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会飞的那条鱼


《山海经》之会飞的那条鱼


背景说明

袁珂在《山海经校译》的序中说,《山海经》是一部奇书,好像一块多棱的宝石,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光彩。

《山海经》丰富的信息量和著作风格也给它的性质带来了诸多争议。近些年来,诸多学者分别从地理、神话、民俗、信史等多个角度对《山海经》进行了研究。

有的认为它是刑法家之书。如《汉书·艺文志》将《山海经》作为刑法家之首和《国朝》《宫宅地形》《相人》《相宝剑刀》等列在一起。

有的把它归为地理之书。汉代刘秀在其《上表》中指出:“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详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疏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王尧臣的《崇文总目》、尤袤的《遂初堂书目》等也把《山海经》归入地理类。

还有的把《山海经》列为小说。如《四库全书总目》“书中序述山水,多参以神怪,故《道藏》收入太远部竞字号中。究其本旨,实非黄、老之言。然道里山川,率难考据,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冠,亦为未允。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尔。”

此外,还有的认为《山海经》是巫书、是神话、是信史。

从古至今学者们对《山海经》的研究热情丝毫没有间断。

而我们则认为山海经中描述的不止是中国的上古历史,而是一个世界上古历史地图。

会飞的鱼


《山海经》之会飞的那条鱼


1、

《山海经·中山经》:“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水,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传说:

山海经中飞鱼这个称谓对应现实中也叫作飞鱼。

飞鱼是生活在海洋上层的鱼类,长相奇特,胸鳍特别发达,像鸟类的翅膀一样。长长的胸鳍一直延伸到尾部,整个身体像织布的“长梭”。凭借自己流线型的优美体型,飞鱼可以在海中以每秒10米的速度高速运动。它能够跃出水面十几米,空中停留的最长时间是40多秒,飞行的最远距离有400多米。飞鱼的背部颜色和海水接近,它经常在海水表面活动。常成群地在海上飞翔,形态像鲤鱼,鸟翼鱼身,头白嘴红,背部有青色的纹理,它常常夜间飞行。

山海经中飞鱼可以治疗痔疮,现实中的飞鱼可治疗妇女难产,将它烧成炭石研成末用温酒送服一钱,还能治疗癫狂症及痔疮。

<strong>


《山海经》之会飞的那条鱼


2、

文鳐鱼

《山海经·西山经》中: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长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传说:

文鳐,传说中的鱼名,又名燕鳐鱼、飞鱼。形状像鲤鱼,长有鱼的身体,鸟的翅膀,白头红嘴,身上有苍色斑纹,常在夜间飞翔。叫声像鸾鸡,肉的味道酸中带甜,据说吃了可以治疗癫狂见到它天下丰收,是立毅叠登之兆。

文鳐也在后世的海洋博物学中屡屡被用作飞鱼的指代,或因其名“雅驯”所致,比如左思的《吴都赋》:“精卫衔石而遇缴,文鳐夜飞而触纶。”


《山海经》之会飞的那条鱼


3、蠃[luǒ]鱼

《山海经-西山经》中: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嬴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传说:

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注释】①黄贝:据古人说是一种甲虫,肉如蝌蚪,但有头也有尾巴。


《山海经》之会飞的那条鱼


4、鯥[lù]

《山海经-南山经》中: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传说:

有一种鱼,形状像牛,栖息在山坡上,长着蛇一样的尾巴并且有翅膀,而翅膀长在胁骨上,鸣叫的声音像牦牛,名称是鯥,冬天蛰伏而夏天复苏,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痈肿疾病。


《山海经》之会飞的那条鱼


5、鳛鳛之鱼[xí]

《山海经-南山经》中: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山海经·北山经》:“又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嚻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鳛鳛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可以御火。食之不瘅。

传说:

再向北三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涿光山,嚣水发源于这座山,向西流入黄河,水中有许多鳛鳛鱼,形状像喜鹊,有十只翅膀,鱼鳞均在翅膀前端,这种鱼声音与喜鹊相似,人们可以用它来防火,食用它可以治黄疸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