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鸿门下”刘勃舒

“悲鸿门下”刘勃舒

刘勃舒先生作品《雄风万里奔腾急》

徐悲鸿的传人刘勃舒,是当今画坛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我对刘勃舒先生早有耳闻,但由于先生疏于应酬、回避媒体,始终没有机会与先生见面。这次采访,得于2012年8月在北京马奈草地美术馆举办的“自在·坚守——刘勃舒、何韵兰作品展”,加之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卫汉青在中间牵线搭桥,才有幸采访到先生。

“自在·坚守”正是刘勃舒、何韵兰两位先生的艺术圣经。“自在”体现一种发乎本真的自然而然的创作态度,意在笔先,逍遥怡然,同时又是对刘勃舒先生不拘一格、敢干大事儿、敢反抗的脾性的写照;“坚守”则表现出二位先生对历史传承的尊重,对艺术本体的敬畏,以及对原则、真理的坚守。正如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所言,“自在·坚守”是当下文艺界所缺少的一种文化品格。没有艺术的自在遨游,没有个性的自在畅达,就没有艺术的自在表现。因此需要坚守文化高地,任凭浊流在脚下流淌……

刘勃舒先生是当今美术界公认的大师,但中国美术馆只有他一幅画,两张字。

在此次展览前,刘勃舒先生从没出过一本画册,没有搞过一次正式展览。仅有的几次展览,也是在其他的群体展览中展出一两幅作品而已。很多人都感觉很奇怪,刘勃舒先生的解释却是:“我觉得自己身体还行,但水平还不够。 2012年,他的创作情绪特别高,其中被锡林格勒私人美术馆买走的巨幅作品是刘勃舒先生一生中最得意之作,“这辈子我有这样一张画,就没有遗憾了。”

这次展览正是在刘勃舒先生创作情绪高涨的前提之下,加之友人的诚意促成。配合这次展览,刘勃舒先生还破例出版了毕生中唯一一本画册,是与夫人何韵兰老师的合集,名为《自在·坚守》。在采访刘勃舒先生之时,他赠予我一本。这本画册,是我见过的最小、最薄的一本,这本小小的书里融汇了刘勃舒、何韵兰二位先生毕生创作经典。与今日那些到外地采风数日归来后就作品一大堆的画家和出国旅游十几天就能写出一本美术史的美术史家相比,刘、何二位先生的淡定显得格外另类。

“悲鸿门下”刘勃舒

刘勃舒夫人、画家何韵兰

“悲鸿门下”刘勃舒

何韵兰作品:《山语之一》(彩墨综合)

而这个对自己、对艺术异常刻薄的倔强的老人,却伯乐识马,竭尽所能去帮助、扶持名不见经传的却极具才华的人才。

2000年,平日尽量回避媒体的刘勃舒先生,却在中国美术馆里举办的河南画家李伯安的画展上,极为动情地足足花了4个小时向媒体介绍这位以十年精力创作一幅画、最后却因劳累过渡倒在画作旁的画家之人品、艺品

,呼吁政府珍重其作品,并为其建造纪念馆。提起李伯安这位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画家,刘勃舒先生感慨满怀:“巨幅水墨人物画《走出巴颜喀拉》,是画家李伯安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以羸弱之躯历尽艰辛创作的。画家生前没有看过他的画作完整地挂起来是个什么样子,就连其中较长的段落也没有完整地展开过。李伯安生前几近默默无闻,没有办过个展,没有出过画册,连一本小册子也没有。去世后却能产生如此轰动的效果,他的命运也让国画界一些人士唏嘘不已。如果他早些被发现,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也许能继续画出更好的作品,这张大画也能画完,不会给大家留下这么多的遗憾。”

对于像李伯安这样有着很高艺术天分,却常常遭遇冷遇的人才,刘勃舒先生愿意甘当伯乐,竭尽所能去帮助、扶植他们,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他的家里,经常会见到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的力作,他不厌其烦地给登门求教者以谆谆教诲,也不辞辛劳地为年轻的画家们筹办画展。其实做这一切之时,刘勃舒先生并没有多想。在他的少年时代,因为敬慕徐悲鸿先生的艺术,给徐悲鸿寄去画和信。徐悲鸿先生居然为这位素不相识的少年回了信,告诫他“学画最好以造化为师,故画马必以马为师”,“不必学我,真马较我所画之马,更可师法也”。并为他的画题了字:有美好远景。后来还把刘勃舒招到中央美术学院,成为徐悲鸿门下最年轻、也是最后一位弟子。徐悲鸿先生影响了他的一生,如今,

他最常用的一枚印章,就是“悲鸿门下”。

“悲鸿门下”刘勃舒

《黑马》

刘勃舒先生说:“徐悲鸿给了我绘画的‘本钱’。”其中之一就是在造型艺术上的指导。徐悲鸿先生曾说,一个画家画不了几千张素描就成不了画家。徐悲鸿的素描举世闻名,在其影响下,刘勃舒也在造型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2012年8月2日,刘勃舒先生获得了中国文联举行的第十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刘勃舒直言,取得这样的成就,都得益于徐悲鸿先生的教导。

在中央美院学习期间,刘勃舒每周六都要到徐悲鸿先生家里吃饭,并把一周所学、所画的作品给先生看。“有一次我拿着一摞画稿给先生看,他拿起画稿问,你就画这么点儿?我说,有些画得不好,撕掉了。因为这件事儿,他很严厉地批评了我,他说,你怎么能撕掉自己的艺术劳动成果呢?即便是坏画,也不是每一笔都坏,怎么能撕掉呢?”那时候,刘勃舒画画都先不盖图章,直到徐悲鸿先生认为没有毛病了才盖图章。反观当今的艺术家,又有多少具有老一辈艺术家为人治艺的认真、严谨的态度呢?

除此之外,徐悲鸿先生的那句“画马必须以马为师”,成了刘勃舒心里根深蒂固的信条。

1958年,刘勃舒被下放到农场里养马。原本遭罪的苦日子,却成为刘勃舒先生艺术之旅中一段快乐难忘的日子。到了马场后,刘勃舒不住分配好的房间,反而让人把自己的铺盖卷放到马棚里。他每天喂马、遛马、给马刷毛,甚至还半夜起来体察“夜情”。他的一举一动让当地人都感觉到十分奇怪,“大家不理解一位大学教师为什么有招待所不住反而要住马棚,有马车不坐,反而跟在马车边上跑,一天到晚围着马转。甚至有人怀疑我是精神病。”讲到此处,刘勃舒先生哈哈大笑。

此后,刘勃舒先生又坚持长期深入草原马场生活、写生、养马、骑马,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现实之马才成为刘勃舒的胸中之马,信手拈来,一匹奋力奔跑的马便跃然纸上。在刘勃舒先生的笔下,无论群马、独马均能一气呵成,意在笔先,各尽其秒,有的傲然狂放,有的欢乐不羁。在画风上,刘勃舒先生既继承了徐悲鸿的风骨,又融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正是所谓师承悲鸿而不囿于悲鸿。

“悲鸿门下”刘勃舒

《双马图》

徐悲鸿先生的人品及艺品也深深影响着刘勃舒。

熟悉刘勃舒先生的人都知道他耿直实在、坚持原则、敢干大事儿、敢反抗。他曾任国家画院和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在他任职期间,允许并鼓励画家不要上班,只需每个星期五下午来单位开一次会就可以,并给每人都配备手机,以便联络,给画家们留下充足的时间搞创作。刘勃舒先生的这个弹性工作制在当时是极为难得的,但他也得罪了不少人,“文化部都觉得我这个人很难办。”

不仅工作上如此,生活中的刘勃舒先生也爱憎分明、重情重义。他赠画有一条原则,就是情谊至上,不做实事的达官贵人,别想从他那里拿走片纸点墨。当然,对艺术水平拙劣而又大肆张扬者,刘勃舒先生也鄙视至极。曾有一位贪图虚名者举办个展,刘勃舒先生却先后去看好几遍,他见人就说:“去看一看,这是个反面教材。”

“悲鸿门下”刘勃舒

《鸡》

在与刘勃舒先生交谈的两个多小时的过程中,我发现笼罩先生的神秘面纱我仍未掀开。

刘勃舒先生的身影掠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界几代人的更替。在这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与夫人何韵兰从生活到艺术,都进入到了一种令人憧憬的境界之中,不为流俗所累,不为金钱所惑。在自在的状态中,画与不画,画好与画坏,甚至笔墨与观念,形式与技法,都化解到逍遥的自在之外。然而,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在而放弃社会的责任,相反,得大自在者却在文化的坚守中表现出了这种自在的特殊意义。他们的坚守是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中文化传承的必须。

传承必须坚守,坚守而能自在。刘勃舒的坚守,是自在的坚守,在自在中坚守自我本真。

刘勃舒先生的好友、著名作家、画家鲁光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与画家古干去刘勃舒先生画室拜访的时候,发现刘勃舒先生画室的墙上挂了一幅字。字写得潇洒而有力度,但署名很陌生。“这幅字写得有味道。不知是出自谁之手笔?”古干问。刘勃舒先生则淡淡地回答:“随便挂挂的。”但鲁光先生看来看去,看出点门道来。后来再次造访时,鲁光先生问起此事:“这字好像出自你自己的手笔。不过确实与你从前的字不一样。”刘勃舒先生这才承认:“是我写的。随便署个名,想听听反映。如果署我的真名,就听不到真实的意见了。”这招真高!鲁光先生称之为“虚心好学者做的假”。

除了画画,刘勃舒先生还有很多人们不知道的爱好,并且每一样都堪称佼佼者。喝酒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刘勃舒先生却能喝出门道。他是全国品酒委员会委员,真酒假酒、好酒劣酒,只要品上一小口,就能果断作出判断。另外,我在先生家里还发现一架钢琴,原以为是他的夫人何韵兰老师的心爱之物,没想到,刘勃舒才是钢琴的主人。他不仅会弹奏,作曲、编曲也不在话下。在一次出国访问的时候,一曲即兴弹奏,把满座宾朋都给镇了。

刘勃舒先生是一个永远挖掘不尽的传记式人物,在他身上有读不完的故事,从学院到社会,从教学到创作,从个体到组织,从写实到写意,从严谨到自在,从自在到坚守,艺术人生所演绎的春夏秋冬,不觉成为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责任。

“悲鸿门下”刘勃舒

艺术家简介

刘勃舒,1935年出生,江西永兴人,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美展中国画组主任评选委员、全国政协第八届和第九届委员、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顾问、研究员。

刘勃舒擅长画马,也兼人物。作为徐悲鸿大师的关门弟子,得大师真传,重写生、讲格调、以书法用笔入画,别具一格。他画的其它动物也个性鲜明,落笔随性,更能表达自由情态。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国宾馆、博物馆等收藏,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多国的国家元首。2012年获中国文联颁发的《第十届造型艺术成就奖》。

刘勃舒先生在文化艺术领导岗位工作几十年,为中国画的繁荣、后辈的提携、海内外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