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坦言:宮頸囊腫不是病,一個習慣預防宮頸癌

隨著經濟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私立醫院,為了賺錢,這些醫院往往同美容院合作,引導美容院婦女去醫院體檢,然後再得出“可怕的診斷”,從而哄婦女們為這些診斷掏錢治療。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宮頸囊腫,宮頸糜爛。

多年的臨床,讓龐醫生感覺到有些簡單的問題如果不說清楚、不做科普,會讓簡單問題複雜化,比如說宮頸納氏囊腫就是一個

臨床中許許多多的的朋友不止百遍萬遍的問我——“醫生,我體檢診斷為宮頸囊腫,我該怎麼辦,該怎麼治療啊?”如果我們簡單回答病人——“宮頸囊腫不用管它,無須處理!”那病人轉身又會去問另一個醫生同樣的問題,因為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醫生在病歷上寫上“宮頸納氏囊腫”,然後陰道鏡檢查報告上看到照片,宮頸充滿囊腫水泡不再光滑,是一件很容易讓人擔心的事;而醫生如果告訴你,你不用治療了,那則是一件很讓人恐怖的事!所以,今天就讓龐醫生來給大家正本清源以正視聽吧!

醫生坦言:宮頸囊腫不是病,一個習慣預防宮頸癌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宮頸囊腫是什麼,宮頸納氏囊腫又是神馬?

宮頸囊腫是俗稱,其學名為宮頸納氏囊腫!宮頸納氏囊腫(又稱宮頸納博特囊腫)是宮頸柱狀上皮向鱗狀上皮化生過程中,鱗柱交界轉化帶的移動過程中,後者壓迫阻塞前者腺體開口,導致腺體內分泌物瀦留,繼而腺體腔隙擴張,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腫;可單發,也可多發;為慢性宮頸炎最常見表現之一,也是超聲提示慢性宮頸炎改變的重要徵象。子宮納氏囊腫可發生在宮頸內口處、子宮頸管內、子宮頸壁間、子宮頸陰道段等部位,有時會伴有腰痠、下腹脹痛、白帶增多等宮頸炎的臨床表現。目前宮頸檢查的常規手段有經陰道窺器醫生婦檢時的直視檢查、宮腔鏡檢查及超聲檢查。

作個通俗的比喻,其實納氏囊腫形成的原因和臉上的“青春痘”相似,是宮頸炎在癒合的過程中,新生的鱗狀上皮覆蓋宮頸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內,阻塞了腺管口,從而腺體分泌物流出受阻,滯留形成的囊腫叫宮頸納氏囊腫,就好比我們的痘疤印終身伴隨我們一樣。

檢查的時候可以看到:宮頸表面突出多個大小不一的青白色囊泡(不是紫色哦),內含黏液,小的有米粒大,大的有玉米粒大,有的可以非常大甚至突出於宮頸表面,多發性的宮頸囊腫常合併有宮頸肥大。

宮頸囊腫一般不需要治療,患者也沒有不適的症狀。如果囊腫過大,可於經淨一週內進行治療,病人取膀胱截石位, 醫生用1‰新沽爾滅液消毒外陰, 用碘棉球擦拭宮頸,消毒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針頭刺破囊腫,再用消毒長棉籤擠出其內容物,拭乾淨血液,兩週後可痊癒!要求完美的女性,如果已經沒有再次生育的計劃,也可以考慮使用物理治療,去處“痘印”。如中醫火燙術、紅外、CO2激光、自凝刀等,其原理都是利用光熱效應,使病變的組織凝固、壞死和脫落,使新生鱗狀細胞恢復創面,術後囑病人禁房事1月,並於1月後複查。術後7-10天中可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約10天 後宮頸的結痂開始剝落,會有少許淡黃色或淡粉色血性分泌物及結痂流出。一個月後可痊癒。

雖然宮頸囊腫並不可怕,但宮頸癌卻是很可怕的。

一個習慣,為了安全,

龐醫生建議廣大女性朋友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記得是去正規三甲醫院,每年至少上一次醫院看婦科,請婦科醫生給你做一次宮頸癌篩查,檢查項目為宮頸癌病毒篩查(HPV)+宮頸癌細胞篩查(TCT)。

這個好習慣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即將癌變的細胞,從而介入干預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