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入局咖啡行業,電子商務與傳統企業的交鋒?

4月22日,瑞幸咖啡赴美IPO,計劃融資1億美元的消息,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就在瑞幸咖啡剛剛計劃赴美IPO的同一天,新晉電商巨頭拼多多也殺入了咖啡市場,欲向傳統巨頭髮起挑戰。

4月22日,拼多多宣佈推出“多多農園”項目,首站落在中國最大咖啡豆產地雲南保山。欲整合整個咖啡業的原材料源頭,並試圖通過電商的分銷能力把中國咖啡帶出北迴歸線,欲從產業鏈上游倒逼星巴克,瑞幸等傳統咖啡業巨頭。

拼多多入局咖啡行業,電子商務與傳統企業的交鋒?

千億級的咖啡市場

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的咖啡店數量尚不足1.6萬,到2016年底,國內咖啡店已經飆升至8.5萬家,整個咖啡市場的規模也由2013年的131億增長到2017年的209億。


拼多多入局咖啡行業,電子商務與傳統企業的交鋒?

除此之外,中國咖啡市場消費量也在穩步增長。

根據數據,2014-2018年中國咖啡市場消費量穩定增長。2014年咖啡消費總量為2181萬噸,同比增長34%;2017年消費總量為3825萬噸,同比增長29%。

拼多多入局咖啡行業,電子商務與傳統企業的交鋒?


中國咖啡市場增長趨勢遠超世界平均水平,造成這一現象的是中國消費者對咖啡這一市場的接納,也印證了中國咖啡市場的廣闊前景,據有關機構估計,至少是千億級的市場。

所以,在瑞幸咖啡和星巴克等穿透巨頭廝殺正酣的檔口,拼多多會突然殺入千億級的咖啡市場,看似情理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咖啡產業鏈上游

中國雲南的咖啡產量佔據了中國99%的份額,並主要為星巴克、雀巢、麥氏、卡夫等國際品牌供貨,專注做速溶咖啡。

但在中國咖啡市場中,雲南咖啡雖然佔據的市場份額巨大,雲南的咖農們只能獲取1%的利潤。

拼多多入局咖啡行業,電子商務與傳統企業的交鋒?


根據數據顯示,整個咖啡產業鏈中,上游種植環節生咖啡豆的價值貢獻約為17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環節的價值貢獻約為83元/公斤,而到了下游的流通環節,價值則暴漲到1567元/公斤。三個環節的利益分配分別是1%、6%和93%。提供土地,人力以及生咖啡豆的上游環節幾乎成了免費的勞動力。

“5公斤咖啡果實可生產1公斤咖啡生豆,經過烘焙加工後僅能獲得0.8公斤咖啡豆,其平均售價為13元。即咖農採摘每公斤咖啡果實僅能獲得2.6元。”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曾這樣說到。

縱觀中國的咖啡市場,無論是一線梯隊瑞幸咖啡,星巴克,還是太平洋咖啡、漫咖啡、兩岸咖啡等二線梯隊,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崛起於咖啡產業鏈的下游。而對於產業鏈的上游種植業雖有影響力,但是缺乏實際控制力。

而根據相關消息,拼多多在宣佈入局雲南咖啡之後,大手筆的引入播幫咖啡、景蘭咖啡、雲沫大咖、比頓咖啡等品牌進入雲南咖啡。

同時對於雲南咖啡生豆每噸的收購價為0.96萬元,比海外咖啡巨頭收購0.28萬元高出3.4倍。

拼多多入局咖啡行業,電子商務與傳統企業的交鋒?

其整合咖啡產業鏈上游,並試圖倒逼產業鏈下游的意圖不言而喻,畢竟1%的份額,不可能讓這個新晉電商巨頭滿足。

總而言之,長期以來,咖啡產業一直都是被星巴克、雀巢等國際巨頭把持,上游種植業在其中根本就沒有任何議價的權利,上游種植業需要咖啡巨頭帶來的市場。

雖然近年來,電商的崛起對於傳統行業巨頭有很強的衝擊力,也有許多的上游種植業企業通過電商進行銷售。但網絡零售額佔全渠道總銷售額尚不足20%。

拼多多入局咖啡行業,電子商務與傳統企業的交鋒?

本次拼多多入局咖啡業,抬高上游種植價值,引入大量咖啡企業,並通過電商出售的舉動,雖有看到咖啡市場未來的巨大價值,入局分一杯羹的嫌疑,但也有一些新興電商向傳統行業巨頭正式遞交挑戰書的意思在其中。

畢竟電商不就是踩著傳統企業的屍體崛起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