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见与后会有期

感情问题历来是一个敏感又复杂的问题,有人见落叶而悲秋,有人见明月而怀旧,有人望山川而念先贤,细微之处有所发,情深之处有所感。爱情更是感情之中最为敏感的了,古往今来,多少痴情男女深陷其中而难自拔,饱尝酸甜苦辣爱恨情仇各种滋味,谁是谁非谁又对不起谁,即使是当事人也纠结得难以说清,旁观者更是有话难说,有心难助。

再也不见与后会有期

纵观古今,各种爱情传奇比比皆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王宝钏苦守寒窑、刘知远白兔记、红楼梦宝黛恋、梁祝化蝶等等,有人最终以死鉴今,有人有情成眷属,有人苦尽甘来,有人终成空梦。爱情是萌发于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一见钟情而一生相依,青梅竹马而终成正果,这恐怕是许多情窦初开少男少女心中最好的梦想了。但是在现实中,这种一情到底,一帆风顺的事情还是少见,更多的则是纠结,谈一谈,分一分,三天两头起风波了。王宝钏之所以被传颂是因为她对感情的始终如一,杜十娘怒责李甲则是因为对方背叛感情,真实的感情应该是建立双方互相爱恋的基础之上,任何有所利益的感情都是对爱情的一种亵渎,即使在当今高度经济化的时代,虽然可以理解物质基础,但是必须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更像是宝黛恋,发个脾气,撒个娇,莫名其妙得罪了对方而不知所以然。但是,若一天不见,则心中空荡荡的,林黛玉临死之际最不能忘怀就是贾宝玉,而贾宝玉出家为僧则与黛玉之死有着莫大的关联。心中有着彼此,念着对方,即使想来也是甜蜜的。

再也不见与后会有期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情圣,能完美地揣摩对方的心思,爱情的建立只是一种萌芽,爱情的长久则需要理解与沟通。每个人的生活际遇不同,人生经历也不相同,对生活、对爱情的认识也各有差异,两性思维及反映模式也是各有差别。只有经常沟通,坦诚相待,才能打开心灵的窗户,了解彼此,尊重彼此。如果各自为营,爱情就会像摔落在地上的苹果,一日坏,二日烂,三日化作泥土了。爱情应该是平凡的,而不应该是神圣的;爱情是生活的,而不应该是物质的;爱情是永恒的,而不应该是瞬间的。我最喜欢舒婷《致橡树》中的爱情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爱情中的我们应该是最真实的自己,有情绪,有欢喜,有愤怒,有炫耀,有着对对方的爱,有着在生活中的关怀,激情只存在于一时,爱情才会长久。

再也不见与后会有期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执着而单纯,信任而呵护,而或许是一种好的爱情观了。古虽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说,但于爱情之上,分了不如不和,长痛不如短痛。既然可分,必有所因,能至如此,必有嫌隙。伤口可以愈合,但心灵的创伤却难以弥合。距离虽然可以影响爱情的发展,但是却不是关键因素,我们可以理解彼此的难处,可以短暂分别,但是我们一定会说“等你,爱你”。

既然能说“再见”,那不如不见。失去是再也不见,而爱情是后会有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