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了解普济禅寺

普陀山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第一大寺——普济禅寺。主要有多宝塔、海印池、普济寺正山门、天王殿、圆通宝殿等景点。 又叫前寺,这是普陀山寺院之主刹,位于普陀山灵鹫峰下,普陀山佛教协会 设在寺内,全山重大佛事活动都在这里进行,是全国重点寺院,市级重点文 保单位。

三期-------了解普济禅寺

三期-------了解普济禅寺

现在简要介绍该寺的历史沿革。普济禅寺原名宝陀观音寺,北宋元丰三 年(1080 年)受皇帝派遣,官员王舜封视察普陀洋面时,船因故不能航行, 祈祷观音而免于海难。返回朝廷后,王舜封奏请朝廷御赐金银财物改建寺 院。南宋嘉定七年(1214 年),朝廷赐“圆通宝殿”匾额,普陀山遂成专供 观音菩萨之道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 年),康熙帝南巡江南到杭州时, 御赐了“普济群灵”匾额,遂改称为普济禅寺。清雍正九年(1731 年),清 世宗下拨七万金,经过三年修建,寺院拥有10殿、16堂、12楼建筑,在定海、 台州等地设置下院 5 处。如今,寺院殿堂约有 300 间,占地面积 37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6000 平方米。

普济寺的建筑结构为典型的纵轴式结构。中轴线上布局三门殿、天王 殿、大圆通殿、法堂、方丈殿等,两侧配置钟楼、鼓楼、伽蓝殿、罗汉堂、 祖师堂和四大佛教名山供奉的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和地藏殿。

三门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于清康熙年间。殿内供 奉着三块石碑,分别为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清雍正年间的石碑。三门 殿内供奉的一般为金刚力士。从印度传入之初为一尊,即密迹金刚,是护法 神之一,后根据中国人对称的习惯,又增加了一尊,称为秽迹金刚。三门殿 是佛界和俗界的分界处。

天王殿内供奉的是弥勒菩萨、韦陀 菩萨,两侧为四大天王。请看弥勒菩萨,一手持念珠,一手持布袋,可将 世间之一切苦难装入布袋之中。两侧柱子上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 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劝告世人以慈悲大度为怀,用乐观态度对 待风雨变幻的生活。在中国,传说布袋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在此,让我再来介绍韦陀菩萨。他是一位威力无比,能战胜多种邪恶, 使人间得到光明,保护人们安宁的天神,被称为战神。相传是南天王部下八 将军之一,居四大天王部下三十二将之首,当年释迦牟尼佛曾经当面嘱咐 他,统东、西、南三洲巡游护法事宜,即“三洲感应”。还有一种说法:相 传释迦牟尼佛曾下法旨,布置给韦陀的任务是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到释 迦牟尼佛圆寂后,恶魔界的“捷疾鬼”乘众人不备,偷走了释迦牟尼佛的两 颗“佛牙”舍利,韦陀发现后,追回舍利,立了大功,众人就推举他专门担 任保护释迦牟尼佛塔的重任。

请看两侧的四大天王。据佛经记载,在古代人类所住世界的中心,有座 须弥山,山腰有一名“犍陀罗”小山,小山有四山峰,各住有一天王,以 “各护一天下”,被称为护世四天王。他们便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 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塑身白色,手抱“碧玉” 琵琶,护持国土,以音乐管辖东胜神洲。南方增长天王能使人善根增长,手 中持剑,护持南瞻部洲。西方广目天王塑身红色,手中缠绕一条龙,脚下踩 狐貂,率领诸龙保护西牛贺洲,以净眼观察世界。北方多闻天王,塑成金色 或绿色,手持“混元珠”巨伞,脚踩夜叉。他具有大福德,护持北俱芦洲。

圆通宝殿,它是本山主殿。让我们欣赏大殿外 观。请看,这是一个单层重檐的歇山顶木结构建筑,顶盖黄色琉璃瓦,飞檐 翘角,九踩斗拱,装饰庄重典雅。整个大殿历时三年才完工,具有典型的清 初建筑风格。而且结合了海岛地形和抗风的需要,在建筑上有新的发展。大 殿宽敞壮观,人称“天下圆通殿之祖”,以“活大殿”著称于世,有“百人 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之说。殿高18米,宽42米,进深24米, 面积2000多平方米,宏大巍峨,具有典型的清初建筑风格。请抬头看南宋 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皇帝所赐的“圆通宝殿”匾额。从此,普陀山就成 了专供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迎面看到的是毗卢观音坐像,像高 8.8 米。她头 戴毗卢天冠,冠上有阿弥陀佛像,眉清目秀,慈祥含笑,在莲花座上结跏趺 坐,右手擎一枝开瓶莲花,左手以横臂挡胸,拇指尖顶在食指上中空成圈 形,其余三指竖而微微分开,结施无畏印。这一形象就是“圣观音”,又称 “正观音”。善财童子和龙女侧立两旁。东西两壁供三十二化身。《普门品》 有说:“三十二应偏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常时洒,手内杨柳不 计秋。”说的就是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观世音菩萨为了便于使人接受佛 法,教化众生的方式方法常因时代不同、环境相异、教化对象不同而相应地 示现为各种不同身份的形象。比如对一个妇女讲话,就示现成一个女性形象 为之说法或者前来救助,因为这样容易接近众生,三十二化身便是观音示现 的各种形象。普陀山寺庙中,塑像较多的有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和杨枝观 音等。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叫观世音,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 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当我们世间苦恼众生 受苦受难时,若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的话,那么观世音菩萨就可观照到 我们的声音而前来救助,这就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观 世音菩萨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据佛经记载,在阿弥陀佛宿世为转轮王时,观世音为王太子,名不眴,由于他宏愿要免除众生一切苦 恼,佛为他授记,称观世音。

中国历史上,因唐太宗李世民忌讳“世”字,而将观世音改称观音。观 世音悲智双全,从悲则称观世音,从智则称观自在。观自在是自在无碍之智 慧。观音在古印度为男性、大丈夫相,传到中国后,中国人民根据自己民族 文化固有的特点,创造了大悲菩萨的故事。观音塑像自南北朝始,由男身像 变为女身像,这是因为女性与生俱来慈眉善目,心地善良,这样更易于接近 众生之故。

观世音菩萨道场全世界有三处,即印度西南部的巴波那桑山、西藏布达 拉宫以及浙江普陀山。相传观音是在普陀山修行得道的,他修行的方法是坐 在海边观潮水音声而悟道成佛。观音能六根互用。其实观音成佛比释迦牟尼 佛还早,他在古佛时号正法明如来,因他救渡众生心切而示现成菩萨相,普 度众生。

多宝塔,位于普济寺东南 方,取《法华经》“多宝佛塔”而名,是普陀山唯一保持原貌的最古老的建 筑物,元代建筑艺术精品,也是浙江省唯一的一座元代石塔。与“杨枝观音 碑”“普陀鹅耳枥”并称“普陀三宝”,后加法雨寺的“九龙殿”,又称“普 陀四宝”。

塔这个词源于印度,音译是塔 婆或浮图,大概的意思就是功德具、灵庙、堆土。中国古塔始自东汉,可划 分为佛塔和风水塔两大系统。其形制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 式;使用材料有砖石、木材及金属等。中国古塔的作用有:登高望远;瞭望 敌情;弘扬佛法;镇邪祈福;导航引渡;美化风景。中国古塔的主体结构可 分为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个部分。其中佛塔有两种,一种是藏有佛祖 释迦牟尼灵骨的,叫舍利塔;一种是没有佛祖灵骨的,叫支提。建造佛塔一般 有四个原因:一是为了祈福;二是为了报恩;三是为了藏经;四是作为寿塔。

这塔建于元代元统二年(1334 年),是当时宝陀观音寺住 持孚中禅师向太子宣让王募资修建的,因此又叫“太子塔”。孚中俗名怀信, 浙江奉化人。元顺帝曾赐号“广慧妙悟智宝宏教禅师”。他住持普陀山 14年,以勤俭简朴著称,为兴建名山道场,多次外出云游募化。

整座塔全部用太湖石砌成,方形五层,高 32 米,有台无檐。 塔基平台四周雕饰着龙头,张口做吐水状;第二层为蟠龙绕柱,柱子的头部 装饰着莲花,龙的体态雄健修长,形象生动,线条流畅;除基座外,每层塔 的四面均设有壶式佛龛,里面雕刻着全跏趺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 治者所信仰的佛教密宗的造型。其中,观音菩萨像为毗卢观音形象,神态祥 和,给人以慈善之感。顶层四角饰有蕉叶山花,塔刹为仰莲宝瓶,极具元代 佛塔的建筑风格,意思是佛保生的净土。现所存石塔乃印光法师与住持了 余、了清等请居士陈性良于 1919 年募捐重修,塔旁建有太子塔院。

过去,每到凌晨,人们常站在海印池的桥头,看着池中倒映的塔影,听 着普济寺的晨钟,颇能启人遐想、发人幽思,这就是普陀十二景之一的“宝 塔闻钟”。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寺院为什么要敲钟?通俗地说,敲钟是警人破迷 的信号台,而且每天早晚各撞 108 下。当然,撞钟 108 下的由来,对此有两 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凡撞钟一百零八声以应十二月、二十四点、七十二候 之数”。另一种说法是,因为众生界有 108 种烦恼,撞一下,解一个烦恼, 常言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这是真的吗?请大家亲身体 验一下,那自然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