人能达到的

技艺的极致往往是

哲学审美思想的高度统一

所以赵朴初的书法有深刻的佛学内涵、

书法技术、学术、审美内涵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发现

北京的文化和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就在一抬头的字里行间

牌匾让这些名字更响亮

也让名字里的故事传的更远更长

了解了这些故事

当我们再看到这些牌匾

就不再是初相识的生疏和距离

而是久别重逢的亲切和贴近

这就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北京文化

本期嘉宾

【有范回顾】街市上的最美书法展——牌匾

首师大国学中心书画研究会会长

书画家 兆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