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马步升的文学江湖

马步升,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他早先是学历史专业的,在学历史专业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晚清和民国年间历史资料,包括一些西北黑社会的历史,想做这方面的研究,但是没有做成学问。

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马步升的文学江湖

有一年马步升在写小说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些很鲜活的素材,他认为可以写成小说,于是就把它写成了小说。 “我觉得创造的最好状态,是一种放松状态、一种自由状态,一种无目标状态、无目的状态。”马步升说道。对于他来说,创作状态最好的时候就是完全无目标,他不知道这个东西能不能写出来,写就行了。

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马步升的文学江湖

马步升在素材的选择上并不是毫无目标,他还是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写自己认识最深刻的东西。二十年前已经有评论家指出,说马步升到城市生活这么长时间了,写城市的作品很少,几乎没有,说他该“进城”了。

“人进城多少年了,你作品该进城了。”马步升解释这句话中“进城”的含义。事实上马步升也想进城,但城市并不是那么好进。他坦言,对城市、对新的生活没感觉,感觉体验最深的还是童年、少年时候的乡村生活。

在马步升所熟悉的领域里,他挖掘到了一个村庄的历史,可能和人类史具有相同的品质。

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马步升的文学江湖

他托朋友从农村收集来过去那种马车的轴子,轴子已经大部分损坏了,车辅也断掉了,但他却最中意这种“老东西”。马步升把它收回来以后放在办公室,平时总是会端详它一会儿,想起小的时候村子还有一挂老牛车,看着这“老东西”,心里的怀旧之情得以慰藉。

甘肃是由两部分作家组成的,一个就是从外地来甘肃工作的,另一批就是甘肃本土成长起来的作家。从解放到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作家,大部分事实上是以外地来甘的作家为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整个教育水平、全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经过二、三十年的培育,甘肃本土作家也成长起来。随后,甘肃的文学呈现出一种复苏的迹象。

从80年代到90年代,不断的有新作出现,有的作品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从总体上来说人数还是比较少,而且所写的各文体比较单一,但到了世纪末、尤其是世纪初后,一大批作家以一个比较强大的阵容,走向了中国文坛。

说到甘肃长篇小说的发展,马步升侃侃而谈。他告诉我们,原来长篇小说很少,过几年才出一部,到了世纪初以后,长篇小说首先数量上上去了,随后质量也在慢慢提高。“对于甘肃小说刚开始而言,长篇小说是有和无的问题,到了世纪初的时候已经是多和少的问题,再过了几年就是好和坏的问题,这是我们一个发展的基本脉络,而且代际传承比较完整。”马步升说道。

每一代人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文学队伍,然后发展出来一种文体,比如长篇、中篇、短篇、诗歌等题材,都有很多的作者,不光省会城市兰州有,下面各地州市也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创作群体,这是甘肃当下文学繁荣的一个基本格局。

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马步升的文学江湖

马步升向我们介绍道,甘肃作家在当代中国文坛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群体出现的。特别拔尖的人不是很多,但是每一个门类,在国家层面能看得见的都好几个,这是当下甘肃文学的一个特点。

关于阅读,马步升算了一本帐,按照普通人的阅读速度,一天睡觉前看半个小时,再茶余饭后看半个小时书,一年就可以读完一个鲁迅的书,二十年间可以读完同级别的二十个鲁迅的书,“这个时候当你心中装了二十个鲁迅的时候,你在世界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公开的胡说八道去。”

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马步升的文学江湖

当问及如何看待书籍电子化时,马步升认为它和传统纸质版书籍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马步升举例道,从我们现有的发展史来看,当照相机发明了以后,绘画不但没有消灭,画的价钱越卖越高,当电视有了以后,人可以躺在自家的床上看电视的时候,电影也还是那样活跃,“电子书的兴起,表面上看来对传统书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我觉得其结果还是这样,该看纸媒的看纸媒,该看电子书的看电子书,然后我可能一会儿看纸书,一会看电子书,都看。”事实上各有各的传播路径,各有各的受众。只不过是短期的震荡肯定是会存在的,但纸质书籍会慢慢会有调节、会有调整,顺潮流而动,且有自己的坚守。“这也是搞任何事情的一个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