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音樂臺景觀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景观

南京中山陵音樂臺是中山陵園的紀念性建築,由建築設計師楊廷寶、關頌聲設計,1932至1933年建成,以其造型獨特、設計完美成為民國時期的經典之作。歷經近一個世紀的洗禮,如今,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散發出了經典的景觀理念與新潮的設計元素,愈發自然靈動,充滿活力,宛如鑲嵌在南京鐘山的一顆圓潤珍珠。本文從景觀設計、空間特色及使用功能三個方面對音樂臺景觀進行分析,以展現其設計之偉大、建造之精巧、功能之強大。

景觀設計

音樂臺位於中山陵東南的自然盆地之中,佔地面積約4 200 m2。總體設計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利用斜坡佈置,將東方園林的“師法自然”巧妙運用於西方園林的形式之中,建築部分彷彿為這片綠地量身定做。

在《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報告》中有這樣的記載:“總理陵墓墓道前面東側,地面廣闊,就其形勢而論,建築音樂臺最為適宜,當由本會工程組詳細測量,繪具詳細地形圖,並請基泰工程公司繪具圖案,設計周詳,別具匠心……”。這也正是設計者楊廷寶先生的理念,他反對用“丁字尺”“三角板”來做規劃,而注重結合地形修建道路和建築,因勢而利導。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景观

中山陵音樂臺區位圖

平面佈局

在設計手法上,音樂臺借鑑了古希臘的露天劇場。平面設計採用半圓形規則式佈局,由中心舞臺、草坪坐席以及圍廊三大部分組成。中心舞臺面積約200 m2,舞臺的背景是一面體量較大的弧形照壁,也是整個舞臺的主體。照壁後面左右各設置了弧形的階梯,通往舞臺下面的功能間。辦公室門前是一個弧形水池。舞臺兩側分別連接一段三開間直廊架,廊架兩端均設置臺階與外圍道路聯通。舞臺前緣是三層立體花壇,呈五瓣梅花狀。臺下緊圍前沿是一個月牙形水池,將舞臺與坐席自然分割。該水池近舞臺一邊與梅花瓣形的階梯狀立體花壇造型呈序列狀相呼應。池前依坡就勢,修整成以50 m為半徑的半圓形大草坪,五條放射形臺階直道與三條半圓形環道使之分割成12塊小扇形草坪,作為觀眾席,可容納約3 000人。沿草坪外緣繞以廊架,廊架外圍是一條排水溝,排水溝上正對草坪中五條放射形臺階直道的位置設置有五座小石板橋,通往最外緣的環形碎石路。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景观

音樂臺草坪坐席

音樂臺的平面設計中,

幾何學和自然主義共同構成了

這種結構性的基礎,

景觀中的元素舞臺、照壁、坐席、

廊架、花草樹木等都統一在

點、線、面綜合有序的排列之中。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景观

音樂臺平面圖

建築設計

音樂臺佈局上採用了西方式的規則形制,但在照壁、花架、欄杆等建築細部處理上則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元素,建築風格透露出濃厚的中西融合氣息。這充分體現出設計者對於東西方建築的深刻體悟和博大的文化視野。

音樂臺照壁寬約16 m,高約11 m,設計借鑑中國傳統“五山屏風”的建構,採用上頂、中身、下座三段式的設計手法,但基於功能不同,又做了巧妙的變化。音樂臺照壁下座是簡潔雄厚的宮殿式須彌座,整體立於舞臺之上,居於園林的視覺中心,且照壁在平面上呈圓弧形,這在照壁的設計中獨具個性,也是傳統照壁在應用上的一個突破與創新。隨著燈光技術不斷髮展,在現在的演出活動中,照壁又可以充當天然的大屏幕,且更符合人體工程學要求,跟時下新興的弧面屏幕異曲同工。

照壁的雕飾採用傳統樣式中的雲紋、螭首。照壁頂部及其兩側的護壁基柱採用減筆組合型回紋,不但傳承古典,同時賦予藝術化發展。雲紋下是三個螭首,內有導水管,通過從地面泵水,水可以由龍口傾注而下,落入照壁前下座七道芙蓉月牙垛牆水槽,形成人工瀑布,蔚為壯觀。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景观

舞臺及照壁

坐席外圍半圓形廊架長150 m,寬6 m,高3 m,共35個開間。每根廊柱均配有傳統須彌座樣式的八角形花盆,廊柱之間則設置同樣材質的坐凳。石凳簡單裝飾雲紋圖案,廊架外側每兩根廊柱之間種植一株紫藤,援柱而上,自然生動。廊架橫樑上留有安裝照明燈的孔洞,設計非常精巧細緻。

另外,由於當時音樂臺的造價非常有限,建造時雖然建築材料選用了經濟實惠的水泥斬假石,但是憑藉園藝師精巧紮實的施工技術及一絲不苟的工藝,音樂臺經過歲月的洗禮卻達到了石砌的藝術效果。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景观

紫藤廊架

排 水

由於音樂臺是露天設置的,且地勢低窪,它的排水設計格外重要。自音樂臺建成至今八十幾年,經歷了無數次暴雨的考驗,卻從未出現過積水問題,場地排水系統的設計堪稱做到了極致。

從大的排水系統分析,最外圍碎石路外側建有一條起到緩衝作用的排水溝,承接來自周圍山體的自然流水,這條排水溝上設有四個出水口,通過暗管從碎石路下穿過,再沿明溝流入廊架外深約1 m的排水溝。這條排水溝位於廊架地面中間部位較高,分別向兩側順地勢而下,有利於雨水向兩側流進周圍的自然林中。

從內部排水系統分析,廊架地面內側設置出水口,便於雨水流入內部的草坪。每一塊草坪底部均設有隱形下水口,臺階上與排水槽也可以順勢排水,這部分雨水流經橫向的環形路進入橫向路上設置的下水口,這兩種下水口下面是通進月牙形水池的暗管排水。從平面上均勻分佈4組管道,排水溝修建在每塊觀眾席草皮的中間位置,沿縱行扇面順著斜坡可以快速地排走雨水,流入位置較低處的月牙形水池中。水池內部在兩端對稱設置銅管,從地下通往舞臺背面圓弧形水池中。在舞臺背面水池外壁上設有一個涵洞,當雨水過大時,月牙形池中的水通過暗管排到背面水池中,由涵洞自動調節自身水位,雨水沿著林中排水溝流入自然林間。同時這兩個水池中也有天然的地下暗流經過,所以水質清澈碧綠,終年不竭。這裡不得不感嘆設計師對自然的理解並巧妙運用的能力。

植物配置

由於地處紫金山麓南坡天然的盆地之中,音樂臺四周林木蔥鬱,給音樂臺奠定了完美的綠色基底。舞臺照壁後是一片水杉,如今已是參天大樹,水杉筆直挺拔的樹形,掩映在照壁之後,恰好成為整個舞臺的天然大背景。舞臺邊緣花壇以草坪鑲邊,逐級往下,第二層是紅葉石楠綠籬,最下層是刺柏綠籬。舞臺兩側分別是三棵桂花,四季常綠,從坐席望向舞臺正好把兩側的廊架基座很好的遮擋,同時也更襯托了舞臺照壁的雄偉壯麗。草坪坐席是音樂臺的一大特點,既滿足坐席功能需要,也使整個音樂臺被綠色的基底襯托而顯得和諧統一。廊架上爬滿紫藤,每到春季紫藤花開,這裡便會形成一條浪漫的紫藤蘿長廊。這些紫藤樹不僅成就了一道獨特的風景,而且也給了廊架一定的遮擋,以形成相對私密的空間。廊架外紫藤之間間植了白玉蘭,紫藤匍匐攀援在內側的廊架之上,更顯得白玉蘭的直立挺拔。排水溝以外是一條寬約6 m的綠化帶,其中種植了一圈紫薇,間植桂花、碧桃、雞爪槭等進行點綴,常綠與落葉搭配,四季有景。

由此自然過渡到音樂臺四周的樹林綠蔭,渾然天成,造就了建築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因為植物的存在,使得中山陵音樂臺在時間維度上滄桑而又自然。

空間特色

音樂臺所處的地理位置是天然盆地,這種地形自然形成一種圍合之勢,在整體上營造出有聚集感的景觀空間。圍合性空間對人的心理會產生一種依託感,置身音樂臺,彷彿處在密林深處的世外桃源。音樂臺內部的空間劃分也非常細緻,極具特色,可以從視線、音效、心理等各方面滿足使用功能的需求。

空間序列與視線

舞臺及照壁建於空間的中心位置,自然是中心的主體結構,照壁作為建築的主體,則是全場的視覺焦點。中心舞臺是開放空間,站在舞臺上可以遠眺整個坡面的草坪坐席、紫藤廊架以及周圍的自然環境。舞臺前面處於坡面上的草坪坐席是完全開放式空間;紫藤廊架以外部自然林為背景,加上紫藤的纏繞,則形成一個長廊型的半私密空間;舞臺和看臺在沒有演出活動的時候,是一個很好的活動場所。對於前來休憩的遊人來說,置身這樣的公共空間之中,人們更喜歡坐在空間的邊緣,而且能有倚靠的東西,而外圍的廊架則是他們最合適的選擇。草坪中半圓形環道與五條放射形臺階直道,有強烈的指向性。以舞臺為半圓心,五條向外輻射的軸線使音樂臺與周圍的環境在視覺上相通,尤其橫跨在外圍排水溝上的五座小橋,增加了景深,使人在視覺上達到完美融合。

尺 度

中心舞臺高3 m,草坪坐席所處的半圓半徑為50 m,坐席的深度與舞臺屏壁高度比例約為1:3.5,草坪坐席由中心舞臺向外圍緩慢起坡,坡升達到了1:5。這樣的尺度設計給觀眾和演員的視覺感受都非常舒適,視線恰到好處。

統一性與協調性

建築的材料和顏色在景觀結構上的重複以及在植物的應用上,使音樂臺在整體上具備了很好的統一性。各個空間結構均以舞臺為中心,在半圓的範圍內有序連接且交通流暢。直線部分則在以舞臺為中心的射線上展開。另外草地、水面和植物的參與,也使整體景觀更加和諧。

使用狀況遊憩功能

音樂臺之所以充滿魅力,不僅源於精彩的景觀設計,它無可比擬的活力,來自於人們的使用。

音樂臺坐擁於國家森林公園、5A級景區鐘山風景區的核心區,周邊覆蓋有31 km

2的自然森林,因此,音樂臺的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是周邊地區含量的20倍以上。絕佳的生態環境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徜徉在這座天然的綠色氧吧中,白天斑影婆娑、鳥語花香,夜晚星空掩映、蛙鳴蟲喃,完美地呈現了人與自然的融合統一。

另外,和平鴿已然成為音樂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遊客可以參與喂鴿子的體驗活動。這些鴿子自1998年從美國引進,其飛行直徑最多不過50 m,比較適合在廣場、草坪等地養殖。白天鴿子在音樂臺上空飛翔,白色的和平鴿與灰色建築在綠色的背景之下和諧統一。晚上則住進鴿舍,鴿舍隱蔽在舞臺後方的樹林之中。

音樂臺遠離城市的喧囂,在舉世文明的中山陵腳下,與青茵而合,同白鴿共語,物景相融,恰如琴瑟,相對中山陵熙熙攘攘的遊客,音樂臺則舒朗很多。

演出功能

在重要的節假日,音樂臺經常舉辦大型演出活動。對於演出而言,最吸引人的是音樂效果。音樂臺地處自然盆地,周圍森林密佈,這種結構的空間對聲音的傳播非常有利,在不借助外部技術的條件下,自身就能很好地滿足散播音效的功能。再加上舞臺後方的大照壁彙集音浪,前方的月牙形水池也可以放大音效,音樂臺四周帷幕式的森林又完成了對聲音的傳導,而扇形的草坪看臺讓觀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聚焦舞臺,這些元素使這裡成為經典、獨特且珍貴的森林音樂廳。音樂臺建成以來,在此演出過的藝術家無不讚嘆其巧妙的設計達到的難以置信的音樂效果,在此聆聽過的觀眾無不驚訝其空靈美妙的視聽享受。

歲月久遠,屬於經典的卻始終歷久彌新,音樂臺就是這樣的作品,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屬於森林,神奇的現場效果決定了其屬於音樂,而在文化惠民的今天,這裡更屬於所有熱愛音樂的觀眾。“南京森林音樂會”“鐘山假日音樂會”兩大品牌的注入,使這座歷經80多年風雨歲月的音樂臺,雍容典雅、卓爾屹立,也更充滿活力,堪稱中國獨一無二的戶外音樂演出勝地。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景观

森林音樂會現場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景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