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準備好離開你了”|如何理解結束治療

“我已经准备好离开你了”|如何理解结束治疗

本文字數3600+|閱讀預計需要 10 min

我們叫做開始的往往就是結束

而宣告結束也就是著手開始

我們將不停止探索

而我們一切探索的終點

將是到達我們出發的地方

——英國詩人 | T.S.艾略特《小吉丁》

如何結束治療(termination),對於每個心理諮詢師來說,都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和麵對的重要話題。對於精神分析師們來說,更是如此。本文將以精神分析/動力取向為例,與大家探討結束治療的點點滴滴。

Arlow(1986)曾這樣形容到:“精神分析就是在與時間親密而持續地工作中產生效果的。”Green(2000)也曾強調,精神分析中真正的客體就是(時間的)短暫性(temporality)。

時間、喪失和哀傷是貫穿於精神分析治療全程的核心,每一位來訪者和諮詢師都應該學會面對它們,並接受他們終將結束治療、繼續各自人生的結果。正如LaPlanche(1998)所說的那樣:“

精神分析的目標就是讓過去結束,讓新生活就此開始。”

01

既是結束,也是新的開始

對於弗洛伊德和他的後繼者們來說,結束治療與精神分析的目標——即幫助來訪者從壓抑中提取無意識——是密不可分的。在他們看來,壓抑中的“原初壓抑”(primary repression),比如夢的核心部分,是很難被分析的(Knafo, 2017)。因此,即使是在治療結束時,來訪者也必須瞭解到自己是無法完全認識自己的。這也正是為什麼Britton(2010)曾這樣說:“在精神分析中,不存在‘終止治療’,只存在精神分析師離開來訪者的那個結束點。

與其將結束治療視為治療過程的收尾階段,不如說從治療之初,我們就在處理結束治療的問題。將治療過程分割成不同的部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從整體上理解治療(Knafo, 2017)。在與來訪者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一次次地練習“告別”:每一次諮詢結束時那句“時間到了”;每一個因為時間關係而沒有被完全分析的夢;對話中的每一次停頓;當諮詢師告知來訪者自己的休假計劃時……這些時刻都在幫助諮詢師和來訪者對最終的結束治療進行“彩排”。

“我已经准备好离开你了”|如何理解结束治疗

那麼,怎樣結束治療才是成功的呢?一次成功的結束,可以使來訪者在超越對目前諮詢關係的依賴的基礎上,認知到治療過程仍會繼續(Knafo, 2017)。無論是心理動力學過程,還是關係的內化等等,這些話題仍然會繼續存在於來訪者的生命中,並持續對其產生影響。一些研究者(Bergmann, 1997; Craige, 2002; Ticho, 1967)認為,精神分析治療可以幫助來訪者從需要分析師引導,轉變為擁有自我分析的能力。也正因為如此,精神分析師們需要準備好讓自己變得不被需要、去理想化和退場(Orgel, 2000)。

02

如何結束?

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的5個標準和4個任務

在《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簡明指南》(Ursano, Sonnenberg, Lazar, & Cao, 2018)中曾針對如何判斷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的結束,以及如何操作結束治療,提出了5個判斷標準4個任務,希望能夠幫助諮詢師更好地處理治療的結束。

當諮詢師觀察到來訪者有以下5個表現時,那麼就可以開始考慮結束治療的問題了:

  • 體驗到症狀緩解

  • 體驗到症狀異己

  • 理解了自身性格特徵的防禦機制

  • 能夠理解和識別自身性格特徵的移情反應

  • 致力於持續使用自我探詢(self-inquiry)作為解決內在衝突的方法

在此期間,諮詢師和來訪者還應該一起注意有沒有新的素材或阻抗出現,以及來訪者是否有能力持續使用自己已經學習到的東西。理想情況下,來訪者會主動提出結束這一議題,諮詢師在此時應該判斷這是一種阻抗,還是治療真的效果很好,並有充分的理由去結束治療。最終,在雙方都認可的基礎上,治療結束日期將被確定,治療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結束階段。

“我已经准备好离开你了”|如何理解结束治疗

在結束階段,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師和來訪者將有4個主要的任務

在這個過程中,來訪者將對治療進行回顧,重新思考曾經困擾ta的衝突和問題,並且用已經學習到的視角來重新看待這些問題。這種回顧包括:來訪者使用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與治療師一起反思是什麼把來訪者帶入治療,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瞭解了哪些來訪者的人格和發展經歷等等。

在這種回顧中,來訪者往往能體驗到驕傲、力量和對治療師的感激,這些都將更好地幫助來訪者未來繼續進行自我探詢。

2. 體驗和掌控分離及喪失

對來訪者來說,ta需要體驗分離及喪失,對這種情感進行識別並掌控它們;對諮詢師來說,也需要體會並調整自己的分離和喪失情緒。此時諮詢師應仔細關注反移情感受,避免因此而產生的判斷失誤。在任何個案中,移情成分都可能在治療師和來訪者處於自我關注的情形下被不小心忽視了。

3. 重新體驗和再次掌控移情

在治療結束時,來訪者症狀的復發、舊有的移情模式和與治療師的互動方式的再次出現,都是很常見的(Gillman, 1982),如果觀察到這些情況出現,諮詢師不必過度緊張。

分離的體驗會喚起新的,而且有時是非常重要的最後一些移情元素,這些元素與喪失有關,也與喚回希望有關,比如與童年時期移情人物相關的喪失體驗和對重聚的希望。能否再次成功地掌控移情,將是來訪者獲得成長的關鍵。

“我已经准备好离开你了”|如何理解结束治疗

4. 開始自我探詢

在結束治療的最後一步,來訪者將學會接手治療師的功能,在日後用自我探詢來解決已經被很好認識和理解的內心衝突,如果順利的話,這將成為伴隨來訪者一生的自我探尋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諮詢師需要對來訪者仔細地進行指引和協助,並鼓勵其獨立自主的努力。此時,治療師應對來訪者解釋移情在其中可能帶來的阻抗,並幫助來訪者學會識別這些情緒,從而更好地掌控它們。

03

案例:迷霧中的她

“我想我已經準備好離開她了。”

Danielle Knafo(2017)曾在對結束治療的研究中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詳細的案例,在此我們也將這個案例分享給大家,希望能更好地幫助你理解結束精神分析治療的過程。

“我已经准备好离开你了”|如何理解结束治疗

約翰是一位充滿魅力的男性,但他的問題在於無法長期維持親密關係。在第一次治療中,約翰曾快速地從手提箱裡拿掉了一幅由女友畫的畫,畫中是一個被薄霧包裹著的女人。同時他還迅速解釋道,他的女友總是說她被自己忽視了。

在這次治療中,約翰還提到了他童年的經歷:小的時候,他喜歡從門縫裡偷窺媽媽。他的父親在他童年時經常不在家,並很早就去世了。這些經歷讓約翰從小就堅信是自己殺死了父親,並因此產生了持續的罪惡感和羞恥。俄狄浦斯情結成為了他童年,乃至成年時期揮之不去的陰影。

“我已经准备好离开你了”|如何理解结束治疗

隨著治療的進行,治療師瞭解到了更多關於約翰的故事,她也逐漸意識到,約翰對自己產生了移情,他心中母親的形象與治療師產生了重合。治療師對來訪者解釋了移情和反移情現象後,約翰逐漸開始意識到母親對自己的影響,並學習掙脫這種困境。

約翰開始用哀傷的情緒來重新感受失去父親這件事,而不是感到羞恥或有罪惡感;之後他也慢慢理解了造成自己親密關係問題背後的原因。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約翰的女友想要搬去加州生活,而他決定跟她一起走。

這也意味著約翰和治療師之間的關係即將結束。

在結束階段,治療師對約翰的兩個夢進行了分析:在第一個夢裡,約翰夢到治療師在某個晚宴或典禮上獲得了某種榮譽,但卻表現得很低調,之後只剩他與治療師兩個人親密地躺在一起擁抱交談;在第二個夢裡,約翰需要進行演講,但卻丟了講稿,他語無倫次並且發揮很差。

在治療師看來,這兩個夢或許都包含著約翰對於治療結束的情感反應:在第一個夢中,約翰認為諮詢師的榮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或許正表現了他驚訝於治療結束過程的平淡、缺乏轟轟烈烈;而第二個夢中,丟失了演講稿的約翰,也許正是現實中對於結束治療還沒有做好準備的他自己。

在治療師和約翰的共同努力下,雙方一起思考和回顧了整個治療過程。約翰和治療師都提到了那幅“迷霧中的女人”的畫,約翰用自己在治療中學到的技術進行了反思,並說道:“你就代表了迷霧中的那個女人,”在長長的停頓後,他輕柔地說,“我想我已經準備好離開她了

。”

“我已经准备好离开你了”|如何理解结束治疗

或許結束治療本身,正如案例中的來訪者約翰所說的那樣:“我並不需要跟你道別。我會將從你那裡學到的東西帶在身邊,陪我一起走。我只是需要跟這個地方告別,跟存在於這裡的我和你告別。

無論是精神分析師,還是來訪者,都在治療的過程中實現了成長。當治療結束,來訪者走出諮詢室的那一刻,門外的ta和門內的你,都將帶著寶貴的回憶,各自踏上全新的旅途。

“我已经准备好离开你了”|如何理解结束治疗

References

Knafo, D. (2017, January 12). Beginnings and Endings: Time and Termination in Psychoanalysis. 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dx.doi.org/10.1037/pap0000125

Ursano, R. J., Sonnenberg, S. M., Lazar, S. G., & Cao, X. (2018). Xin Li Dong Li Xue Xin Li Zhi Liao Jian Ming Zhi Nan. Beijing: Chine Light Industry Press

◆ ◆ ◆ ◆ ◆

世界精神分析大師系列課,等你來~

點擊下圖,瞭解詳情

點擊這裡,立刻試聽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