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富謀略的鄭莊公

極富謀略的鄭莊公

鄭莊公

鄭莊公本名寤生。寤,逆也。鄭莊公是難產生下來的,所以他母親武姜特別討厭他。之後武姜又生次子,名喚叔段,順產沒有痛苦,所以武姜更喜歡叔段。

自古以來,母親寵愛小兒子,乃是人之常情。小到平民百姓,大到公卿士大夫,大都如此。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大概是因為大兒子有權繼承家業,而小兒子相對而言只能取得一小部分,做母親的因此想用更多的愛心來平衡一下這種地位的不平等吧。

雖然是人之常情,但像武姜這樣厚此薄彼,還是很少見的。大概是因為寤生出生的時候因為難產,又加上做了噩夢,認為不吉利,所以才會不喜歡的。也許,那個夢太過可怕了,以至於一見到寤生那張平淡無奇的臉,她就禁不住從心底裡打了一個寒顫。

對於大兒子的那種厭惡感,不但使她將全部的愛心傾注在小兒子叔段的身上,加上小兒子叔段相貌英俊、玉樹臨風、才思敏捷,又時常發出一些驚人的見解,連鄭武公都不禁點頭讚賞,武姜甚至開始考慮置換兩個兒子的身份。武姜多次以母親的身份提出廢長立幼的請求,都被鄭武公所拒絕,理由是嫡長子繼承家業是祖先傳下來的規矩,即使叔段再優秀,只要寤生沒有犯什麼錯誤,就不能被廢除繼承權。

正是因為鄭武公的堅持,寤生的政治地位才得以保留,併成為了後來的鄭莊公。寤生即位沒有多久,武姜就來找他,抱怨說叔段的封地太小,要求寤生把制(地名)封給叔段。制地易守難攻,莊公當然不願意把這塊地拱手相讓,於是就藉口東虢國主虢叔死在這裡,以這裡不吉利為由拒絕。最後武姜改為討要京地,京地同樣城高塹深,不適合作為封地。但是武姜態度堅決,鄭莊公只好選擇忍,封京地給叔段。鄭國的大臣聽說了以後,紛紛來到莊公這裡一致反對將京地作為叔段的封地。莊公等到大臣們吵完,才不緊不慢的說了一句話,平息了大臣的情緒。這句話是如此經典,以至於後世無數人加以引用,而且一直被沿用至今。

他說的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叔段就帶著自己的隨從,風風光光地離開了新鄭,前往自己的封地去了。據說叔段在離開新鄭的時候,武姜還私下找叔段談了一次心,大致是說,你哥哥寤生為人刻薄,完全不顧同胞之情,這次給你封京地,是我再三懇求,他才不得不從,心裡肯定不舒服。你到了京地之後別閒著,要習武備戰,一旦有機會就派兵襲擊新鄭,我來給你做內應,打他個措手不及。武姜還說,如果段取代寤生做了鄭國的國君,她就死而無憾了。叔段到了京地後,就直接命令京地附近的地方長官聽命於自己,又以狩獵為名舉行軍事演習,將兩座邊城的士兵編入自己的部眾。

有位叫公子呂的大夫,對這種情況感到不安,勸誡鄭莊公趕緊採取措施來應對,但是鄭莊公只是抬抬了眉毛說:“不著急,還不到時候。”沒過多久,又將這兩座邊城收歸己有。公子呂又跑來勸誡,但是鄭莊公依舊不動聲色的說:“不親不義之人,依附他的人越多,滅亡的越快。”這讓我想到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欲要使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就這樣,在莊公的縱容之下,新鄭和京地兩個政權雖然互相戒備,竟然相安無事地並存了二十二年。鄭莊公二十二年的冬天,叔段發動了叛亂。他寫了一封密信交給武姜,要武姜作為內應,在指定的時間打開新鄭的城門,同時又派自己的兒子公孫滑前往鄰近的衛國請求援軍,許諾事成之後給予厚報。但是他沒有想到,信使是莊公的間諜,自己的那封密信直接被送到了莊公那裡,他的一舉一動,從來沒有逃脫過莊公的眼睛。莊公在看到這封信後,嘴角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他知道,時候到了。

極富謀略的鄭莊公

鄭莊公出兵平叛,公子呂帶兵車兩百乘前往京地附近埋伏。等段的大部隊走遠了,公子呂突然殺出來,兵不血刃地佔領了京地。叔段只好逃到鄢地,鄭莊公親率大軍討伐鄢,鄢城破,叔段逃往共國,一場蓄謀已久的造反陰謀,轉瞬間宣告失敗。

鄭莊公就像蜘蛛一樣,一動不動地趴著,看著自己的獵物一步一步走進自己佈下的大網。只在最後一刻,他才驟然出擊,而且一招致命。在叔段舉起反旗的那一天,莊公就站在道義上了,沒有人能指責他什麼,包括武姜都無話可說。他已經一讓再讓,仁至義盡,無可挑剔。

鄭莊公的政治智慧可以說是非常高明的,遇事能忍,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當他的母親姜氏與胞弟叔段串通一氣,給他多方製造麻煩的時候,他能做到隱忍不發;出手能狠,他善於韜光養晦,後發先至,不在沒有做好全面準備時,急於和對手攤牌,以求一招制敵;善後能穩,善於把握一個度,過猶不及,也就是能做到有理、有利、有節。當挫敗叔段的叛亂陰謀、迫使他逃竄共地後,鄭莊公便不再追擊,因為他知道,叔段此時已惶惶似喪家之犬,實在不值得他繼續花功夫去對付。

毛澤東一生對歷史上很多帝王級別的人物,都有過獨到認識和高度評價。他認為商紂王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推崇曹操是“封建統治階級中有數的傑出人物”,佩服劉邦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稱讚朱元璋具有“卓越的謀略和膽識才氣”,但翻遍毛澤東所有讀書文集,能夠被他稱作“很厲害”的人物,卻只有春秋初期的鄭莊公和漢高祖劉邦。用毛澤東的話來說“春秋時候有個鄭莊公,此人很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