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單》人性的美是因為殘缺才恰到好處

​記得第一次看《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在藝考班。那時候每天要看很多部電影,好多老電影都很難懂,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現在想想那時候接觸這部影片,感觸最深的大概就是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直到昨天我依然看不下去,我總覺得那些畫面無比的揪心和殘忍,可我知道,歷史應該比這個更殘酷吧。

硬著頭皮看下去,我看到了的不止殘忍,還有人性的美和猶太民族的聰明,更有創作手法上的獨到之處。

1、人性之美

辛德勒是德國一個奸詐的商人,吃喝玩樂情人無數的他,是很多人中的一個,所以這樣看來主人公並不特別。可是當他一次次目睹無辜的猶太人慘遭殺害,他的慈悲心開始召喚他去做一些什麼。印象中最深的鏡頭就是他騎著馬高高的俯視下邊,猶太人們可憐的被殺。

只有一個小女孩和人群反方向在走,那麼小的生命,一個人穿越人流,試圖去尋找安全的角落。我不得不說,這一個鏡頭太有震撼力了。而且小女孩是全片唯一有色彩的地方,紅色象徵著生命,卻在最後慘遭屠殺。心酸,無奈……各種心思充斥在腦海裡久久不能散去。

《辛德勒的名單》人性的美是因為殘缺才恰到好處

辛德勒的轉變也是在這時候完成的。他名義上僱傭猶太人去他工廠打工,實則是為他們提供避難所。辛德勒的名單意味著安全和活下去。辛德勒和他的妻子傾家蕩產,只為了去保護那些無辜的猶太人,免遭納粹的殺害。在此之前,想要利用二戰大賺一筆的辛德勒,已經從奸詐的商人形象轉換為善良的“救世主”。

和他有明顯對比的就是負責集中營的軍官,他以殺人為樂,覺得這是他權利的體現。他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殺人,包括他伸懶腰的時候都要拿著槍,辛德勒提醒他不要殺人,說赦免才能體現一個人的權利,可是他還是沒能忍住。兩個人物截然不同的設置,恰恰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之美。

在戰爭面前,有的人選擇變成惡魔,有的人則化身為天使。最動人的還是影片的高潮,當戰爭結束,納粹即將走上法庭被絞刑的時候,被辛德勒救下的1000多人聯名寫信去保護他,證明他一直在保護猶太人,還送給辛德勒一枚親手做的戒指,贈予他猶太民族的諺語。

辛德勒那時候才更加覺醒了,他在後悔為什麼不多救一點人呢?他的戒指是金的,至少可以救一個人……這就是最真實最美的人性。

《辛德勒的名單》人性的美是因為殘缺才恰到好處

2、猶太民族的堅韌和聰明

猶太民族在經歷屠殺,還能夠積極樂觀的生活。他們沒有自己的領土,卻依然能夠生活的很好。他們的團結和自我保護讓人動容。

影片中小男孩特別聰明,利用自己的聰明幫助納粹清理樓層,當他看到自己的同學和媽媽,沒有因為納粹就在附近而暴露她們,而是儘自己所能去保護女性,幫助她們找到安全的地方。

反觀我們的抗日片,卻有那麼多的漢奸在苟活於世,他們效忠於日本帝國,卻逃不過被利用完之後慘死的命運。人總有一死,為什麼不能光明磊落,為了祖國而戰呢?我想這就是猶太民族強大的地方,每一個人,包括小孩,都知道戰爭面前去保護女人和民族。

在拍《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時候,好多猶太人自願來當群演,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銘記歷史,感恩辛德勒。整部影片,那麼龐大的群演集體,可是這部堪稱經典的佳作幾乎沒有因為群演而有瑕疵。

可見他們的文化素養真的很高。不管是影片中還是影片外的猶太民族,他們可能人口基數不大,但是他們絕對聰明,絕對堅韌樂觀,

這樣一個民族,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敬仰嗎?

3、創作手法

作者對辛德勒的塑造是飽滿而真實的,他的性格中有愛錢的一面,也有愛玩女人的一面,可是當他在戰爭中一次次看到猶太人無辜被殺良心覺醒,開始用盡家產去打通關係保護猶太人。

沒有人一開始就是耶穌、就是救世主,想要去拯救世界的。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這樣那樣的優點,也會有缺點,這才是完整的一個人。

看了影片就會覺得很真實很棒。反觀某些片子,主人公完全就是傻白甜,就是會發光的上帝,雖然很美,可是很假,看多了會很疲勞,而且因為沒有專屬於主人公的標誌,千篇一律都是這樣,很難有好的作品出現,也不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