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種性格的人最易患癌

人的性格千差萬別,但有一種性格千萬不能有,那就是“癌症性格”,也叫“C型”性格。如果不希望腫瘤君找上門,光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飲食遠遠不夠,我們的日常情緒也非常重要。

性格真的引發癌症?

癌症的發生從醫學角度來看,是細胞代謝異常所導致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早晚都會生癌,只要壽命足夠長活到120歲,每個人體內肯定都會有,這是必然的。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因素促進了癌症的發生,比如,某些不良的情緒因素。

中國古代名醫朱丹溪寫了一本書,叫《格致餘論》。其中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女子,出嫁以後,“不得於姑嫂”,就是和小姑子、嫂嫂的關係處理不好。“不得於公婆”,就是和公公婆婆的關係,處理得不好。於是心情抑鬱,10年以後,乳房上長了一個塊兒,再過一段時間,乳房塊更硬了,最後就發展成了“奶巖”。

中醫原本把“癌”叫做“巖”,形容它像岩石一樣硬。朱丹溪認為這完全是因為“不得於姑嫂”“不得於公婆”,也就是人際關係失調,導致心情鬱悶而引起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普通外科主任醫師、副教授王建東介紹,精神創傷、不幸生活(家庭不幸、常受挫折等)、性格孤獨、抑鬱、愛生悶氣等不良心理與精神因素均與乳腺癌發病相關,這些事件經常造成精神刺激而引起應激反應,當反應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導致身心疾病以致腫瘤的發生,尤其是女性乳腺癌。

這一理念也得到科學實驗印證。英國精神病學家格里爾在倫敦國王大學醫院領導一個研究小組對癌症病人的性格進行了詳盡的研究,提出了易患癌症性格的概念。他們通過對患乳腺癌與良性乳房疾病的女性做對比研究發現,患乳腺癌的婦女“抑制憤怒”的頻度很高。在這個基礎上,他們描繪出了一種癌症性格(即C型性格)的形象:“不喜歡把破壞性或敵意的情緒表達出來的人”,這類人表面上逆來順受、毫無怨言,但是生活中一些極小的事便會使他們焦慮不安、心情總是處於緊張狀態,好生悶氣,不愛宣洩。格里爾認為,以“抑制憤怒”,“好人和溫順”為特徵的C型性格是導致癌症的危險因素。

真相:四種性格要當心

如果對“癌症性格”進行歸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刻意忍受型

有些人認為,遇到不順心的事不動聲色,抑制怒氣是成熟幹練的象徵。所以,他們在生活或工作中信奉的人生信條是“忍者無敵”。但是有關心理學家曾為那些習慣壓抑不良情緒的人做過測定,發現他們體內可殺傷癌細胞的淋巴細胞活力明顯減低。從心理學而言,壓抑和忍受並不是一種好習慣。遇到不順心的事,通常的調節方法有3種:一是直接爆發出來;二是表面平靜內心恐慌;三是根本就沒往心裡去。而第三種則被認為是直接化解不良情緒的最有效而健康的方法。

緊張焦慮型

情緒上的緊張和焦慮,讓體內免疫細胞失去活力。如果讓焦慮情緒長期存在而不加排解,也是容易發生癌症的因素之一。因為焦慮和緊張會使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發生紊亂,腦和中樞神經對活動的控制受到壓抑,從而使人體抗病能力因機體不能很好地調節而下降。所以,當自己發現存在這種情況,應均勻地調整呼吸,儘量使自己平靜下來,靜靜地聽別人說話。

喜歡孤獨型

孤獨的情緒會對免疫能力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人本來就屬於“群居動物”,在團隊中更容易轉移情緒,釋放情緒,完善情緒。因為人與人之間潛移默化的相互影響,譬如對解決問題方面的相互交流、彼此狀態的認同和感知等,都有利於讓個人獲得更強的生存力量。

較真懊惱型

愛較真的人往往也容易懊惱。太過較真的個性註定了生活中萬事不得放鬆,一切都要問個明明白白,人的精神、心理一定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得不到鬆弛。這從心身醫學角度而言,不利於內環境穩定,可干擾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等的功能狀態。

在不能改變外部變化或經歷的一切時,不如調整一下自己內在心境。快樂積極的身心狀態包括:情緒樂觀、精神振作、善於自我安慰、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家庭關係,這些對預防癌症是十分重要的。摘編自《心理導航》一凡/文

預防:解壓對防癌很重要

(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何裕民)現在已經公認的結論是,通過合理的飲食、合理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適當減緩癌症的發生發展,減緩癌細胞的異化進程和生殖過程。相反,不恰當的飲食、不良的生活方式、長期的壓力、個性方面的偏差,則可以加速這個過程。

雖然從嚴格意義上說,心理問題不會直接致癌。不良心理,就像踩油門一樣,加快了車的速度;良好的心理就像踩剎車,減慢了車的速度。

抑鬱的人,往往是追求完美的人,講究細節、感情細膩的人,往往是很喜歡思考,且常常把大事小事都扛起來的人。所以,他們的心理負擔就很重。而生活肯定有不稱心之處,太在意這些不稱心之處,就抑鬱了。所以,釋放壓力,對於走出抑鬱是大有好處的。

有一種能夠幫抑鬱者釋放壓力的重要通道,那就是培養多種興趣愛好。興趣愛好越廣,壓力釋放的通路就越多,心理就越容易平衡。轉移注意力,傾注自己的情感,可以釋放鬱悶或壓力。有了一個支撐點,就會減少情緒波動和負面的情緒。所以,要培養多種興趣愛好,且越多越好。

要把自己的時間好好安排一下。有一種興趣,就會有個寄託、有個希望。把鬱悶等往興趣上宣洩了,壓力也就自我釋放了,心理也就能夠趨於穩定。在廣泛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時,一定要提醒自己別太較真,什麼是都要想得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