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架之沈官桥


沈官桥,位于白云区麦架镇沈官村麦架河上,始建于明代万历25年,也就是公园1579年。三孔石拱桥。史载长27米,宽5.4米,高5米,现今由于河床淤积,两岸正在修建湿地公园,数据不详。桥北的石碑已经无迹可寻。此桥属于民间集资兴建。真正的官方修建名叫麦架桥,位于沈官桥的上游。沈官桥将麦架河两岸的曹程朱沈四个官堡相连,在当时极大方便了往来行人以及商品流通。图为沈官桥,杂草灌木以及南天白云。

沈官村明朝时叫沈官堡,属于百户所级别的世袭军政合一机构,掌管相当于一个排的兵力。与沈官不远的下寨,明朝时出了一个知名人士—马士英,马士英原籍江苏仪征。江南自古以来就是学习氛围浓厚,自然教学水品也是相当高,尽管马士英已经是其先祖入黔第九代传人,还是继承了先辈们的高水品的学习基因。中进士之后一路高升,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马家人一共中了两进士一举人,分别为马文卿,马士英和马明卿。真可谓是光宗耀祖。

马家入黔第七代传人马云龙感觉和贵阳比起来,还是比较偏僻,于是举家搬到今贵阳甲秀楼附近,不知道这个马云龙和当今卖药的有何牵连。据传昔日治眼疾,如今疗肛门,呵呵。书归正转,马应龙的父亲就葬于今贵阳古八景的风台踏草(详见前文)原名观风台。


很多在当下看起来平凡无奇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如果与曾经发生的人,事,物联系起来,就变得生动和有趣得多,沈官桥当时也是贵阳通往遵义和毕节的古道上。虽然如今它已经不在承载着一桥通南北的运输使命,却真实的见证着贵州这个人称鬼方或者蛮夷之地的桥梁建筑史,可惊可叹!

保留比较完好的桥墩以及桥拱,以及桥面上半米见方的大石块。 整个古桥虽在细节处略显苍老,但在长流不息的水面上,平坦的两岸中间,灌木杂草的映衬之下,在艳阳的光照下,沈官桥在沧桑中似乎显现了几分朝气。

从北岸桥头上桥,桥头记载建桥经过以及捐资人的石刻碑文已经难寻踪迹。桥上泛着枯黄的野草,桥身缝隙处生产出来的亚热带常见的灌木,留下曾经桥面模样:大石块铺就,圆弧面。以步行丈量桥长,大约在25到30米之间,宽度5米有余,桥面高于水面约四五米的样子。此情此景,似乎在告诉我们—它已经老了......


从033号通往沈官村的乡道远看沈官桥,左边是污水处理厂,远处传来机器打孔的轰鸣声,正在修建的沿河绿化带。明年今日,你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