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地方市場最強?在某項排名中,北京竟然位列倒數第二!

哪個地方市場最強?在某項排名中,北京竟然位列倒數第二!



中企思智庫,企業家第一智庫:

市場,商品交易的場所。交易規模、頻次、金額是市場化的體現。

美國、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等都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理由是:中國政府對經濟的控制正在加大,其中包括對國有企業大量發放補貼、制定不利於外國企業的產業政策、以非市場方式運作的鉅額出口信貸等等。

多年來美國一直就是這個態度,歐盟、日本、加拿大等世界其他主要發達國家和經濟體也是這樣的態度。


近日由國民經濟研究所發佈的《中國分省份市場化指數報告(2018)》指出,浙江市場化評分位居全國第一,超過上海躍居第一,上海、廣東、天津和江蘇位居第二到第五名。北京從第五降至第七。

市場化程度的高低,反映了營商環境的好壞。市場化程度高的地方,市場在資源配置的作用就越大,而政府起的作用就越低。

北京的市場化程度為何降低?根據上述報告,主要原因是由於“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方面,以及“產品市場的發育程度”方面有較大幅度下滑。

天津市場化程度則從第8位升至第4位,主要因為“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市場中介組織的發育和法治環境”以及“非國有經濟的發展”有較明顯的改善。

最新的市場化程度最後五位依次是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和雲南,排序變化不大。

哪個地方市場最強?在某項排名中,北京竟然位列倒數第二!


雲南由2008年的第22位下滑到最新的第27位,主要是在“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以及“市場中介組織的發育和法治環境”方面退步比較明顯;寧夏則由2008年的第27位上升至最新的第24位,僅在“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方面有所退步,其他方面均有所進步。

最新數據顯示,排名前10位的省份中,除重慶和湖北外,都是東部省份。換句話說,市場強的地方主要是在東部地區,營商環境比較好。

排在中間位置的11個省份中,有4箇中部省份(河南、安徽、湖南、江西)、東北三省、3個西部省份(四川、陝西、廣西)和1個東部省份(河北)。

中國市場化指數由五個方面指數組成,分別反映市場化的某個特定方面。它們是: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非國有經濟的發展、產品市場的發育程度、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市場中介組織的發育和法治環境。

哪個地方市場最強?在某項排名中,北京竟然位列倒數第二!


我國的市場化進展在2008年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停滯甚至下降,2012—2014年進展相對較快,2014年以後進展再次放慢。《報告》強調,重振市場化改革,是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最重要任務。

而由中國人民大學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2010-2016年間中國勞動力市場化程度有了大幅提升,這主要得益於戶籍開放度的提高,其次和國有企業從業人數下降有關。

根據最新排名,2016年,寧夏的勞動力市場化程度最高,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的排名依次為30、25、26、29名。

在中國,勞動力市場上對價格和數量配置影響最重要的非市場因素有兩個:一個是戶籍制度,導致了城鄉以及城市之間的分割;第二是部門性質,即國有和非國有,導致了單位所有制的分割。

哪個地方市場最強?在某項排名中,北京竟然位列倒數第二!


戶籍制度阻礙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降低了勞動力市場化程度的提高,造成了城鄉與區域的勞動力市場分割。同時,國有部門的“鐵飯碗”和“編制”制度,造成了體制內、體制外勞動力市場的分割。這些都阻礙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政策性變量,比如說最低工資制度,這也是對市場上價格機制的扭曲,會干預市場運行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