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課堂:槓桿收購,華爾街的黃金遊戲

上次,我們已經開始講投行的另外一個傳統核心業務,叫兼併收購。這次的課,我會接著給你講這個話題。但是,今天我要給你講的是一種特殊的兼併收購,叫槓桿收購。

它特殊在什麼地方呢?它就是用很少的自有資金去撬動很多的外部資金來進行收購,就像用了一根很長的槓桿。

金融課堂:槓桿收購,華爾街的黃金遊戲

以前有個新聞,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家喻戶曉的“小燕子”趙薇被證監會處罰了。為什麼呢?就是她用了太高的槓桿去進行收購。當時,是一個價值30億的企業,她自己只出6000萬來買。等於說你買100塊的東西,自己只出2塊錢,借了98元,用50倍的槓桿來玩一個蛇吞象的遊戲。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槓桿收購。

一、投資銀行家是怎麼玩轉槓桿收購的?

你可能會感覺,這個槓桿收購可能是個很壞的東西,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嗎?但是,這話很不精確。槓桿收購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關鍵就看你怎麼做。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槓桿收購到底是怎麼興起的。槓桿收購和所有的兼併收購業務一樣,也是起源於投行。它是上個世紀60年代,一個叫科爾伯格的美國投資銀行家發明的。

當時市場上有很多家族經營的小企業,經營不錯,盈利很穩定。但是業主現在老了,就想把公司賣掉套現。但是,業主又經營了這麼多年,企業就像自己的兒子一樣,業主對企業有感情,想繼續經營和管理企業。用今天咱們的話說,就是想賣掉所有權,保留經營權。

但是當時市場上的情況是這樣的:只有大公司有錢買企業,買了以後,小業主很難保持控制權。科爾伯格是美國的大投行貝爾斯登資深的銀行家,在1965年的時候,他遇見了一個賣假牙填充物的小公司,這個公司規模不大,但是利潤特別好。老闆已經年過花甲了,身體差了,這個時候他就想給家人留一筆錢,但是自己也沒有那麼老,還想繼續經營公司。科爾伯格就給他估算了一下,這個公司的市場價格大概是950萬美金,他想了想,就決定另闢蹊徑,做一個槓桿收購。具體地說,就是科爾伯格自己掏了150萬美金,然後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資金實力,從各個渠道集資借了另外800萬美金,等於就是用85%的槓桿率將這個公司買了下來。買下來以後,他說自己不要控制權,讓原來的這個老闆繼續經營。那800萬的債務就用公司賺的錢還本付息。

4年之後,這家企業經營得非常穩健,負債率也慢慢地降了下來。所以這個時候,科爾伯格再次運用自己很高超的包裝和銷售能力,把這個公司打了包,重新上了市,賺了8倍的利潤。所以,槓桿收購一點也不復雜,它就是借錢買企業,然後用四兩撥千斤的辦法取得企業的所有權。

金融課堂:槓桿收購,華爾街的黃金遊戲

通過這個故事,其實你會發現,和我們剛才講的“小燕子”的例子不一樣。槓桿收購完全是可以多方共贏的。企業主套了現,保留了經營權,然後投資銀行用4年的時間賺了8倍的利潤,年化回報率接近70%,而同時那些借款給他的人也獲得了穩健的利息收益。所以,在這個案例之後,科爾伯格就聯合了另外兩個年輕的投資銀行家,一個叫克拉維斯,一個叫羅伯茨,用這3個人名字的第一個字母成立了一個叫 KKR 的基金公司,在市場上募資,專門來做槓桿收購的生意。

二、成功的槓桿收購需要滿足的三個條件

現在你已經明白了,槓桿收購不一定是壞事,它可能實現多方共贏。但是,實現多方共贏其實是有條件的。有哪幾個條件呢?

第一,從剛才我們這個例子裡,你就會發現,公司的現金流或者說利潤,一定要非常地充沛和穩定。因為如果現金流不穩定,不充沛,還不出利息的話,企業很容易就破產了。比如說一家生物製藥公司,就算利潤好,但是今年利潤好,明年利潤不好,只要哪一年還不上本,付不上息,企業也會倒閉的。所以,第一條就是企業的現金流一定要穩定和充沛。

第二條,就是你真的要能夠找到那種又有能力,又靠譜的公司管理層,能夠大幅度地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還要能夠削減成本。為什麼呢?因為槓桿收購以後,企業的負債率就很高,還本付息的壓力會很大。所以,如果不能夠削減成本,提高經營業績的話,那種高負債企業就會像走鋼絲一樣,很容易出問題。

第三條,就是槓桿率也要適中,融資計劃要和企業的經營狀況吻合。因為槓桿率,比如像剛才說的50倍槓桿率,會給企業帶來太大負擔。還有,就是企業是長期融資,還是短期融資?償還條件到底是什麼?這些都會對槓桿收購的成敗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說,聽上去槓桿收購這個業務很簡單,就是借個錢,買個企業,但是它非常考驗投資銀行家的智慧。你怎麼選擇標的,怎麼籌資,融資計劃怎麼定,怎麼改組企業,怎麼退出,每一步都非常地重要。只有所有的方面做好了,你才能夠實現多方共贏。就像我們剛才例子裡說的,科爾伯格做好了,就能夠幫助這種中小型的家族企業轉型,還有他可以換掉那種不得力的管理層,提高整個企業運營的效率和估值水平,讓中小股東受益。

金融課堂:槓桿收購,華爾街的黃金遊戲

比如說,剛才我們說到,科爾伯格組建了一個叫 KKR 的槓桿收購基金,它在2002年的時候就收購了加拿大的黃頁公司,然後他們經過研究以後發現,加拿大的這些員工一天只打兩個電話,這裡面可以提高的空間太大了。所以 KKR 就聘請了一個人力資源專家,重新設計了一個管理機制,然後規定,每個員工每天必須打20個以上的電話。這麼一來,只用了半年時間,公司的銷售額就翻倍,很快地就實現了盈利。

還有,就是大家很熟悉的例子,2015年的時候,寶能打算槓桿收購萬科,在它舉牌收購萬科之後的14個交易日內,萬科的股價被拉了5個漲停板,不少萬科的中小股東當時做夢都笑醒了。所以說這種槓桿收購做好了的話,可以幫助中小家族企業的轉型,可以換掉不得力的管理層,很多時候中小股東還可以受益。

三、高槓杆率也會壓垮企業

高負債率,其實也很容易拖垮企業。比如說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KKR 在1986年的時候用246億美金的價格收購美國最大的菸草公司,雷諾茲·納貝斯克。當時管理層和投資銀行爾虞我詐,有一本暢銷書叫做《門口的野蠻人》,寫的就是這個案例,導致後來槓桿收購就被稱為“門口的野蠻人”。

當時 KKR 在這個案例上就用了非常複雜的結構化融資方案,槓桿率高達90%多。但是,後來隨著菸草行業慢慢地下行,一個很好的企業被過高的負債率壓得喘不過氣來,效益一路下行。一直到1995年, KKR 以零利潤退出。儘管在80年代的時候,這件收購案鬧得沸沸揚揚,但是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失敗的槓桿收購的案例。所以,高負債率很容易拖垮企業,這就是為什麼趙薇這種用50倍槓桿收購的案子,在中國會被監管層果斷叫停的原因。因為槓桿率高到這麼一個程度的話,不是要正經搞好企業的做法,看上去更像一種投機和套利的做法。

金融課堂:槓桿收購,華爾街的黃金遊戲

所以,槓桿收購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現在,中國的情況和美國的60、70年代有點像。你看,有一撥50年代的企業家已經慢慢地開始進入退休的年齡了,他們的下一代基本上都是80後和90後。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多樣化,很多人根本就不願意接手家族企業,所以很多的中小企業,現在就面臨著槓桿收購的情況。再加上現在全球利率低,資金便宜,所以我們看到的未來的趨勢是,在中國會出現一批槓桿收購的浪潮。這個趨勢肯定是值得投行和企業注意的。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也不妨關注這樣的企業。為什麼呢?因為就像我剛才說的,一旦進入槓桿收購,這種目標企業就會有相當程度的溢價,是很好的投資標的。

今日概要:

1. 槓桿收購就是一種特殊的兼併收購,是用很少的自有資金去撬動很多的外部資金來進行收購,就像用了一根很長的槓桿;

2. 槓桿收購是源於上個世紀6、70年代的美國,收購者可以用少量的自有資本取得很高的回報率,而企業主可以套現,而且又能保留經營權,借款人也可以獲得穩健的利息收入,這是一個可以實現多方共贏的金融工具;

3. 槓桿收購的多方共贏是有條件的,公司的現金流要穩定,經營前景要好,管理要靠譜。

(本文出自得到,由北大金融學香帥教授唐涯親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