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加快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

廣元:加快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
廣元:加快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
廣元:加快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
廣元:加快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

2016年12月28日,廣元市委七屆二次全會作出決定: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

時間過去了兩年又四個月,這項戰略推進如何?2019年4月,一連串喜事作為註腳:劍閣縣榮登“首批天府旅遊名縣”榜單,青川縣、朝天區進入“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之列,青川縣被列入全省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單位……

回看2018年,全市接待遊客502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19億元,分別增長11%、25%,連續兩年保持10個、20個百分點增長。

廣元文旅何以跑出這樣的加速度?

□向銘(圖片由廣元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提供)

旅遊+生態 扭住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根本

大山大水大森林,遺址遺蹟文物多,地處秦巴山區的廣元,嘉陵江貫穿南北,大蜀道穿山越嶺,大熊貓棲息唐家河,劍門關屹立劍山,曾家山橫臥朝天,鼓城山對映大巴山,還有皇澤寺、千佛崖、昭化古城、紅軍戰鬥遺址等。

是的,這些資源很豐厚,但在沒有挖掘和打磨之前,就如埋在泥土裡的珍珠,並不具有現代意義上的“旅遊屬性”,那麼廣元旅遊的突破點在哪裡?

7年前,廣元市把“文旅興市”納入發展戰略。2016年12月,廣元市委七屆二次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實現綠色崛起,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到2021年,基本建成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遊客接待量超過6500萬人次,生態康養旅遊總收入突破700億元。

這是廣元旅遊發展的關鍵節點,廣元旅遊從此開啟“旅遊+生態”快速成長模式。

建設“綠色廣元、康養之都”,廣元在生態、資源、物產、交通、醫療等方面具備優勢。廣元地處我國南北氣候交匯帶,兼具南方的溼潤溫婉和北方的天高雲淡。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6.18%,境內水質大部分是一類水,空氣優良天數常年保持95%以上,經過認證的無公害耕地達95.24%。廣元由此提出,要打造中國最乾淨城市。在成功創建全省首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市後,廣元又明確提出創建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市。市區4條鐵路3條高速9條航線穿梭,4家三甲醫院聚集,在同等城市中領先。

2017年,廣元編制出臺“一核、一極、兩帶、四區、五廊”規劃,即建設中心城市生態康養旅遊名市核心區,打造劍門蜀道生態康養旅遊名市增長極,建設大蜀道和嘉陵江生態康養旅遊經濟帶,建設唐家河、米倉山、曾家山旅遊區和蒼溪紅色經典與全域鄉村旅遊示範區四大旅遊區,打造輻射大九寨、大秦巴地區五條外向廊道。

一幅以“綠色”為底色的生態旅遊畫卷徐徐展開。在廣元市決策者看來,生態是最大的公共產品,是旅遊發展的根本,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推進廣元旅遊高質量發展。

旅遊+文化 為旅遊注入文化的靈魂

廣元旅遊“塊頭大”,有46個A級景區,在全省排在前列。而國家級旅遊資源多達81處,包括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溼地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等10餘個。

“塊頭大”不等於實力強,特別是過夜遊客少、入境遊客少、人均消費低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元。廣元市決策者認為,文化是旅遊的靈魂,要推動文化和旅遊全鏈條深度融合,讓文化和旅遊相生共興,有效破解旅遊“兩少一低”問題。

廣元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翻開廣元2300年建制史,大蜀道和巴蜀文化演繹歷史華章。蜀道不僅是交通要道,也是南北交流的經濟大道、文化大道、詩歌大道、軍事大道。古蜀道文化、先秦棧道文化、三國曆史文化、女皇武則天曆史名人文化等,交相輝映。作為上世紀30年代川陝蘇區、紅四方面軍的後期首府和主要活動區域,紅色文化遍及七縣區。

歷史文化資源和旅遊如何相加相融?廣元提出,內在,深入挖掘景區自然和文化資源,開發多元化的文旅產品,實現景區可持續發展。外在,從交通、通訊、遊覽、衛健、安全、購物、管理、環保等方面入手,完善設施,導入文化因子。內外聯手,強化現代旅遊的時尚化、體驗化、創意化和國際化。

引入外援,培優做強。近3年,廣元招引文旅項目120多個,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華僑城、新華聯等知名大企業紛紛落地。蜀道三國文化產業園、文化創意產業園等60餘個文旅項目在建。大蜀道劍門關旅遊區、昭化古城旅遊度假區、黑石坡森林康養旅遊度假區、康養示範產業園、天曌山國際康養旅遊度假區、智慧旅遊綜合體、新華聯曾家山旅遊綜合開發、廣元機場改擴建和通用航空產業園、鳳凰小鎮、勞特巴赫啤酒小鎮等十個重點項目加速推進。

廣元鼓勵各縣區、景區和文藝工作者對接,創作本土特色文藝節目,在主要景區演出,目前全市20個4A級以上景區部分擁有自己的特色文藝節目。同時,開展一批節會、展會,如女兒節、大蜀道國際文化旅遊節等,促進文旅相融。

旅遊+扶貧 堅定旅遊惠民的擔當

作為秦巴山區連片貧困地區,廣元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通過“旅遊+扶貧”,促進高質量脫貧攻堅。

空間地域上,構建全域旅遊目的地體系,涵蓋七縣區。提升劍門關國家5A級旅遊景區,建設大蜀道國際旅遊目的地;統籌舊城與新區協調發展,建設中心城市“康養之都”;建設醉美梨鄉水墨蒼溪、綠谷紅城幸福旺蒼、蜀道雄關大美劍閣和熊貓天堂生態青川等特色縣城和深呼吸小鎮、風情小鎮等一批特色城鎮以及特色村落集群。目的是,讓更多人分享旅遊發展紅利,實現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五個目標”:旅遊治理規範化、旅遊發展全域化、旅遊供給品質化、旅遊參與全民化、旅遊效應最大化。

特色產業和配套服務上,用產業、服務帶動就業增收。大力發展康養旅遊業、綠色農業、生態工業、健康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等五大特色產業。加快完善交通集散服務,建設旅遊接待設施,開發特色商品和美食,提升智能服務水平。預計到2020年,康養旅遊新增就業佔當年新增就業的20%以上,康養旅遊收入佔農民年純收入20%以上,助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達20%以上。

廣元文旅推出“四大行動”,幫扶貧困地區,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一是夯基礎。完善旅遊標識標牌等公共服務設施,引導有條件的村建“微廣場”“微博物館”,加強村容村貌整治,推進農居民宿化、村落特色化,推動特色農產品轉化為旅遊商品。力爭創建省級旅遊扶貧示範村9個、省級鄉村民宿達標戶60戶。

二是強隊伍。針對旅遊致富帶頭人、貧困村幹部和貧困戶,分批開展鄉村旅遊經營管理、農家樂打造等培訓,每年培訓鄉村旅遊從業人員2000人次。

三是育品牌。依託農業園區開展農事體驗和採摘活動,大力發展觀光旅遊,力爭將青川白龍湖幸福島創建為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朝天曾家山創建為省級旅遊產業園區、昭化牛頭山和紅軍山創建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利州龍潭山地農業公園創建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四是大融合。文旅融合建設一批“花鄉、茶鄉、果鄉、菜鄉、藥鄉、文創之鄉”等特色鄉鎮,力爭2019年創建3個鄉村旅遊類3A級景區,吸引遊客3500萬人次。

目標在前,號角聲聲。距離2021年基本建成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目標還有兩年多時間,廣元文旅將加快推進重點文旅項目建設,提升“劍門蜀道、女皇故里”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提高文旅惠民水平,為決戰決勝整體連片貧困向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加快建設川陝甘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東出橋頭堡貢獻力量。

劍閣縣

打造“天險蜀道 雄關劍門”超級IP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推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打造一批世界級旅遊文化品牌,提升大九寨、大峨眉、大熊貓、大貢嘎、大蜀道、茶馬古道等市場影響力。其中,大蜀道精華段主要位於廣元劍閣境內,這為劍閣縣建設“天府旅遊名縣”提供了參照。

作為剛剛獲得首批十大“天府旅遊名縣”的劍閣縣,劍閣旅遊下一步動向如何?劍閣縣明確提出,要高點定位,打造“天險蜀道 雄關劍門”超級IP。

招大引強 借智借力

劍閣縣有早於古羅馬大道的劍門蜀道,有蜀中四大名山之一的劍門關,有國之瑰寶“翠雲廊”。普查發現,全縣旅遊資源涵蓋8個大類、23個亞類、78個基本類型,資源單體450個。先後獲得全國文化先進縣、四川省旅遊強縣等省級以上殊榮33項。

招大引強,借力借智,促進旅遊提檔升級。近年來,劍閣縣引進華僑城集團、中航工業集團等32家企業,投資330多億元建設全域旅遊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劍門關作為廣元旅遊發展的龍頭,因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而聞名於世,擁有雄、奇、險、幽的自然風光和蜀道、三國、紅色等歷史文化。2017年12月21日,華僑城劍門關項目簽約並舉行開工儀式。華僑城承諾,將依託劍門關自然及文化資源,擬投資70億元,打造“劍門蜀道”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整個項目將依託以蜀道文化為核心的人文資源和生態環境,建設集生態觀光、休閒體驗、鄉村旅遊、養生度假、自然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劍門關旅遊區,並規劃佈局劍門關景區及拓展區、劍州小鎮、鄉村旅遊示範帶、漢陽特色小鎮、劍山旅遊度假區五大板塊。

文化鑄魂 夯實基座

劍閣縣在推進全域旅遊發展中,著力推進“文化鑄魂工程”,實施五個“文化+”,夯實發展基礎。

“文化+景區”。深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成功打造覺苑寺佛教文化等產業示範園4個、溫泉山水休閒度假旅遊園區2個。積極打造劍門關古鎮文化產業示範街區“龍劍街”。目前,總投資50億元的中國劍門關蜀道文化博覽園已啟動建設。

“文化+農業”。打造一批鄉村生態文化旅遊景區,命名九曲山文昌尋根等20個主題文化旅遊鄉鎮、五指山農產品觀光園等文化主題示範村30個,打造文化特色農家樂500個,建成村史展覽館7個。

“文化+科技”。相繼實施重點文化旅遊產業項目10餘個,培育劍門關風景旅遊公司、大鯢文化養殖觀光園等新興文化業態10家,打造文化特色創意產品5件(套)。

“文化+產品”。培育豆腐乾生產企業15家,開發劍門豆腐、豆乾菜品200多道;每年舉辦城北鋸山大肉會、漢陽川北雞肉會;依託三國文化和劍門關根藤資源,年產劍杖10萬件,系列旅遊工藝品5萬件。

“文化+演藝”。將三國文化與花燈、皮影、儺戲等傳統文化相結合,打造孔明北伐出征、木牛表演等特色文化旅遊項目。全縣現有雄關雜技藝術團等民營團體5家,有白龍花燈隊等民間藝術團體87家,流動商演團隊170餘家,10類147個民間非遺項目。

青川縣

全力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4月下旬,一則消息在青川縣傳開:青川入選四川省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單位。與其一起入選的,還有我省的都江堰市、峨眉山市。就在4月,還有兩場大型活動,熱鬧了青川。一是以“醉美唐家河·豔遇紫荊花”為主題的唐家河紫荊花節,數以萬計的遊客湧入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距離觀賞全國最大的野生紫荊花群落;二是以“守護水獺的明天”為主題的“第十四屆國際水獺研討暨培訓交流會”舉行,來自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水獺研究專家與保護者代表150餘人,利用6天時間,就《中國水獺的在地保護》《唐家河歐亞水獺的保護》等專題進行研討培訓、夜間考察,聚焦青川良好的生態環境。

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為抓手,推進“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縣”和“生態旅遊目的地”建設,青川旅遊正在利用後發優勢,著力推進全域旅遊發展。2018年,該縣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60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5.5億元,旅遊業已成為經濟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如何進一步提升全域旅遊的品質?青川祭出“三招”。

一是主動走出去招商,引入能人能企共興旅遊,去年以來主動赴浙江、臺灣等地開展招商活動10餘次,與成都柒寶文化等達成合作協議,將對白龍湖、官帽山等景區進行開發,預計投資將超50億元。

二是文創精品搭橋樑,將旅遊服務功能融入到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場所,深挖非遺項目川北薅草鑼鼓等文化遺產,著力打造特色演藝節目,並在旅遊景區、城鎮進行演出,力爭全縣所有A級旅遊景區實現文化旅遊節目演出全覆蓋。

三是植入文化強靈魂,深入挖掘本地傳統文化因子,使木牘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與生態旅遊相融合,建設川北農耕文化博物館,打造川北薅草鑼鼓豐收歌、七佛貢茶手工製作等傳統文化表演項目,賦予文旅融合“靈魂”,大力弘揚“兩幅標語”精神,將感恩文化融入旅遊發展,建成縣城感恩閣、感恩橋、感恩文化牆系列感恩文化景觀,打造東河口故事村、棗樹“感恩奮進”村等一批感恩文化村落。

朝天區

到曾家山上玩雪、避暑

4月,夏天的感覺越來越強烈,朝天區曾家山避暑遊也越來越火。近年在曾家山旅遊帶動下,朝天旅遊增長曲線逐年上揚,2018年,全年累計接待遊客574.66萬人次,同比增長33.02%;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7.8億元,同比增長44.3%。

近20年前,曾家山還是一座“窮山”,如今,這個平均海拔1400米、方圓500多平方公里的臺地,就像它本身的地形一樣,在川北突兀而起,被稱為“蜀道亞高原、康養曾家山”,帶動朝天區旅遊連續多年超過兩位數增長。

對朝天區來說,國家4A級旅遊景區曾家山,已被旅遊喚醒,冬天玩雪,夏天避暑,真是“冰”“火”兩重天,遊客嗨翻天。

一年一度的曾家山冰雪節,是朝天區甚至廣元市冬季旅遊的盛事。2018年第四屆曾家山冰雪節期間,共接待遊客17.03萬人次,幫助當地農民人均增收2400餘元。

作為“中國十大避暑名山”,這裡也是避暑的好去處。夏日炎炎,山上溫度基本維持在23℃左右。因74%森林覆蓋率,空氣中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高達2萬-10萬個,以及各式地方特色美食,曾家山被中國醫師協會評為中國西部生態養生基地。上山避暑遊客每年維持在20萬人左右。

隨著西成高鐵通車,來往曾家山的交通瓶頸被打破,曾家山旅遊還會大發展。

目前朝天區正在建設七盤關至曾家山22公里的旅遊扶貧公路,2020年全部建成通車後,將有效輻射引領沿線8個鄉鎮21個精準脫貧村發展旅遊,脫貧增收。

依託曾家山的強勢帶動,朝天區文旅迎來井噴式發展。截至目前,全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4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3個,覆蓋全區13個鄉鎮、104個村;建成精品旅遊線路5條,建成7個旅遊特色小鎮、56個旅遊特色村落、70餘處生態微田園景觀,成功創建為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縣區、四川省省級旅遊度假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