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區人民醫院抗癌戰士帶頭人 帶領患者書寫“傳奇”

四川在線德陽消息(張文莉)“本來想混成男子心中的‘女神',結果卻成了女子心中的“‘大哥'”“不是女漢子,吃不了這碗飯,再柔弱的女子,只要穿上白大褂,全部都是戰士。”一說起羅江區人民醫院內三科副主任楊正君,同事、病人都直點贊,說話、行事總是雷厲風行。

罗江区人民医院抗癌战士带头人 带领患者书写“传奇”

2018年11月1日,羅江區人民醫院內三科正式掛牌成立,這標誌著羅江區有了治療腫瘤、血液疾病以及老年疾病的特色科室。

內三科的成立是有效整合醫院腫瘤、血液、老年病醫療資源和提升腫瘤、血液、老年病綜合治療能力的重要舉措,科室將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規範的個體化治療方案,以減少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質量。

醫學殿堂的追夢人

楊正君還在讀高中的時候,因其父親身體不好去當地醫院求治,可能那時的醫療技術原因,楊正君父親的病治療效果不太理想,楊正君當時就想,如果自己是醫生就好了,就可以全力醫治父親的病。

由於家裡很多親人都是醫生,楊正君這一想法得到了親人的支持。所以,從那時起,楊正君就有了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夠穿上白大褂,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者。高中畢業,楊正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醫學院,當她作為學子,步入醫學殿堂宣誓的時候,內心是熱血沸騰的;當她成為醫生,“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這八個字印入腦海的時候,她深知肩上擔負的重擔;當用學過的醫學知識去治癒病人的時候,方知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科室成長的帶頭人

楊正君從事臨床工作十餘年,但獨挑大樑的時間卻不長,走馬上任內三科副主任僅半年,當時科內醫生少,僅有3名,病人也少,因為很多病人都不知道羅江區人民醫院成立了一個內三科,經過科內同事的努力,住院病人的口口相傳,科室出院病人數從2018年11月的78人到2019年3月的169人。

科研上,楊正君是德陽市腫瘤和血液專委會會員,在國家級期刊上發表有《以皮膚損害為首發症狀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1例及文獻複習》、《重組人白介素-11治療血液惡性腫瘤化療後血小板減少的效果研究》、《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不良反應分析》、《缺鐵性貧血採用蔗糖鐵注射液治療的效果分析》論文4篇,楊正君先後在華西醫院附一院及四川省腫瘤醫院進修學習,在相關專業急危重症的救治上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臨床上,楊正君主要從事腫瘤、血液、老年病等專業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擅長各種惡性腫瘤,如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各種原因貧血、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血小板減少、老年肺部、消化、頭暈等疾病的診治。成功開展了“惡性胸腹水灌注化療”及“超聲引導下塞丁格(MST)置管術”的新技術,這也標誌著羅江區人民醫院灌注化療及靜脈置管技術上了一個新臺階,同時也填補了羅江區在此項技術上的空白。

罗江区人民医院抗癌战士带头人 带领患者书写“传奇”

據瞭解,“惡性胸腹水灌注化療”通過行胸、腹腔閉式引流管向胸腹腔內灌注化療藥物,有效抑制癌性胸、腹水的增長及復發,同時對胸、腹腔轉移有較好的抑制作用,達到較好的療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超聲引導下塞丁格(MST)置管術”,改進了傳統的PICC置管方法和進針部位,通過B超儀探頭對目標血管進行評估,橫斷面的測量,精確的定位,對穿刺導管針進行實時引導,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置管後靜脈炎、導管相關性感染及靜脈血栓等併發症的發生率,為晚期惡性腫瘤、老年人、長期使用血管刺激性藥物的患者,靜脈高營養等因為血管條件差,常規穿刺無法實施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法;同時導管留置在上臂,操作安全,患者臂部活動不受限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

心繫患者的好醫生

楊正君跟大多數醫者一樣,真心為病人考慮,想病人所想。

65歲的尹某,因一個月前受涼出現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咳嗽劇烈時伴氣緊、潮熱、盜汗等症狀,在當地衛生院住院輸液治療,住院中發現胸腔積液,行胸穿抽液術後自覺症狀加重。在沒有確診的情況下,家屬打聽到羅江區人民醫院新成立了一個腫瘤科,遂至醫院門診就醫,在完善胸部CT後提示:右側氣胸,右肺門結節影,肺門病變入住內三科。楊正君及科室團隊利用微創胸腔閉式引流出來的大量胸腔積液,經過細胞塊切片後送到上級檢驗機構,最後確診為來源於肺上的腺癌。

罗江区人民医院抗癌战士带头人 带领患者书写“传奇”

當病人家屬知道這個結果後深受打擊,考慮到既然得了癌症,經濟上也不寬裕,就沒有醫治的必要了,準備放棄。楊正君得知這個情況,立即跟病人家屬溝通,知道這位病人是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楊正君又給病人家屬反覆講解國家對精準扶貧的政策,病人才打消了這些顧慮,表示積極配合醫治。楊正君在治療方案上也選擇了病人經濟上能夠承受的藥物化療,輔以止吐、護胃、保肝等處理。病人出院時,之前所有的症狀都有所減輕,病人和家屬對治療方案相當滿意,非常感謝楊正君,之後的每次常規檢查都去找楊正君醫師。

52歲的黃某,她在兩年前發現雙上肢多出瘀斑,牙齦出血,未予重視,一個月前症狀加重前來醫院內三科求治。經過骨髓穿刺後塗片檢查,確診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由於患者基礎疾病較多,如果用干擾素的話,副作用很大且效果也不好。為了提高患者後期的生活質量,楊正君和病人及家屬反覆溝通後,一致同意使用針對患者病情的特殊的良好的化療藥物,楊正君還幫助患者申請了國家針對特殊疾病治療的政策支持,開通了醫院特殊藥品採購的綠色通道,大大降低了患者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目前患者身體狀況穩定。

罗江区人民医院抗癌战士带头人 带领患者书写“传奇”

楊正君說:即使是癌症晚期的病人,我們也不會放棄,並不是所有的晚期腫瘤都沒有治療的價值,我們會通過惡性腫瘤疾病篩選後的情況來確定。相對來說,有的晚期腫瘤的患者配合我們的方案治療後,還是有希望的,還是可以改善生活質量;如果完全不治療,可能會發生轉移、生活質量很差。

在楊正君和病人身上還有許許多多類似的故事......

楊正君在選擇從醫的那一刻起,就知道今生註定要與白大褂相依,她守望的勇氣在醫院這片土地上綻放起仁愛與奉獻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