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尚未遭遇“冰期”,但頭部公司分化已開始(附圖)

紅刊財經 王飛

快遞業中小公司暫停業務的現象突然集中爆發,這似乎預示著快遞業“冰期”的到來。但實際上,快遞業的整體業務量還在增長趨勢中,但增速已經快速放緩。

結合年報和一季報披露情況,記者發現,圓通速遞、申通快遞和德邦股份三家公司已經出現業績分化趨勢。

快遞行業尚未遭遇“冰期”,但頭部公司分化已開始(附圖)

快遞行業整體增速快速放緩

資料顯示,去年全國網上零售額90065億元,同比增長23.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0198億元,同比增長25.4%,增速較同期放緩2.6%。但增速有所放緩並不意味著下滑,實際上,這個增長速度依舊保持在較高狀態。與此同時,線上交易渠道繼續擠壓線下交易份額,電商快遞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幾年來,我國的快遞行業發展呈逐漸上升趨勢,其中去年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最高,達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有資料表明,2010年~2018年我國快遞業務量複合增速高達46.89%,快遞業務量從2010年的23.4億件增長到2018年的507.1億件,8年內翻了21倍,行業整體表現出較強的增長韌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和2018年快遞業務量增速明顯放緩。(見附圖)

附圖 2014年-2018年快遞業務量及其增長速度

快遞行業尚未遭遇“冰期”,但頭部公司分化已開始(附圖)

另外,《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指出,通過轉型升級等舉措,要促成快遞業務量到2020年達到700億件,業務收入實現8000億元,對應年均增長分別為 27.6%、23.6%。也就是說,快遞行業今後兩年的增速相比2018年將是持平和略有收縮。


三家龍頭年報業績落差小 但一季報出現明顯分化

與此同時,記者發現,快遞行業內的馬太效應較為明顯。首先是一些中小快遞公司由於網點經營不善、網絡覆蓋率低、有效申訴率高、最後一公里配送難等問題,陷入經營困難,甚至是破產的邊緣。其次是一些如圓通速遞、申通快遞和德邦股份等細分快遞龍頭們,也開始出現分化。

隨著年報披露的逐漸落幕,圓通速遞、申通快遞和德邦股份紛紛交出成績單。年報數據顯示,德邦股份去年業務量為4.83億件,2015至2018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69.21%,佔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的9.5%;營業收入為230.25億元,同比增長13.15%;扣非淨利潤為4.56億元,同比增長45.29%。

申通快遞去年業務量約為51.12億件,同比增長約31.13%,佔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 10.1%;營業收入為 170.1億元,同比增長 34.4%;扣非淨利潤為17.21億元,同比增長24.12%。

圓通速遞去年業務完成量為66.6億件,同比增長31.61%,佔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13.14%,較上一年度提升0.5個百分點;營業收入為 274.65 億元,同比增長37.45%,扣非淨利潤為18.38億元,同比增長34.11%。

以上三家公司的年報業績體現的差異不大,但最新的一季報披露後則出現很大不同。

一季報數據顯示,德邦股份的扣非淨利潤為-0.72億元,同比下滑206.15%,而圓通速遞和申通快遞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3.57億元、3.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9.41%、10.63%。

從以上公司去年年報的情況來看,有些內容實際為今年一季度的各自表現預留了“伏筆”。據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截至去年年末,圓通速遞、申通快遞、德邦股份的營業網點的數量分別為40000個、25000個、15505個。同一段時間內,這三家公司的平均有效申訴率(每百萬個訂單中被投訴的數量)分別約是2.7ppm、1.17 ppm和3.3 ppm,德邦股份的有效申訴率最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