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殘忍殺害自己母親的北大學子吳謝宇雖然已經被抓了,但是對於他的殺母動機卻沒有人能夠知道。
網絡上到處都是人們質疑的聲音:
他為什麼要殺母?
吳謝宇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他母親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吳謝宇的父親有家族精神病史,是不是吳謝宇也是精神不正常?
這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悲劇到底是由誰造成的?
……
面對這些疑問,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後,經過深思,最後我恍然大悟!其實,吳謝宇殺母的原因無非是以下兩個:
1.懷恨已久(吳謝宇或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情感發育不良)
說到發育不良,一般大家只知道有“身體發育不良”和“智力發育不良”。
其實,按照心理學的說法,還有一個叫做,“情感發育不良”。
身體發育不良和智力發育不良的危害,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但是過去,很少有人意識到情感發育不良的危害。
我們從案件中可以瞭解到,吳謝宇在殺人之前做了周密的計劃和安排,他非常冷靜、有條不紊地為殺母做材料準備,比如購買各種刀具、塑料布、隔離服、防水布、醫生護士服等物品,其中僅刀具就有手術刀、菜刀、雕刻刀、鋸條多種。
這樣周密地預謀一心想置母親於死地,可見他對自己的母親也許是沒有任何感情的。大家想一想,如果你對一個人,哪怕還有一點點的愛,都是斷然捨不得去傷害的!
但是愛自己的母親是人的天性,是什麼讓一個人泯滅了基本的人性?在心理學中可以找到答案:
在心理科學中,有一個領域叫做“情感心理學”。
情感心理學認為:情感具有含蓄 、穩定的特點。而且情感是在情緒累積的基礎上發展的。
在1985年出版、章志光主編的《心理學》著作中曾指出:“ 不帶情緒的情感是不存在的。”情感在情緒的基礎上形成,
而形成後的情感又會反作用於情緒,制約著一個人遇事時具體的情緒體驗。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事都能引發他的情緒,如果父母或家長不能夠很好地教導他,那麼他情緒的紊亂就會破壞他的情感世界。
情感發育對一個人到底有多重要,我國心理學家陳孝禪先生曾說過:
一個人的情感是分等級的。初級的情感和原始需要相關,比如嬰兒感到舒適、吃飽了會微笑,接著,在孩子幼小時,父母關心兒童的生活,兒童對父母的愛會得到正常的發展,同時習得正確的管理情緒、情感的準則和方法。然後情感發育會隨著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擴大而發展,比如從對母親的愛 , 發展到對家庭、對學校、對家鄉、乃至對祖國山山水水的熱愛 , 最後產生了愛國主義情操。這時的情感已經不再是原始的、初級的情感,而是已經上升到了社會層面的高層次情感,即品德、美德。根據陳老的話,那麼,一個情感發育不良的人就談不上品德,甚至算不上一個人。
很遺憾吳謝宇的母親謝天琴女士大概並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成長還有情感發育不良這回事。
我們可以看到,謝天琴女士生前給兒子買的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對兒子要求嚴格,以致使兒子的性格里,有“自律到嚴苛”的一面。這些當然能夠說明她很關注兒子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
可惜唯獨沒有關注過兒子的情緒、情感、心理健康狀況。
最後,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吳謝宇的情感發育不但沒有提升,反而還倒退了。
更遺憾的是,吳謝宇的父親也沒能彌補到什麼。媒體報道說,吳謝宇從來都不肯、也不會提及他的父親,其父在吳謝宇的生活及內心世界的位置可見一斑。
到最後,吳謝宇變成了一個冷血、冷酷,空有高智商而情感荒蕪的人。
追根究底,是他的家庭只重視學習成績,唯分數論造成的後果。
這給我們所有人敲響了警鐘。君不見,只追求考高分、考名校,到最後即使成功了也不過是一個冷酷無情的機器。
我們萬萬不能夠忽視,一個人只有在身體、智力、情感發育都良好的情況下,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
2.錯誤的認知、非正常化思維
還有一種可能性,假設吳謝宇是很愛他母親的,他並不是一個愛無能。但他看到他的母親生活地很痛苦,母親越痛苦他也就越痛苦,所以最後就用殺掉她的方式幫助她“解脫”。
多年前曾看到有一個新聞,主人公的名字已經記不清了,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齡尚小的少年殺掉了自己的母親,當被問及為什麼殺害自己母親時,這個少年回答說:我看到我母親很痛苦,我想,如果我把她殺了她就不會再痛苦了……
如果真的是這個原因,那麼只能說明:
1.吳謝宇雖已成人且學業出色,但處理問題卻是非常幼稚。
2.他母親長期痛苦,這反映了其母確實無法給吳謝宇真正快樂的生活。
北大學子吳謝宇殺母,如果不是以上兩個原因,還能是什麼呢?
閱讀更多 心理與家庭教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