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為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蘭卡祈禱。

這篇暫時不談歷史和軍事,世界是複雜的,希望大家多看到世界裡美好的一面,把正能量傳遞出去,讓更多的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今天,我們來說說 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蘭卡,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吧。

幫助世界的斯里蘭卡——"國際眼庫"

"斯里蘭卡國際眼庫"於1961年由斯里蘭卡醫生哈德森·席爾瓦創建。從1964年開始斯里蘭卡國內捐贈角膜量開始超過國內需求,至2014年向全世界超過60個國家136個城市捐贈了超過77000只角膜。

請為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蘭卡祈禱。

這個僅擁有2000萬人的宗教國家,已經有超過1500萬人登記死後無償捐贈遺體,有110萬人志願捐獻眼角膜,每一屆總統都是志願者。

而這些角膜就由數以萬計的鄉村醫生騎上他們簡陋的摩托車、突突車送到這裡,再送往全世界。"

印度洋的眼淚,卻是世界的眼睛。斯里蘭卡的國際眼庫聞名於世。

請為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蘭卡祈禱。

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多年前訪問中國,曾將2枚眼角膜作為國禮捐獻給我國,成為兩國外交史上的佳話。斯里蘭卡人對眼角膜捐贈的熱情,最大原因在於虔誠的宗教信仰,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比不了的優勢。

有110萬人志願捐獻眼角膜,每一屆總統都是志願者。

斯里蘭卡已累計向全世界50多個國家捐獻眼角膜逾7萬,當然也包括中國,14萬人因此得以重見光明。

從這個角度說,這個國家就是"世界的眼睛"。

捐獻是一種"佈施"

為什麼斯里蘭卡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眼角膜捐獻國?

以前斯里蘭卡人並沒有捐獻眼角膜的傳統,最初提出捐獻眼角膜的是國際眼庫的創始人席爾瓦先生,他為家鄉大量短缺眼角膜而感到沮喪。

上世紀50年代末,席爾瓦在報紙上撰文《LIFE TO DEAD EYE》(意為"生命在逝去,眼眸可重生"),呼籲國民開展眼角膜捐獻活動。

在席爾瓦先生的不懈推動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越來越多的斯里蘭卡人接受了捐獻眼角膜的想法,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善行,是一種"佈施"。

談到"佈施",斯里蘭卡人大多信仰佛教,非常樂善好施,無關乎貧富貴賤,分享和給予是他們的美好品性。

斯里蘭卡人相信,佈施身體部位可以幫助他人,尤其是佈施眼角膜可以讓他人重複光明,這樣可以換來"福報"。

所以,越來越多的斯里蘭卡人在生前簽字表示死後志願捐獻眼角膜。

來自斯里蘭卡的眼角膜遍佈中國

中國擁有超13億人口,眼角膜捐獻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醫用。每年中國需要進行角膜移植手術的患者有300多萬人,但實施手術僅為5000例。

迄今為止,斯里蘭卡國際眼庫已和中國多個城市眼科醫院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遍佈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西安、哈爾濱、長沙、宜昌、合肥、瀋陽、海口等等。

中斯關係常常被譽為"大小國家間友好相處、互利合作的典範",而在眼角膜捐獻領域,斯里蘭卡則是"大國"。

50多年來,斯里蘭卡人一直在以捐獻角膜的方式實踐對世界最高的人道主義精神。這樣的斯里蘭卡值得我們所有人尊重。

最後送大家一首我大學老師念過的詩:

"無論誰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

因此,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為你而鳴。"

生命並不是完全等價的,這是國際政治的冷酷現實。只有自己的祖國,才會真正珍視自己的國民。只有強大的祖國,才能給國民以安全而溫暖的庇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