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人物 #“最美退役軍人”徐文濤年過花甲仍做義務講解員

東北軍事後勤史館是個有人氣的地方,慕名前來參觀的地方黨政機關人員和大中小學生絡繹不絕。因為,這個後勤史館不僅好看,還好“聽”。這座3000多平方米的展館中,有3000多件珍貴歷史文物和2000多幅歷史圖片,還有一位被參觀者譽為全國年齡最大、級別最高、最有魅力的講解員。他用聲情並茂的解說,讓沉睡的歷史變成了鮮活的教材。他就是去年被中共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評為全國“最美退役軍人”的徐文濤。

和平人物 #“最美退役軍人”徐文濤年過花甲仍做義務講解員

“建史館,我覺得值”

全國各種歷史博物館少說也有數千家,而戰區級的後勤史館迄今為止只有一家,正是徐文濤擔任館長的東北軍事後勤史館。2004年,原聯勤部機關食堂3500平方米場地的鑰匙被交到徐文濤手中。隨後,他主動從領導崗位退下,毅然負擔起籌建後勤史館的重任。別人說他“傻”,但徐文濤不以為然:“我們的軍隊不是一步就走到今天的,丟掉歷史就丟掉了魂。建史館,我覺得值!”

當時,一沒有展廳,二沒有文物,三沒有資料,四沒有經驗,後勤史館等於從零開始。徐文濤白天走訪老幹部、調查研究、蒐集文物,夜間讀書思考、撰寫布展大綱。一個人既當館長又當編輯,既是設計師、工程師,又是文物徵集員。兩年間,從製作展板到安裝燈箱,從構思解說詞到打掃衛生,徐文濤都是自己動手。牆上展出的那一句話標題,三五句提要,或百八十字的簡介,都是徐文濤從2000多萬字的史料中一點點篩出來的。

僅用一年半時間,徐文濤克服了建館中遇到的各種挑戰,如燕子銜泥般將原來廢棄的食堂改建成了擁有兩個綜合展廳、6個專業展館、2000多幅歷史圖片、500多件珍貴文物的史館。

“寧講萬言史,不冷一人心”

自2006年8月1日開館以來,徐文濤共接待參觀1500餘場次、觀眾20餘萬人次,並親自擔任解說。從上百人團體到單人遊客,徐文濤“零拒絕”,寧講萬言史,不冷一人心。平均每場兩個多小時的講解,聽者站得腰痠背痛,徐文濤卻始終精神飽滿。

去年“七一”前後,徐文濤因勞累突發前列腺炎,多次發生尿瀦留,需要住院治療。徐文濤對提前約好的講解從不缺席,更不甘心讓後勤史館休館。於是他就帶著尿袋,忍著劇痛講解。很多人問這位1951年出生、已過花甲之年的退役大校,這樣做到底為什麼?“我有一個理念,感動一個人就可以感動一個家庭。我可以做一根‘火柴’,用自己滿腔熱情傳承紅色文化,點燃每個觀眾心中的聖火,感動一個是一個。”徐文濤說。

“做好人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前不久,在第四屆瀋陽市暨和平區“弘揚家教家風,樹立家國情懷”圖片展上,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採訪了身披“全國最美退役軍人”綬帶的徐文濤。

生活中,他和妻子結婚40餘年,相敬如賓、相濡以沫。“愛讀書,行善事,走正道,做好人”是徐文濤家的家訓,在這12個字的指導下,女兒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只有多讀書才能博學明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行善事才能與人為善,處理好人際關係;走正道才能不跑偏,不忘初心,堅守底線;只有做好人才能實現一生的價值。”徐文濤表示,這12個字不僅要堅守下去,還要繼續傳承。

徐文濤表示,培育好的家教家風必須從娃娃抓起,從小就樹立牢固的家國情懷,這樣長大之後才能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好人。他最喜歡唱的歌曲就是《國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