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共享單車“禁投令” 解凍:3年40萬輛!失信企業無緣招標“蛋糕”

對於共享單車企業來說,機會還是有的。

4月29日,廣州公共交易資源中心掛出一則招標公告稱,

擬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3家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商,未來3年內投放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配額共40萬輛。

广州共享单车“禁投令” 解冻:3年40万辆!失信企业无缘招标“蛋糕”

這是廣州實施共享單車“禁投令”長達19個月之後,首次重啟共享單車投放。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此番廣州並未宣佈取消“禁投令”,這40萬輛共享單車,也並非像過去由企業自主投放,而是以政府招標的形式增加,思路上依舊體現總量控制與統籌。

不僅如此,招標公告還要求,投標人須未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黑名單),這等於將部分存在經營風險的共享單車企業拒之門外。此外,企業中標後必須先在廣州設立子公司,並通過信用管理、技術創新等手段保障用戶資金安全,並鼓勵實施騎行免押金。

城市規劃專家、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此舉表明廣州並未否定反而是認可共享單車在解決出行上的價值,現實中也與該市決心推進的軌道交通相配套。而從此番管理創新來看,廣州意在總結前期經驗基礎上,探索實現開放與規範間的平衡,規範是趨勢也是現實所需,體現在通過嚴格監管確保運行有序和保護消費者利益。

共享單車從“禁投”到招標

共享單車在火了一段時間之後,溫度似乎有所下降。這從街頭車輛越來越少,壞車越來越多便可見一二,但從政府角度出發,公眾出行的“最後一公里”問題終究還是得解決

廣州走出了第一步。這份4月29日掛於廣州公共交易資源中心網站的《廣州市2019年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商招標公告》(簡稱《招標公告》)表明,廣州正探索新的針對共享單車的管理模式,並由此在時隔19個月之後重新開啟了共享單車的投放“窗口”。

《招標公告》表示,擬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3家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商,投放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配額共40萬輛。40萬輛指標中,3家企業的配額分別為18萬輛、12萬輛和10萬輛,使用期限為簽訂投放管理協議生效之日起至2022年6月30日止,約3年。

广州共享单车“禁投令” 解冻:3年40万辆!失信企业无缘招标“蛋糕”

同時,明確運營範圍為天河區、海珠區、越秀區、荔灣區、白雲區和黃埔區行政區域,即為該市主城區,車型也要求是無外接動力驅動裝置或接口的自行車。

這對共享單車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作為一線城市,廣州是共享單車企業的“必爭之地”,然而隨後共享單車“氾濫成災”,並由此引發諸多社會管理問題,廣州於2017年8月祭出了共享單車“禁投令”,明確表示“如果再投放就將封存”。

彼時,廣州市交通管理部門曾表示,全市共享單車數量已超80萬輛,已超出了設施的承載能力和企業線上和線下的服務能力,因此“要求各平臺企業不得再新增車輛投放”。

隨後,儘管“禁投令”高懸,但廣州方面也一直在探索完善針對共享單車的管理模式,這包括連續實施5個季度的共享單車服務質量考核評價,並與在運營企業新車投放量關聯,意在對共享單車運營實施動態管理。廣州市交通管理部門表示,“禁投令”以來,廣州已形成多部門聯合考核機制。

著力優化存量之餘,廣州也將增量提上日程,這也才有了此次重啟投放。不過,不同於過去由企業自主投放,廣州的“禁投令”也沒有取消,增量將以招標形式實現。

這顯然仍體現出廣州官方的“總量控制”思維。胡剛說,共享單車對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的作用明顯,但這一創新牽涉面廣,涉及城市系統的建設管理,因而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支持。探索初期,因為存在諸多不完善,政府也沒經驗,謹慎是必然,但也未一棍子打死,隨著問題逐步清晰,通過創新管理模式,進一步促進其發展是必然。

廣州究竟適合多少共享單車?廣州市交通部門此前曾委託專業機構從道路設施承載能力、用戶使用需求、企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分析,廣州中心城區適宜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總量規模為40萬-50萬輛,全市的適宜規模為60萬-80萬輛。

投標人須未被列入失信黑名單

與增量模式轉換相伴隨的是嚴格的准入,這表明廣州對共享單車的管理更完善和嚴格。

《招標公告》要求,投標資格之一是,企業具有符合招標要求的自有自行車數量(不少於10萬輛)或購置自行車的資金(不少於3000萬元人民幣)。

簽約要求之一是,中標人須組建專業管理團隊,負責承擔運營範圍內具體的現場運營管理工作。其中,企業註冊地非廣州地區的,須在投放車輛開展運營前在本市設立子公司。其次,要求企業通過信用管理、技術創新等手段保障用戶資金安全,鼓勵實施騎行免押金。

《招標公告》還要求,投放的車輛,全新未使用的車輛數量佔中標標的運營配額的比例不得低於50%,且符合國家技術標準和行業技術標準的規定,提供相關檢測報告;具備智能通訊控制模塊的智能鎖,能夠實現對車輛的實時定位和精確查找。

更為關鍵的是,投標人在“信用中國”網站中未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黑名單),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未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否則不能通過初步評審。

這將使諸多存在運營風險的共享單車企業被拒之門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企查查發現,目前作為ofo運營主體的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就存在多項失信風險,原因主要是“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被法院強制執行”。

广州共享单车“禁投令” 解冻:3年40万辆!失信企业无缘招标“蛋糕”

作為當前共享單車兩大巨頭,ofo和摩拜是目前廣州主要共享單車運營商,此番廣州開放3家企業40萬輛的增量,也被寄望通過強化競爭,進一步優化共享單車市場生態的厚望,尤其是在近期摩拜繼北京之後也宣佈在廣州提價,並且漲幅不小,不少市民吐槽騎不起。

廣州對共享單車“強監管”的思路還體現在,下一步將結合招標及行業格局發展變化情況等,進一步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強化考核管理導向作用,推動行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還將對共享單車施行“收一換一”的壞舊單車置換方案。

市場分析認為,早前在廣州實施“禁投令”時,除ofo和摩拜外,不少共享單車企業還未來得及在廣州佈局,一直對廣州虎視眈眈,而此番廣州重啟投放並以招標形式進行,將為這些企業提供新的進入渠道。

胡剛表示,廣州這一嘗試在全國來說具有探索意義,未來如果能夠大力促進“軌道交通+共享單車”這一出行模式的發展,將有利於解決自身作為超大城市的交通問題,並提供對外經驗。這一過程中,管理體制的創新只是一方面,未來共享單車的有序發展還將進一步考驗廣州的城市建設管理能力和決心,如自行車道配套就是一大現實問題。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