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碧江“白水貢米”養成記 ——田碧虎先進事蹟系列報道之一

秋風吹過田野,吹黃了稻子,金燦燦的稻穀笑彎了腰,每當此時,“白水貢米”之鄉碧江區滑石鄉老麻塘村田間便會沸騰起來。村民拿著鐮刀,開著機車在田埂間來回穿梭,被太陽曬得發黑的臉上卻印著喜悅。此時“田碧虎”這個名字又會被當地村民稱頌一番。


銅仁碧江“白水貢米”養成記  ——田碧虎先進事蹟系列報道之一


“沒有田碧虎就沒有白水米的今天。田主席為我們打造‘白水貢米’品牌真是操碎心了,‘白水貢米’這個品牌就像是他一手帶大的孩子。”白秧坪大米合作社負責人雷兵見證了“白水貢米”品牌的成長。

滑石鄉位於銅仁市東北部,其優質大米因其自明代嘉靖27年(1548年)起,每年上貢朝廷而得名“白水貢米”,斐聲海內外。然而多年來,“白水貢米”的市場低迷,價格和普通大米一樣,農民端著金飯碗卻沒飯吃。碧江區政協副主席、農業專家田碧虎看到這一切,心裡不是滋味。“‘白水貢米’是碧江區的一個很好的品牌,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覺得有義務和責任用科技手段讓這個特產生存下去,把這張名片重新擦亮,讓當地老百姓依靠這一品牌吃飽飯、有錢賺。”談到“白水貢米”品牌的打造,田碧虎說出了自己的初衷。


銅仁碧江“白水貢米”養成記  ——田碧虎先進事蹟系列報道之一


2015年,田碧虎到滑石鄉組織群眾重振“白水貢米”品牌。為了保險起見,他選取150畝田進行試點種植。採取合作社+農戶模式,塑料薄膜、種子、肥料、農藥由合作社統一發放,稻穀成熟後由合作社統一收購,之後統一包裝、出售。

選種、育苗、巡田、病蟲防治……每一個環節,田碧虎都親自參與。3天巡一次田成了田碧虎雷打不動的習慣,有時看到農戶家的秧苗生了病而沒有及時防治,他就自己背起農藥箱,親自下田打藥。

為了幫助更多農戶解決技術難題,田碧虎將自己的電話號碼做了4張簡易廣告牌,插到稻田旁,方便農民諮詢。“只要是老百姓向我諮詢有關病蟲防治和技術的事情,我給的承諾是隻要人在碧江,12個小時之內到達現場指導。”田碧虎說。

第一年試種的稻米收割後,按計劃由合作社統一收購穀子,按2.6元一斤,每斤比之前提高了1元。由於“白水貢米”在市場上的認可度不高等因素,“白水貢米”的銷售成績並不理想,合作社當年算是虧了本,但村民的積極性卻被激發起來。

2016年,在田碧虎的勸說下,合作社繼續運營。為了減輕合作社負擔,田碧虎自己做方案,積極向省、市爭取到部分資金,為合作社購買了一臺小型打米機,當年合作社開始步入正軌。

為了提高產量,田碧虎四處尋找優良的水稻品種,還帶著老麻塘村支委、合作社成員等兩次到湄潭縣考察,學習引進優良水稻品種及種植經驗。

一輩子樸素的田碧虎經常被人當做村民。“上次省裡來調研滑石‘白水貢米’我去陪同,當時來的領導就以為我是當地村民。”田碧虎笑著說,“幹我們這行的就是這樣,不是在田裡就是在山中,穿簡單點更方便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玉針香品種如期收穫,市場價格一禮盒5公斤賣到118元。

2018年,脫貧攻堅在碧江區進行得如火如荼,全區上下各單位各部門均全部投入到此項工作中,田碧虎也不例外,他負責幫扶六龍山鄉小冬雲村。此外,他包保4戶貧困戶。由於脫貧攻堅工作任務重、時間緊,田碧虎一個月只有幾天才能回到城區。

2018年,僅合作社種植的面積就達1600畝,社員增加到338戶,白水貢米進入超市、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銷售,人均收入上萬元。


銅仁碧江“白水貢米”養成記  ——田碧虎先進事蹟系列報道之一


在抓“白水貢米”增產增效的同時,田碧虎還積極著手辦理白水米的生產許可證、QS認證及商標註冊等工作。從2015開始,用時3年,田碧虎為白水米品牌註冊了商標、取得了生產許可證,並形成了規模化專業化生產和加工銷售,“白水貢米”成了銅仁十佳綠色品牌,市場價格從每斤3.6元提升到6.98元,種植面積從150畝拓展到2019年的近萬畝。

今年,碧江區將白水、老麻塘、豹子營3個壩區連片打造成優質大米示範區,田碧虎被任命為其中的一位負責人。對於此項工作,他已經做好了規劃。“今年壩區面積寬了,我一個人忙不過來了,我已經任命了幾個技術組長,繼續採用‘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統一發放種子、薄膜、肥料,統一加工銷售,讓更多老百姓繼續吃上產業飯。”田碧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