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射洪坝坝宴。

30年前,射洪坝坝宴。

坝坝宴的餐饮习俗,在射洪由来已久,但每个规格时期的坝坝宴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高师傅记忆中三十年间的坝坝宴的变化,背后其实浓缩着射洪的变革,农村的变迁。

从菜品到餐具,从桌、椅、板凳到家门前的路,坝坝宴还饱含这片土地的人情冷暖与不解乡愁。


30年前,射洪坝坝宴。



30年前,食材大都由主人家提供,乡厨们只做“包工”。

与现在普遍的“全包”不同,那时去乡下做坝坝宴,只收取乡厨的人工费,5毛钱一桌,一般农家办事大概就是十来桌。那时,高师傅跟着他的师傅下乡做坝坝宴,师傅每场给发一、两块钱的工资,他说自己可以兴奋好几天。


30年前,射洪坝坝宴。



30年前,很多人家户都还是茅草屋顶。

他第一次做乡厨的时候,锅里因油温太高燃了起来,刚好又是茅草屋顶,差一点燃起来,当时吓坏了。现在回忆起当时惊心动魄的场景又有趣又好笑。

90年代之后,很多射洪人都修起了新房,这样的情况就基本见不到了。


30年前,射洪坝坝宴。



30年前,坝坝宴的菜品是以猪肉为主。

因为当时的条件有限,经济水平不高,买不了那么多的好食材,就根据主人家里现有的食材做准备。

菜品又主要是蒸菜为主,如粉蒸肉、烧白、龙眼、夹沙、坨子,然后就是烧猪脚、烧鸡,这些传统菜品延续了好多年。

30年前,农村办酒席大都是用的春耕烟和三角烟,这些烟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30年前,射洪坝坝宴。


30年前,没有电话。

主人家如果办坝坝宴,需要到厨师的家里去请,定时间,大家约定俗成,也没有交定金的说法,现在找厨师做宴席就简单了,很多时候直接用打电话甚至微信给定金的方式。

30年前,乡下做厨只管切菜,主人家还会帮忙理菜,洗菜,甚至做其他的杂事。

那时,厨师们还会帮忙杀猪杀鸡,高师有一次去别人家杀了十几只鸡,每只鸡都是八九斤重的那种,杀完后手麻得不行。


30年前,射洪坝坝宴。



30年前,射洪没有“村村通”。

去乡下做席往往要走十几里路,也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就靠走,背上背着两三把刀走在路上,刀碰的叮叮咚咚响,听起来很有趣。

30年前,桌、椅、板凳和帮工全都是主人家的。

当时,主人家还要帮忙把餐具洗干净再退给我们,但现在大家经济好了,坝坝宴从前几年开始就基本上“全包”给乡厨了。

以前做席最多二三十桌比较普遍,最近几年高师最高做过76桌的宴席。


30年前,射洪坝坝宴。


坝坝宴和城里的餐席比起来,最大的不同和特点是它有很好的氛围,家的氛围,在自己家里办,亲戚朋友自然也来得多一些,亲切一些,席间大家增进感情,酒过三巡,回忆起村子里、老房子里的陈年往事......


现在坝坝宴餐桌上的菜品,虽然还是有以前的老菜粉蒸肉、烧白、龙眼、夹沙,但是新菜层出不穷,从1988年到2006年间,高师傅在多次往返射洪和外地,学习新的菜品,新的餐饮理念。古老的坝坝宴,正是在很多像高师傅这样的乡厨手上,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起来。


30年前,射洪坝坝宴。



到2019年,射洪地区一桌坝坝宴的人工费用已经普遍到了150元左右,但坝坝宴的变迁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比如,最近几年高师傅还为自己的坝坝宴添置了巨大的充气帐篷,为阴雨、高温天气的宴席提供了保障,坝坝宴的场地也正在不断地得到完善。

但,不管是菜品还是就餐的环境怎样变化,或是主人家与乡厨们的关系如何变迁,不变的,仍然是坝坝宴上与乡愁、记忆有关的温情。

30年前,射洪坝坝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