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縣:荒山坡上種“太陽” 穩定脫貧有保障

康保县:荒山坡上种“太阳” 稳定脱贫有保障

報告會現場

康保县:荒山坡上种“太阳” 稳定脱贫有保障

康保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魏紅俠(左二)出席領獎儀式

康保县:荒山坡上种“太阳” 稳定脱贫有保障

工人正在安裝光伏發電設施

康保县:荒山坡上种“太阳” 稳定脱贫有保障

光伏安裝現場

康保县:荒山坡上种“太阳” 稳定脱贫有保障

康保縣集中式連片光伏發電站

康保县:荒山坡上种“太阳” 稳定脱贫有保障

村級光伏發電站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 (記者 劉冬明 通訊員 韓建國)4月25日,由人民日報社、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人民網、《中國扶貧》雜誌社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報告會”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其中,張家口市康保縣的“荒山坡上種‘太陽’勞動就業奔小康”典型經驗做法入選第二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的產業扶貧項目。

康保縣地處河北壩上地區,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全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7年底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1425戶41197人,貧困發生率16.8%,貧困人口平均年齡57歲,低保戶佔48.9%,因病因殘致貧佔54%,絕大部分為弱勞動力,脫貧內生動力不足,全縣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鉅。如何破解困局?康保縣委、政府突破“守著金碗要飯吃”的傳統思維定勢,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將光伏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支柱,積極改革光伏收益分配機制,創建“三全”扶貧模式,激發群眾脫貧動力,實現了“一改、三全、五變化”,初步探索出壩上深度貧困地區生態保護與穩定脫貧雙贏的新路子。

改革光伏收益分配,彰顯資源比較優勢

康保全年日照時數達3100小時,具備780萬千瓦光伏發電開發能力。2017年,該縣統籌整合資金1.5億多元,建成分佈式電站35個1.26萬千瓦,村級電站0.9萬千瓦,按5千瓦光伏電帶動一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當年帶動4406戶貧困戶穩定脫貧。光伏扶貧帶動貧困戶有了錢,一些鄉村平均分配光伏收益,出現了貧困群眾“等著扶、躺著要”新問題。康保縣立行立改,研究出臺了《光伏扶貧電站建設及收益分配管理辦法》,規定光伏電站資產和收益歸村集體,其中70%用於農村扶貧公益崗工資支出,30%作為村集體收入,用於村內小型公益事業,公共設施維修、一事一議,孝善基金獎勵、臨時救助等,全面糾正光伏收益按戶平分形式,不僅調動了貧困群眾勞動脫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進一步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創建“三全”新模式,激發脫貧新動力

變“輸血”為“造血”,將光伏電站收益作為村級資產收益,用於集體救助獎補和勞務補助,帶動貧困群眾通過勞務就業獲得工資收入,實現了有弱勞動力貧困家庭公益崗就業全覆蓋、農村環衛保潔全覆蓋和村集體收入全增加的良好效果。一是實現有弱勞動力貧困家庭公益崗就業全覆蓋。各貧困村開發保潔、治安、護路、養老護理等公益崗位1.6萬個,解決了全縣16478名弱勞動力貧困群眾無法轉移就業難題,帶動貧困人口通過自身勞動實現穩定脫貧。張紀鎮三義堂村72歲貧困戶胡興雨說:“我年紀大了,外出打工也沒人要,現在通過公益崗,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每月能掙200多塊,夠生活用了,不用兒女們操心,現在的生活過得挺好。”二是實現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全覆蓋。全縣326個行政村開發環境衛生公益崗7253個,對村內、村外和道路沿線採取網格化分區,實行公益崗保潔,累計拆除殘垣斷壁和危舊房屋1.6萬戶5萬多間,清理積存垃圾95萬噸,在全市率先建起“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環衛機制,農村環境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觀。三是實現村集體收入全增加。通過實施光伏扶貧電站,每村每年村集體資產收入在3萬元至12萬元之間,徹底解決了村集體無收入、辦事沒資金的難題。張紀鎮西三面村黨支部書記王天偉介紹說:“村集體經濟增加,有了為群眾搞服務、促增收、幫脫貧的資本,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集體榮譽感和滿意度得到了明顯提高”。

農村迎來新變化,扶貧取得新成效

短短半年時間,康保縣農村環境好了,街道整潔了,群眾爭當文明戶,精神面貌、文明新風有了大變化。一是徹底改變“一光了之”、“一股了之”問題。明確了“光伏收益保工資、公益崗位促就業,勤勞脫貧有動力”的思路,各村按照不同崗位勞動強度確定工資標準,每個崗位每月工資補貼50元至300元不等,按月計算、按季支付。二是徹底改變等靠要思想,激發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各村明確專人負責公益崗出工考勤和監督評價,杜絕出工不出力,養懶漢現象,原來“牆根兒地下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的懶漢變為“不等不靠勤勞動,憑藉雙手真脫貧”的勤快人。三是徹底改變農村環境髒亂差現象,村民的精神風貌煥然一新。通過環境保潔公益崗,村容村貌整潔了,群眾鄰里和諧了,村裡聚眾打牌少了,敲鑼打鼓扭秧歌多了,百姓的精神面貌一天比一天好。通過開展“好媳婦、好女婿”等評選,教育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爭創文明新風。四是徹底改變村集體無收入,增強了村級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服務力。經過半年來運營,村集體光伏收益達1200萬元,為實施小型公益事業提供了資金保障,特別是設立的孝善基金,只要子女為老人交納100元基金,政府就給配套10%,極大調動了子女履行贍養老人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五是徹底改變原來風光資源與扶貧脫貧脫節現象,實現可持續穩定發展。2017年以來,康保充分發揮光電資源比較優勢,立足縣內產業發展和貧困群眾需求,全面實施光伏產業扶貧,創新收益分配機制,切實破解了深度貧困縣“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