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皇室有1000多年沒去過那,卻還是把它當做最重要的心靈之地

我的意中人,是位蓋世英雄,有一天她會穿著白袍緋跨來接我,可我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這結局。帶著和弓利箭的少女出現在他的面前,擾亂了他的妖生,最終卻也只能化作星光消失在半妖的懷裡,什麼破魔之箭,什麼四魂之玉,都沒了意義,一句“這就足夠了…”如排山倒海般抹掉了白月光最後的留戀。

日本皇室有1000多年沒去過那,卻還是把它當做最重要的心靈之地

沒錯她就是與犬夜叉人妖殊途,陰陽兩隔的巫女桔梗,也是高橋老師的筆下那個帶著大弓和魑魅魍魎不斷戰鬥的孤獨女孩。在日本,巫女一直是日本神道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登場人數眾多甚至有著八百萬萌神,嗯,是八百萬神明別稱的日本神話體系也是日本甚至國際上上眾多影視和小說的靈感源泉。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土壤,才使得每天都有新鮮的故事被人用不一樣的口吻講述,而神社正是這樣一個聆聽神的故事的地方。

日本皇室有1000多年沒去過那,卻還是把它當做最重要的心靈之地

如果你問國外的遊客,日本的中心在哪裡,他們會說是京都的歷史沉澱,東京的都市傳說;如果你問滑雪愛好者,日本的中心在哪裡,他們會想起長野、北海道的粉雪天堂;如果你問遊戲玩家,日本的中心在哪裡,他們會說在任天堂、索尼、卡普空、KONAMI的大樓裡。

日本皇室有1000多年沒去過那,卻還是把它當做最重要的心靈之地

任天堂的野望

而對日本皇家來說,日本的中心既不在過往的京都御所,也不在當下東京御所曾經的大奧之中,而是在遙遠的伊勢。在那裡有一座陰氣和陽氣都很重的神社叫伊勢神宮,為什麼說它陰氣重呢,因為它是日本最古老的木造建築物,內宮的歷史已有2000年,幾乎與日本文明的歷史相同,用的木材都是去掉了樹皮,沒有任何顏色的白木造。神宮的周圍是望不到邊際的樹海,風吹著樹葉,樹葉反過來又撩撥著風,走到林子深處,百步之內除了風聲,能聽到也只有腳踩在陳年落葉上的迴響。

日本皇室有1000多年沒去過那,卻還是把它當做最重要的心靈之地

藏在樹林裡的內宮

那為什麼又說它陽氣很重呢,你想啊,當一個地方被冠以最古老的名號時是不是意味著大量旅遊IP有機可乘,每年多達600萬的遊客給這片被古樹包圍的建築群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生機,而二十年一次的遷宮也為伊勢神宮注入了永不枯竭的活力。由於日本瀕臨大海,神宮這類木造建築面臨著木材腐朽老化的問題,加之神宮本身需要保證乾淨的環境,因此每過一定時間就要新建宮殿,並將象徵祭祀對象的神器從舊的宮殿移到新的宮殿,即所謂的遷宮。對於伊勢神宮來說,超過60棟的建築二十年一次的重建既有效防止了神宮的年久失修,傳承了傳統技藝,也是伊勢神宮能綿延至今,長存長新的原因之一。

日本皇室有1000多年沒去過那,卻還是把它當做最重要的心靈之地

自天武天皇到後醍醐天皇長達660年的歷史中,伊勢神宮中還存在著齋王這樣一個角色。所謂齋王其實就是巫女的王,她必須出身高貴,歷史上六十多位齋王都是天皇家的單身女性,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日本的單身狗的優越感從何而來,其結婚率生育率雙低的現狀也是有歷史原因的。齋王的作用是用來充當侍奉天照大神的,也正是因為供奉皇室遠祖的地位,決定了伊勢神宮在日本神宮體系中處在了最顯要的位置。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眾多神社中伊勢神宮與眾不同,承擔了祭祀天照大神的重擔呢?

但是最早的伊勢神宮祭祀的並非是天照大神,當時的日本政權鬆散,地方信仰眾多,伊勢神宮也是祭祀地方神靈的一個場所。在民智並未完全開化的時代,宗教一直是政治的有力驅動,在中國有漢末天師道的張角兄弟一邊高喊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一邊開啟了兩漢400年天下慢性死亡的序曲,在中東有穆罕默德的兄弟們從阿拉伯半島殺出將伊斯蘭傳向了歐亞非三大洲,至於歐洲的情況,十字架和大炮一直是大航海時代相互依存的手段。

日本皇室有1000多年沒去過那,卻還是把它當做最重要的心靈之地

帶著十字架的騎士團成員

為了凝聚中央政權,打擊地方勢力,天武天皇也決定從宗教入手。他抬高了伊勢神宮的地位,使其成為了祭祀天照大神的場所,天照大神作為天皇的遠祖其神格必須高於地方勢力信仰的地方神,其傳達的政治背景就是天照大神如今是諸神之主,那麼作為後人的天皇的地位自然也就遠超地方諸侯,天武通過製造全民祭祀的共神,打造了天皇世俗君主的形象。也因為其要驅逐的地方神主要集中在大和以東的地區,那麼臨近大海,面朝東國的伊勢神宮無疑成了最合理的選擇。

日本皇室有1000多年沒去過那,卻還是把它當做最重要的心靈之地

伊勢神宮

既然伊勢神宮成為了祭祀天照大神的場所,強化了日本的信仰,那些被驅逐的地方神失去了歸所之後又去了哪裡呢?

為了防止多神信仰以及地方割據勢力的死灰復燃。因此這個地方必須遠離統治的核心區域,也需要為這些神靈尋找一個場所作為祭祀或者說監管的地方。九州是天皇的發源地不可以,東國是需要征服的地區也不可以,大和是統治的核心區域更不必說,唯一的選擇也只有西國的出雲,作為日落之地,相對東國的日出之地伊勢,它寓意終結和黃昏,這些事實上已經死去的神最終在日落之地的出雲大社中得到祭祀自然是最合適不過了。正是這一安排直接造就了神道教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二元象徵——祭祀正統新神的伊勢和祭祀地方舊神的出雲。然而奇怪的是,在極度注重建築禮制的古代,出雲大社不僅建築高度要高於伊勢神宮,建築面積上也要大於供奉天皇遠祖的伊勢神宮,眾多的地方神似乎也在暗處用這種方式表達著不滿,嘲諷著唯一的主神。

日本皇室有1000多年沒去過那,卻還是把它當做最重要的心靈之地

出雲大社

如果說伊勢神宮規模上小於出雲大社是一個屬於宗教範疇裡難解的疑問,那麼日本在明治以前,為什麼沒有天皇親自前往伊勢神宮並進行參拜這一疑問則更為世俗化。

這裡面涉及到的是日本歷史文化給二戰以前的天皇所下的定義:天皇是人間的祭祀王,也是現人神,但現人神並不是純粹的神明。天皇的職責之一就是祭祀,但天照大神作為天皇理論上的祖先,假如天皇參拜就會陷入自己參拜自己,自己既是祭祀者,又是被祭祀者的邏輯悖論,因此伊勢神宮在一段時間內成了一個日本人人可去,唯獨天皇卻裹足不前的奇妙地方。

日本皇室有1000多年沒去過那,卻還是把它當做最重要的心靈之地

既然之前沒有天皇參拜,那麼第四個問題呼之欲出,為什麼明治,昭和兩代天皇無視這個潛規則,先後前往伊勢神宮參拜呢?

歸根結底還是政治惹的禍。明治時期,萬事革新,日本的君主經過千年等待以後從幕後走到臺前,君權的強化也要求有著現人神地位的天皇神格得到強化,那麼君主去從來沒去過的伊勢神宮參拜無疑是宣誓國家權力轉移的最好象徵。於是天皇開始不斷的參拜伊勢神宮,祈求侵略戰爭的勝利。可以說,在那個階段天皇的參拜是與日本的帝國主義擴張之路高度同步的。

1945年11月,昭和天皇戰後第一次參拜伊勢神宮,雖然沒有了祈求戰爭勝利的目的,但本質上還是為了彰顯天皇作為君主的存在感,在戰後尋求生存的政治依靠。警覺的佔領軍司令麥克阿瑟嗅到了神道教對於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力,在1945年12月,昭和參拜神宮僅一個月後就迅速發佈了《神道指令》,在行政上解體國家神道,從根源上杜絕右翼勢力、軍國主義生長的土壤。

日本皇室有1000多年沒去過那,卻還是把它當做最重要的心靈之地

二戰時期的日本昭和天皇

而在其後雖然日本皇室多次參拜伊勢神宮,但這更多是出於人間宣言之後,天皇不再具備神格,而僅是具有人性的普通人,以普通人身份進行的宗教性質參拜,而非國家的政治行為。同時對於在1978年由日本極右翼勢力推動將二戰戰犯的牌位引入供奉的靖國神社,不管是與二戰脫不了干係的昭和還是現任天皇明仁都自其納入二戰戰犯共祀後再無參拜的記錄,相比於日本社會輿論對於二戰認罪的態度,日本首相屢次參拜靖國神社的事實,不說對二戰的難辭其咎的昭和天皇,至少明仁的表現要比那些政客高出一個檔次。也正是這位面容和善的日本老頭在1992年這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中國遭遇巨大外交壓力的時候實現了日本天皇有史以來第一次的訪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世界對當時中國的外交封鎖。

日本皇室有1000多年沒去過那,卻還是把它當做最重要的心靈之地

即將在2019年退位的明仁在在任的30年中,曾經多次前往二戰中被日本侵佔的亞洲地區,出席紀念戰爭中陣亡的士兵和當地受害民眾的活動。然而,他一直堅定地回絕著靖國神社發出的“參拜邀請”。也正是因為以他為代表的日本一部分人群的這種堅持,代表著日本神道文化的伊勢神宮才能得以在變化的時代中不斷履新,延續旺盛的生命力。你道江湖兇險,其實善意仍然存在。眼下,我們的鄰居即將走完平成時代,平成三大歌姬也在這些年從少女變成了婦女,未來向左向右還是居中仍不明朗,前路有苦有甜,仍需留存那些善意,不忘可怕的教訓。

日本皇室有1000多年沒去過那,卻還是把它當做最重要的心靈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