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痛點亟待解決,水處理行業如何自救?

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不斷調整和深化,PPP模式逐漸走向規範,資本逐步收緊。在此狀況下,水環境處理行業該如何自救?未來增量又在哪裡?

諸多痛點亟待解決,水處理行業如何自救?

近日,在E20環境平臺舉辦的2019(第十七屆)水業戰略論壇上,相關部門負責人、行業專家、水務領域企業決策者等齊聚一堂,從頂層設計、戰略規劃、市場需求、商業模式等維度,系統性梳理產業宏觀現狀,預判行業未來方向。

一、水環境治理市場仍將蓬勃發展

雖然水環境治理是受到政策調整、金融去槓桿等因素影響較大的環保細分行業,但隨著“水十條”、環保稅、排汙許可證法規實施和環保督查執法的加碼,水環境治理市場仍將蓬勃發展。

“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和水環境汙染是當前面臨的主要水問題,水汙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攻堅戰任務艱鉅繁重。”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理事長張悅認為,這催生出巨大的市場需求。到2020年,水環境治理可能會達到“水十條”的治理目標,但達到了階段性目標並不意味著水環境已經能得到徹底解決,隨著治理深入會有持續的新機會釋放。

傳統水務市場社會化程度較低,未來在工藝、管網的提升和智能化改造上,將會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加上國家高度重視,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使得水環境治理市場潛力巨大。

未來3-5年水務市場中,水利工程、城鄉水務以及水生態水環境在內的主要子行業的投資空間合計將超過5萬億元。

同時,村鎮汙水、城市二次供水與工業汙水處理等細分領域出現窗口期。水環境綜合整治背後存在巨大商機,黑臭水體、海綿城市等工程將會帶來產業鏈延伸的可能。

二、PPP模式引導投資

財政部把黑臭水體治理納入專項基金重點支持範圍,從國家層面上對黑臭水體治理進行財政支持。同時落地項目也在持續走高,水利建設中有部分包含流域治理項目。

另外,從國家到省市,PPP政策也密集發佈,積極引導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的發展。

三、諸多痛點亟待解決

內業人士認為,水環境治理行業產業是改善提升當地或流域水環境質量的系統性工程,涉及水利、水務、管網、景觀等諸多業務領域,目前還存在諸多痛點。

1.水環境治理難點比較多

如體量規模大、複雜程度高、影響因子多、建設週期長,考核難度大等。目前,村鎮汙水處理的痛點是村鎮汙水水質差、水量排放差異大且分散,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運營管理難度大。

2.汙水排放量大

環境容量有限,排放量大直接造成了水汙染的日益嚴重。且目前,汙水排放標準、汙水環境質量標準滯後。

3.管網建設和改造迫在眉睫

黑臭在水裡,根源在岸上,關鍵在口,核心在管網。一方面排汙管道存在滲漏風險,另一方面雨汙混接問題突出。

水環境治理市場進入白熱化競爭,毛利率越來越低;新增市場不斷湧現,但潛在風險巨大;商業模式並不清晰;政府是責任主體,企業和資本均無法企及,造成企業和市場需求之間斷檔。

四、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當前,水環境治理產業已進入實質攻堅新階段,這離不開創新,支撐產業可持續發展。

同時,智慧化是水環境治理行業發展一大趨勢。比如對排水管道在線監測,以精確管線探測、定位地下排水設施為基礎,排查管道檢測隱患,實時監測感知管線破損等故障,構建排汙管網全生命週期管理的綜合性平臺,及時預警,處置地下管線異常問題。


諸多痛點亟待解決,水處理行業如何自救?

諸多痛點亟待解決,水處理行業如何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