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文化長街 小撟流水,灼灼桃花

小橋流水桃花

幽道春風柳芽

遊人醉在天漢長街下

春日裡到漢中天漢文化長街,最有遊玩味道的當是順街而流的一條小溪。雖然這條小溪是人工修竣,但造法自然,又來自漢江之水,水流自然就清澈悠悠。溪中時有不同造型的精巧小橋,再配有卵石、瀑波,植以花草垂柳,更使得這條小溪是那麼嫻雅、靜幽,遊走其間,真給人一閒淡舒適之趣,清幽野趣之感。

三月裡,小溪兩岸的桃花開了。“桃之夭夭,其花灼灼。”依溪俯仰的虯枝,鮮豔歡笑的桃花,這條小溪就情意脈脈的更惹人喜愛了。

天漢文化長街    小撟流水,灼灼桃花
天漢文化長街    小撟流水,灼灼桃花
天漢文化長街    小撟流水,灼灼桃花
天漢文化長街    小撟流水,灼灼桃花

“桃紅容若玉,定似昔人迷”。桃花,作為春天和美好的代名詞,它受人們的厚愛。吳融在《桃花》詩中曰“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王維留有“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的詩句。人們喜愛桃花,是因為桃花象徵著美好生活。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寫到“入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塑造了一個令人神往、千古不朽的理想之境。古人常用桃花命名居所,如“桃花塢”、“桃花圃”、“桃花庵”等,就是這個道理。

溪旁有桃花,兩側還有紅粉粉一片片的桃花林,分外惹眼,人們紛紛將自已融入桃花之中拍照,留下這美麗的倩影。

天漢文化長街    小撟流水,灼灼桃花
天漢文化長街    小撟流水,灼灼桃花
天漢文化長街    小撟流水,灼灼桃花

除了這粉豔的桃花,還有一蓬蓬的櫻花,遠眺如一團團祥雲;海棠正含苞欲放,像果果圓似的綴滿了樹枝。

天漢文化長街    小撟流水,灼灼桃花
天漢文化長街    小撟流水,灼灼桃花

春天裡漢中天漢文化長街的這條小溪,真是一處春滿滿,情悠悠的遊春之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