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不與別人比,好好活自己

莊子:不與別人比,好好活自己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

攀比心理會讓我們失去自我,這山望著那山高,我們的眼睛往往只看到自己不曾有的,而忽略了自己原本擁有的,從而忘記了生活的真正意義。

與別人比,就是以別人為標準,認同別人的看法,在意別人的態度,慢慢就活在了別人的眼裡。

如果你選擇活在別人的眼裡,就註定要死在別人的嘴裡。

傳說,孔子有學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顏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

顏回的一舉一動,在孔子看來,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顏回的事例來教育其他學生。

顏回,字子淵,所以也叫顏淵。

有一次,孔子對學生們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意指:顏回,真賢者啊!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過著極其艱苦的生活。他乘飯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簞,舀水用的器具是木頭做的瓢。這要是落在別人頭上,則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顏回始終感到滿足、快樂。顏回確實是個十分賢德的人啊!

孔子十分讚賞顏回的這種品德。然而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品德呢?孔安國說,這是“安於貧而樂於道”。

還有一次,魯哀公問孔子:“在你3千多學生中,誰最好學?”孔子說:“只有顏回最好學。他不遷怒,不二過,不幸短命死矣!”意指,顏回最愛學習。他遇著發怒的時候,能做到隨發隨化,從不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去;有了錯誤就改,決不重犯。

你說什麼,是你說什麼,並不能影響我,也不能改變我。

好好活自己,別讓別人的閒言碎語誤了自己。

人各有志,不必勉強,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莊子:不與別人比,好好活自己

莊子說:“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全世界認為我做得好,我也不賣力;全世界說我做得不好,我也不沮喪。

這是一種寵辱不驚、自得自信的人生態度。

老子《道德經 》裡曰:“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得寵 是卑賤的,得到寵愛令人格外喜悅,失去寵愛人們往往又會惶恐不安,稱為寵辱若驚。老子又稱:“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老子告誡後人—爭名逐利的人,十分看重身外寵辱榮患,甚至遠遠超過了自己的生命,就是忘記了自身。

克服掉四處攀比的勁頭,專注自身,才能在這樣一個複雜的膨脹的世界裡,找到專屬於自己的光環和美好。

正如你羨慕不來別人的財富,別人也覬覦不了你的才華。誰都有長處,也都有短板,如此方構成芸芸眾生。

別把自己看得太高,這個世界離開誰都行;也別把自己看得太低,這世上你獨一無二。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使命,不用和別人比,好好活自己。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必須有自己的生活,別人的生活再好,也未必適合自己;只有適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

人最主要的是要活出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活在自己的生活中,無論高低或者貴賤,只要快樂就好,只要舒服就好。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要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莊子:不與別人比,好好活自己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莊子行走于山中,看見一棵大樹枝葉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樹旁卻不去動手砍伐.問他們是什麼原因,說:“沒有什麼用處.”莊子說:“這棵樹就是因為不成材而能夠終享天年啊!”莊子走出山來,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興,叫童僕殺鵝款待他.童僕問主人:“一隻能叫,一隻不能叫,請問殺哪一隻呢?”主人說:“殺那隻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問莊子:“昨日遇見山中的大樹,因為不成材而能終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鵝,因為不成材而被殺掉;先生你將怎樣對待呢?”

莊子笑道:“我將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好像合於大道卻並非真正與大道相合,所以這樣不能免於拘束與勞累。假如能順應自然而自由自在地遊樂也就不是這樣。沒有讚譽沒有詆譭,時而像龍一樣騰飛時而像蛇一樣蜇伏,跟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而不願偏滯於某一方面;時而進取時而退縮,一切以順和作為度量,優遊自得地生活在萬物的初始狀態,役使外物,卻不被外物所役使,那麼,怎麼會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勞累呢?這就是神農、黃帝的處世原則。至於說到萬物的真情,人類的傳習就不是這樣的。有聚合也就有離析,有成功也就有毀敗;稜角銳利就會受到挫折,尊顯就會受到傾覆,有為就會受到虧損,賢能就會受到謀算,而無能也會受到欺侮,怎麼可以一定要偏滯於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們記住了,恐怕還只有歸向於自然吧!”

兩種狀況都是危險的,一種是有用、成材,就會成為別人實現目的的工具,成為別人達到目的的手段;另一種是無用、不成材,有時也會成為別人針對的目標,成為別人達到目的的障礙。

莊子:不與別人比,好好活自己

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所以活好自己的關鍵不在於是否有用,是否比別人強,是否比別人聰明,而是要接受自己的缺陷,善用自己的長處。

在某一個時期,“知識越多越反動”,這時如果再顯示甚至炫耀自己的“有用”,只會帶來災難;而在特殊情況下,比如野外獨自求生,植物學家可能有更多生存機會,他的知識就有了價值。

所謂“形勢比人強”,做任何一件事都要看時機,看條件是否成熟,條件不成熟,再怎麼努力,也不見得有成果,還可能付出很大的代價。

這也就是莊子說的“與時俱化”。

其實,從“道”的角度來看,萬物是一個整體,人的一生也是一個整體,在整體里根本沒有得失成敗的問題,失意和得意加起來的總和是一樣的。

莊子:不與別人比,好好活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