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七子饼,为何是“七”?

云南七子饼,为何是“七”?


云南七子饼,为何是“七”?

关于“七子”

啜茗闲聊之余,总有人问:“为什么要叫‘云南七子饼’,而不叫八子、九子饼?”初时,让我瞠目结舌,难以对答。后涉及一些史料,才得其因。

先谈饼茶。“饼茶”最早见诸张揖的《广雅》。张揖,魏国清河(今河北)人。张揖曾任“明帝太和中博士”,而“太和”即魏明帝年号(227—233年),即三国时代。《广雅》云“荆、巴间茶叶作饼”。文所说“荆、巴间”,就其所指地域而言,不止现今的四川、湖北一带,而且还指现今的云南、贵州一带。显然,这里所提的“饼茶”,自然就形成先于三国之前。但饼茶的制作究竟出于何时,还没有一个定论。

其次,“七子”之说。其实,单数在中国人的传统概念中,总是被推崇。“九”为至尊,“七”为多子多福,“七”在中国是一个吉祥的数字。把七饼圆茶捆为一筒,始为清朝的定制。《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1800克),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廷规定了云南外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未,由于清廷处于没落期,茶叶形式开始多变,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七个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民国初年,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和竟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了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1921年商定,每圆茶底料不超过六两,但财大气粗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六两五钱每筒八圆的“八子圆茶”,一时市场分额大增。

解放后,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国营茶厂,使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七子饼茶”这个吉祥名称,从此“云南七子饼”就成了紧压茶的霸主地位。

七圆一筒,原是清廷为了规范计量、生产和方便运输所制定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