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月:一個人的朝聖

一個人的朝聖

晚月:一个人的朝圣

三月讀的書,即便四月份拿在手上的是另一本,裡面的情節卻還是清晰地彷彿昨日才看完,跟著哈羅德見到的花、樹木、嚷嚷著要跟他一起走到終點各色各樣的人、他的固執、他在旅途中一點一點浮現的記憶,通向病危友人奎妮的這條路本來是送去希望與誠摯的關心,歷時87天,步行627英里(1009公里),最終卻得到了自我的救贖。

書裡面有這樣一段話,“這世上有很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隻腳放到另一隻腳前面,日子久了,生活變顯的平淡無奇。”生活中那麼多無風無浪的歲月,會在不知不覺間把過去輝煌又溫暖的記憶一點點磨得失去光亮,像哈羅德與她妻子的生活一樣,想不起來曾經是因為什麼而放聲大笑,亦或者因為什麼而放肆大哭,按部就班,人生漫長的好像沒有終點。哈羅德是在一步一步朝向奎妮的腳印中喚醒那些痛苦而又快樂的記憶的,大大小小的波瀾,讓他明白正是那些不完美卻又真摯的瞬間,曾經讓你發現人生也不全是黑暗的夜空,這片地方也會有閃亮的星星,也會有月光獨一無二的點綴。這本書的結尾是哈羅德和他妻子兩個人在海灘上哈哈大笑,不知道為什麼而笑,但這樣的結尾已經足夠讓所有的讀者感到欣喜和滿足。

年輕的時候,生命中的波瀾是會讓你成長的。往前走時,同很多人產生共鳴或者有了真正走心的那種交往,並不是擁有如何開心的談論,而是能稍微體會在某個深夜醒來,放聲大哭那種絕望的心情。之前看某篇小說,裡面有一句說“Misery begets equality.”大意是說痛苦會產生平等,這種平等便會讓雙方的心靠近,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親密感。因為痛苦,因為遺憾,因為人生中隨處可遇的大小波瀾,有了各種社會關係的產生,也有了許多破裂與隔閡。陪伴的人,共事的人,有的是開始就覺得能好好相處,而有的即便努力走近了,也還是應付不來,偏偏有些話說著就被導向了自己也不明白的方向,過了好久才驚覺當時腦海裡的意思並不是那樣。生而為人,並不是每一個都在經歷波瀾以後還保持著最原本的秉性與品質,對別人好是因為相信每個人的生活不易,但不再對別人好了是因為發現不值得了而已。幾十年在學校的素質教育也有可能會因為自身利益而被完全摒棄,別人的利益碰不得,碰了,表面友好的關係也就到此為止了,這生活中的經歷像電視劇一樣精彩而頗具反轉,更重要的是,餘韻深遠而持久。

因為人與人之間靠得很近,接觸產生的波瀾才是能夠讓你從旁觀者的角度看清的一種工具,你得親自置身於那些大大小小的波瀾中,才能更快去學會所謂的人情世故,才能有真正成熟的成長,而這種成長,是能一生讓你受益的。

餘華的《活著》裡面福貴的一生坎坷不平,而家珍對他一如既往的感情或許對他而言是這一輩子最溫暖而持久的陽光。年少輕狂,後來生活中的波瀾便會讓你成長,福貴最後身邊的老牛,他的家珍、有慶、鳳霞、二喜還有苦根,最後都會和他在一起,活著真是一件看似容易卻又複雜的看不清的事情。

一路往前,一帆風順怕也只是說辭而已,沒有哪個前輩告訴你走他這條路是百分百完全正確的,沒有波瀾,沒有坎坷。楊絳先生曾說過“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內心的從容與淡定也需要在拼搏的年紀經歷波瀾才能無限靠近,在年老的歲月裡回味並去享受這份過往時光累積的情感,去得到自我人生中的一種救贖,像哈羅德一樣,像福貴一樣,往往波瀾以後,才會有更加大徹大悟的人生吧。

晚月,青海本地人。愛好寫作,旅遊。每月不定期兩篇文章,謝謝關注。

===============================

青海在線文化傳媒出品。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青海讀書》公眾號面向廣大網友徵稿,歡迎廣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說、詩歌、書評、新書推薦均可。文責自負,自己校對。投稿時請發作者簡介和需要配圖的照片。郵箱:[email protected],讀書QQ群:371156841

文化顧問/王文瀘

執行主編/劉志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