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载酒扬帆,撇下红尘寻化境

解析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每次读这首词,都会心神宁静,郁怀舒展,如沐春风。


东坡的豪放,洒脱,干练,超脱世俗和自我的练达通透,在这首词里,表达的淋漓尽致。


作为豪放派的前驱,东坡词的成就之一,就是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展了词的题材范围,将词的内容内涵,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上联:载酒扬帆,撇下红尘寻化境


词的开篇,就以议论入笔。化用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里的句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紧接着以庄子的寓言故事为引,对追逐功名利禄的众生相和心态,进行戏谑的调侃和辛辣的讽刺。


苏大学士视功名如蜗角,视利禄如蝇头。所谓“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可世人对于这些虚名浮利偏偏趋之若鹜,追腥逐臭,忙碌奔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虚名浮利,犹如缰绳和枷锁,捆住了人们的手脚。


一句“算来着甚干忙”。寥寥六个字,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是反问、是嘲讽、是奚落、是否定。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所谓事皆前定,乃是从释家因缘思想引申而来。“谁弱”与“谁强”则是从老庄相对主义中引化而来。茫茫红尘中奔走,谁能永远的所向披靡,坚不可摧。谁又会永远的弱不可触?


所以,不如把握住当下,尽情挥洒,尽兴放歌。执一壶酒,对一张琴。所有的忧愁烦恼,皆可释怀,并从中解脱出来。哪怕,这种释怀和解脱是暂时的。也总比浑浑噩噩,泥足深陷要好得多。


上联:载酒扬帆,撇下红尘寻化境


词的下片,由愤世嫉俗的戏谑,转为冷静的思考。从感慨解嘲到泰然自适。


“思量,能几许”,生于天地之间,浮云苍狗,白驹过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忧愁风雨,一半相妨”。一个人若总是沉浸在俗累的风风雨雨之中,患得患失,如何能体会到云蒸霞蔚,涛走云飞的意境和愉悦呢?这大好的时光就这样随流水而逝,岂不是可怜可惜?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这是词人以世间万象,“一半相妨”的代价,换来的彻悟之识。


纵观苏轼一生,在入世和出世之间,纵横捭阖,求得平衡。他既积极地追求进取,又能时时的不忘自身品格的修养。故能在一切的忧患羁绊之间,坦荡一心,胸襟开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存芥蒂之心。


“幸对清风皓月”。一个“幸”字,将词境由低沉引向开阔。皓月清风,绿苔茵茵,云幕高张。造物者以无限博大的胸怀,把人们由眼前的微景、身边的琐事、引向广阔的宇宙。


人们从“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纠缠中解脱出来,坐驰万里,与造化同乐。良辰美景,如何辜负?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词人逸兴湍飞,枷锁挣脱。激扬豪迈之情頓起,忍不住放声高歌。往日的烦恼瞬间烟消云散。


引经据典,意境高古;


超脱练达,学士空灵!



2019年4月28日夜于清水塘


上联:载酒扬帆,撇下红尘寻化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