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華為引領下一代科技浪潮 優秀供應商將受益

許英博 陳俊雲 洪嘉駿 徐濤 鄭澤科 顧海波

華為逐漸由電信設備商成長為年收入1052億美元(2018年,同比+19.5%)的世界級科技巨頭。公司圍繞“連接”和“智能”,拓展個人和政企客戶,成為全球數字化的領導者。5G和AI時代,華為將面臨更多機遇,同時也面臨更大挑戰。我們戰略性看好華為自身的成長性和機遇,投資層面建議關注:1)華為5G時代消費者業務的可對標競爭對手,2)華為產業鏈相關公司等。

華為的機遇與挑戰:中國最大的科技企業,引領下一代科技浪潮,亦面臨諸多挑戰。

消費者市場:手機品牌力持續提升,年銷量2億部,是全球TOP3手機廠商。運營商業務:電信設備業務全球第一,全球5G基站設備的重要供應商。企業業務:雲計算和企業EI服務快速拓展。公司亦在芯片、AI等核心技術和基礎研究領域持續投入。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高達1015億元,比肩蘋果、亞馬遜等巨頭。透過以上業務,華為逐漸形成“雲-管-端”的綜合數字能力,有機會引領下一輪科技浪潮。

同時,公司亦面對更大挑戰:1)來自海外政企客戶的質疑和擔心、地緣政治博弈加劇、與海外高校合作持續性堪憂等,2)基於“1+8+N”的消費者戰略,華為拓展汽車、IoT等業務,可能導致公司盈利能力下滑,競爭戰線進一步拉長亦需要更多專業人才和更好的人才培養、遴選機制。

華為歷年研發投入數據及佔收入比重

中信证券:华为引领下一代科技浪潮 优秀供应商将受益

華為管道戰略升級

中信证券:华为引领下一代科技浪潮 优秀供应商将受益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中信證券研究部繪製

消費者業務(端):“1+8+N”戰略,立足手機,拓展IoT。

我們判斷,5G時代將實現“多智能終端,單ID無縫切換”,有能力佈局“手機+IoT”多品類產品的企業將受益。華為以手機業務為核心,通過四屏“平板、PC、電視、車機”+四入口“音箱、耳機、眼鏡和手錶”共8個交互平臺,拓展至N個IoT智能設備連接,有望成為5G時代智能硬件的領軍企業。華為2019年一季報營收達1797億(+39%),手機銷售5900萬臺(+50%),消費者業務貢獻卓著。公司在手機芯片(AP)、5G基帶芯片(BP)、AI加速芯片、摺疊屏等技術領域持續積累,推出P30、Mate X等領先機型。公司在IoT智能硬件領域持續拓展品類,持續打造HiLink生態體系,近期亦明確將進軍智能網聯汽車供應商市場。

華為以AI為基礎

實現用戶個性化數字體驗

中信证券:华为引领下一代科技浪潮 优秀供应商将受益

運營商業務(管):電信設備排名全球第一,5G帶來巨大機遇,亦面對安全性質疑。

過去30年華為與全球運營商一起建設了1500張網絡,服務170個國家,覆蓋30億人。華為連續4年排名全球電信設備市場銷量第一,2018年全球份額達29%。5G發展速度顯著快於4G。截至3月末,華為已累計和全球領先運營商簽訂了40個5G商用合同,7萬多個5G基站發往世界各地,這一數字在2月底僅為4萬個。華為預計,到2025年全球將有650萬個5G基站和28億5G用戶,5G覆蓋全球超過58%的人口。當前華為在5G標準技術建議數量方面位列全球第一,5G必要專利數量位列全球前2。考慮到5G相較於4G的高資本支出以及5G垂直化&;;碎片化場景,華為有望憑藉高性價比、全棧式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市場地位。風險因素在於華為同時也不得不面對來自海外政企對於公司通信設備安全性的質疑和擔心。

企業業務(平臺):“平臺+生態”戰略,無處不在的連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

企業業務2018年收入744億元(+23.8%),5年CAGR超40%,數通產品、服務器&;;存儲產品位列全球TOP 3。定位“Huawei Inside”,藉助華為數字平臺,致力於面向企業和政府客戶提供全棧式信息化解決方案。雲計算業務,採用差異化運營策略,聚焦大中型政企客戶混合雲能力滿足。2018年,華為雲平臺共上線超過160個雲服務和140個解決方案,雲市場新增應用達到1500個,相比2017年增長超過3倍,全球發展合作伙伴超過6000家,AI服務在10大行業超過200個項目進行探索。

底層技術基礎:注重研發,基礎研究+IC設計+AI+信息安全並重。

2018年公司研發支出的收入佔比達14.1%;近10年累計研發投入超4800億元。華為專利申請數量全球企業排名第一,為第二名近2倍。公司在全球擁有15個研究院所,36個聯合創新中心,亦成立戰略研究院,聚焦於5年以上的前沿技術研究。

芯片設計:2018年華為海思收入75.7億美元(同比+34.2%),全球排名第5位,產品線覆蓋無線通信、智能手機、數據中心、AI、IoT等應用領域。巴龍5000為全球首款單芯片多模5G基帶芯片,手機芯片麒麟980實現6項能力全球第一。

AI:目前華為已擁有實現全棧、全場景覆蓋的AI解決方案,並推出EI(面向政企)、HiAI(面向智能終端)兩大平臺。華為HiAI生態已集成超過1000家合作伙伴,相關應用覆蓋3億用戶。

華為海思部分芯片產品系列

中信证券:华为引领下一代科技浪潮 优秀供应商将受益

華為產業鏈:優秀供應商將受益和分享華為的成長。

公司全球供應商合作伙伴超1.3萬家,分佈於半導體、電子器件、軟件開發、代工、工程服務等領域。2018年,公司支付給供應商現金總額為6222億元(+30.2%)。2018年底華為對外公佈六大類別、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其中:美國33家,中國大陸25家、中國臺灣10家、日本11家。核心供應商名單涉及A股、港股上市公司21家,集中於手機終端、電信設備零部件等領域。全球5G建設浪潮開啟、華為智能手機份額亦有望持續提升,優秀供應鏈企業值得關注。

風險因素:

全球貿易衝突加劇;海外政企客戶對公司產品質疑和擔心加劇;5G普及進度低於預期;公司組織管理和人才能否應對業務持續擴張的風險;雲業務等新業務拓展不及預期風險;技術變遷導致傳統設備業務快速萎縮風險等。

投資策略:

華為是中國最大的科技企業,透過“平臺-管-端”業務佈局,在5G+AI的機遇下,會同時面臨機遇與挑戰。我們看好華為的市場地位和成長空間,相信公司能夠克服成長過程中的艱難與困苦,鳳凰涅槃。具體到投資層面,建議關注:1)5G時代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可對標競爭對手,2)華為產業鏈相關公司。

本文源自中信證券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