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在高考志願填報時,符合自身需求才是最關鍵的

文科生,在高考志願填報時,符合自身需求才是最關鍵的

大家好!歡迎來到高考前哨站,我是趙德兵老師。

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高考志願諮詢師,說一說我對文科生選擇專業的觀點和建議。

文科生,在高考志願填報時,符合自身需求才是最關鍵的

從文科生的群體上看。

文科生選擇的專業主要是集中在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哲學、醫學門類的中醫學和護理等學科門類中。有道是文科看出身,文科生一定要注重院校層次的選擇,除財經類、法學類、師範類等行業類院校以外,建議一定要考慮院校層次的問題,能上985大學就不上211大學、能上211大學就不上普通大學。再有就是文科學生的眼界、格局和視野對於學習人文社科等專業的影響就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選報大學的時候,建議經濟發達地區院校優先,儘可能的選擇省會城市。

文科生,在高考志願填報時,符合自身需求才是最關鍵的

從文科生的個體上差異上看。

在個體的差異上主要是表現在個人特質方向,比如興趣、能力、性格、價值觀、學科特長等方面。

比如文學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適當的考慮一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如果外語天賦比較明顯的可以考慮相應的外語專業,(教給大家一個辨識孩子外國語言天賦的辦法,家長可以下一段孩子要學的外語的錄音,讓學生聽,之後讓學生去說,只要很快能夠掌握這段語言的發音,就證明學生有此類的語言天賦)。

再比如數學成績非常好,平時成績能夠達到130分以上可以考慮金融學相關專業,如果成績僅有100上下的分數,建議還是報考會計學專業比較好。

如果學生願意與人打交道,善於人際交往,這類學生可以報考相關管理學專業等等,我在這裡就不多舉例,總之報考專業的時候,一定要儘可能的去選擇符合自己,能夠發揮自己長處的專業。

文科生,在高考志願填報時,符合自身需求才是最關鍵的

從高考成績上看。

由於文科生的招生計劃相對於理科生是很少的,僅以2018年黑龍江省考生為例,理科生10萬多人,一本理科的分數線為472分,在35000多名,接近36000名的成績,而文科生7萬多人,一本分數線是490分,在6000名多一點的成績,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招生比例的差異,同時也體現了一本文科生的競爭是比一本理科生激烈的。

這些年的錄取數據也表明了文科想要上985大學、211大學的難度是高於理科生的。文科全省排名300名以內才有機會進入綜合性985大學,而300名以後基本就進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理科985大學的範疇,就是招生人數較多的本省985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也是需要全省900名的成績。而這個分數想要進入綜合類211大學蘇州大學、暨南大學都是沒有機會的,想要進入南京審計大學等財經院校、西南政法大學等政法類院校都是拿不到核心的專業。最低的985大學都需要全省排名1600名左右的成績,最低非本省和照顧性211大學也是需要2000名以內的成績。

限於985大學和211大學招生計劃少的現實,所以建議文科生在高考成績滿足的情況下,還是要打開專業面,力爭能夠上一個優質的院校。

文科生,在高考志願填報時,符合自身需求才是最關鍵的

家長給學生圈定院校專業的方法:

可能還有不少的家長在為自己的子女的專業方向發愁,不知道自己孩子到底應該學什麼專業,在這裡教給諸位家長一個方法。一是採用排除的方法。將自己不願學、不能學的專業一定要摒棄掉。二是結合自身的優勢,有針對性的進行針對性的選擇,一定要揚長避短,任何一個專業只要我們能夠將其做精做透,都是受用終生的。三是立足自己的未來發展,一定要符合自身,合理規劃升學路徑,切不可照搬他人,力爭實現自己的夢想。四是結合現有的資源。一定要充分的考慮自己的家庭背景、經濟條件、各種社會資源,為自己前行的道路做好鋪墊。

根據以上四個方面進行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將專業方向分為四個層次:核心、適宜、接受、排斥。核心專業是用來保的,適宜專業是用來穩的,接受專業主要是用來衝的,排斥專業是一定不要報考的。

文科生,在高考志願填報時,符合自身需求才是最關鍵的

給大家舉個實際的例子。

黑龍江高考分數535分的文科女生白某,在填報志願時,由於其家庭的親屬和社會關係,均是在南京市,而這名女生的表姐是南京市一所上市公司的人事總監。該家庭的核心報考需求就是在南京市的大學就讀,專業最好是工程管理專業。這兩項全符合的院校僅有一所,就是二本的南京工程學院。最後這名考生已超出南京工程學院43分的成績(南京工程學院超一本線2分),進入該大學的工程管理專業。

這個實戰案例的最大亮點就是核心報考需求被嚴格的貫徹落實了。可能我們在糾結一本還是二本,文科生上理科院校是否值得,經濟發達地區院校的分數怎麼這樣高的時候,許多人都像這位考生一樣提前的鎖定了目標院校和目標專業了。

文科生,在高考志願填報時,符合自身需求才是最關鍵的

綜上所述。

文科生在選擇院校和專業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身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選擇,尤其是普通本科生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將自身家庭的優勢結合考慮進去。在專業、院校、地域、未來發展等方面著手,立足現有分數,優化選擇目標院校和心儀專業,尤其是普通本科院校,不要拘泥於一本和二本的限制,只要符合自己的發展就可選報,因為畢業證的效果都是一樣的。

高考志願就是家庭報考需求的直觀體現,報志願不糾結是不現實的,報志願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平衡理想與現實的過程,許多家庭都會出現兩代人的意識形態的交鋒。當學生已經上大學後,我們回過頭看看志願填報時,我們才發現,有舍才有得。

如有相關疑惑,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我會及時跟進。謝謝大家的關注、點贊、轉發。

文科生,在高考志願填報時,符合自身需求才是最關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