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鐘內6次犯規,裁判看著統計數據吹罰,攪局火勇大戰的黑手是誰

2分鐘內6次犯規,裁判看著統計數據吹罰,攪局火勇大戰的黑手是誰

裁判繼G1之後繼續強行加戲

火箭對陣勇士,這本應該是本賽季最為精彩的對決,有可能沒有之一。火箭總經理莫雷窮盡整個生涯,都想帶領球隊擊敗勇士。兩支秋風華麗的球隊本應上演“針尖對麥芒”式的巔峰之戰,但2場比賽下來,太多球迷卻大失所望,在一些“幕後黑手”的攪局之下,比賽已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在第一戰結束之後,關於裁判誤判的爭論就成為最火熱的話題。儘管包括開拓者巨星利拉德、勇士主帥科爾等都在呼籲,將關注點放在比賽本身,少去談論一些其他因素。但在“幕後黑手”的操作之下,甚至有人建議火箭罷賽,對抗裁判的“不公”。

受這些因素干擾,第二戰當值裁判還未登上比賽場,就被挖出了其曾與火箭核心哈登鬧過不愉快,哈登在公開場合對其吹罰表達過不滿。

於是,從一開場,裁判就成了第二戰的“主角”,揹負如此大的壓力,當值主裁福特斯本場比賽吹罰尺度非常嚴苛,向所有球員傳遞一個重要信息:儘量不要有身體接觸,儘量不要引發爭議——所以,一場原本應該“行雲流水般”的對攻大戰,活生生地被哨聲割裂的支離破碎。

在最為關鍵的第三節,短短2分鐘內,裁判就接連吹罰了庫裡犯規,小裡弗斯犯規,格林和內內雙雙犯規等等……

導致雙方球員在爭搶結束,拿到球的一瞬間,不是立刻發動攻擊,而是先看看裁判,有沒有哨子。

2分鐘內6次犯規,裁判看著統計數據吹罰,攪局火勇大戰的黑手是誰

就看著有沒有身體接觸。

當比賽最終哨響的時候,火箭犯規21次,勇士23次,基本持平。沒錯,這下再不會有人“攻擊”裁判偏袒了吧?並不會,一定會有人糾結於杜蘭特先蓋球后打到卡佩拉腦袋,這絕不是犯規;哈登眼睛都被戳傷了,居然沒有人被罰出場外,最好再追加惡意犯規……等等。

難道這場比賽就沒有別的關注點了嗎?

兩位主教練科爾和德安東尼之間的鬥法就潛藏在喧囂吵鬧之下。本場比賽科爾直接派“死亡五小”首發出場,“水花兄弟”、杜蘭特、格林和伊戈達拉,德安東尼同樣使出火箭模仿版的“死亡五小”,“燈泡組合”、戈登、卡佩拉和塔克。

雙方陣容上針對性極強。都計劃“以快打快,以攻對攻”,德安東尼甚至改變了“卡片”慣有的“吃餅”打法,讓其運動起來,繼續加強外線和內線的溝通聯繫。

科爾卻在第三節對卡佩拉有了針對性防守,安排湯普森、杜蘭特主動繞前防守,一次搶斷,一次還製造了卡佩拉的犯規……

這不值得你關注麼?

還有,本場比賽伊戈達拉再度“復活”,16+5+4,沒錯裝死了整整一個賽季的“一哥”又要來搶季後賽最有價值球員了。

最終勇士115比109戰勝火箭,總比分2比0領先。杜蘭特第三節減少出手,幫助隊友做球,末節在主帥科爾安排下接管比賽;哈登帶傷奮戰全場,生死時刻被防守針對等等,是的,這些你們都看不到,你們看到的,只有裁判?

2分鐘內6次犯規,裁判看著統計數據吹罰,攪局火勇大戰的黑手是誰

裁判只是個配角而已。

誰才是火勇大戰真正的幕後“黑手”?是NBA聯盟,是總裁肖華?未必。如果說是在勇士與馬刺之間,或者是火箭與爵士之間,聯盟為了比賽場面更加好看,為了轉播商的投資有所值,會偏向於勇士和火箭。但在勇士與火箭之間,聯盟根本找不到偏向的出發點。

因為這兩支球隊市場號召力都很強,球迷基礎也相當,製造話題的能力也旗鼓相當。

那麼,到底誰才是這支“黑手”?在某直播平臺上找到了答案。整場比賽期間,觀眾討論比賽的留言寥寥,幾乎沒有,其餘的,都是毫無意義地攻擊和謾罵,你說勇士打球髒,他說火箭靠碰瓷,然後就是裁判沒水平。

是的,不怕你們罵,這才是攪局火勇大戰真正的“黑手”——如果你們罵,那我也認。說打球髒,勇士有格林,火箭有保羅;勇士有非法掩護,火箭有哈登碰瓷,誰也別說誰更“難看”,他們都是合理利用規則而已。說受裁判照顧,有誤判再正常不過,自有裁判以來,就有誤判,管他籃球、足球、乒乓球。

迴歸到比賽本身,讓球員成為主角,真正去欣賞比賽,這應該是一個稱職球迷應該有的自我修養。

如果你不願意,那麼也請不要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