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把注意力放在你能控制的事情上

不妨,把注意力放在你能控制的事情上

01

有個男孩,外形一般,個子也不高,加上貪玩,工作後也表現平平。

父母總是擔心他的婚事,到處給他介紹女孩。

通過相親的方式,約見的女孩不下二三十個了,沒有一個能夠和他進一步發展的。

他跟人抱怨現在的女孩都太現實,一見面就談物質條件。

他常說的一句話是:我要是長得帥還有錢,我會看上你?

用這樣的心態找對象,他想找到的概率實在太低了。

一個男人,沒有外形已經是硬傷,沒有錢,氣勢上更矮半截,更可悲的是還是這種心態。

他都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

斯多葛學派有個哲學家——愛比克泰德,2000年前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有勇氣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事;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變的事;有智慧區分以上兩類事。

這個理論叫做“

斯多葛控制二分法”,它所產生的效果叫“愛比克泰德的許諾”。意思是說,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你能夠控制的,有些事情你是控制不了的,而你應該只關注你能控制的東西。

如果你想追到一個女孩,應該是盡力去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當然還要持之以恆,用你的真誠來打動別人。

至於別人怎麼樣,我們無法控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表現自己紳士的一面。

用大白話講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不妨,把注意力放在你能控制的事情上

02

某人去找工作,面試的時候遇到幾個人,都是競爭同一個崗位的。

他問問別人的學歷,工作經驗,面試完後回家等消息,往往就杳無音訊了。

時間一長,自己也著急,更多的是氣憤。

抱怨這個社會太現實,只看學歷,只看誰會吹牛,只看誰會拍馬屁。

一句話,就是對自己不公平,好運都讓別人佔了。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從出生那一刻已經註定了不公平。

而你能做的,就是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裡找到一片自己的天地。

面試失敗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名額有限,擇優錄取;也可能是HR和你氣場不和;也可能是別人比你善於表達。

但是不管是什麼原因,失敗了就是失敗了。

一個不好的結果更該讓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去總結,反思,爭取下一次成功就好。

這是你唯一做了能夠對結果產生點影響的事,其他的,你都控制不了。


03

大學的時候,有一門選修課,班上報了的同學,多數都補考幾次,還是掛科。

有的人都考了三四次了,還是掛,提到這門課都害怕。

甚至有的同學花錢找人代考,有的雖然自己去考,但是每次都膽戰心驚。

有次輔導員在課堂上說:班上有些人選修的課程,同樣的試卷做四五次都掛科,不知道操的什麼心?做這麼幾次,就算不背下來,考個及格難嗎?還有人找人代考就更可笑了。授課老師把情況跟我反饋我都覺得不可思議……

這種消極處事的態度,也註定了結果不如意。

其實一般選修課,老師都會直接告訴考試重點,考試的時候交頭接耳,只要不太過分,老師都視而不見,有的甚至可以在考場翻看答案。相對而言管理是很鬆的。

第一次考試不過,是運氣不好。補考再掛可能還是運氣欠佳。

如果考3,4次,而且還是同樣的試卷,真的是不用心了。

而有的學生竟然還罵老師故意為難自己,想多賺點補考費,多拿點獎金。

這種心態不但於事無補,還會限制自身發展。

如果能客觀的認識到自己考不及格是因為沒有複習,只要下次認真準備,結果往往就會不一樣了。


不妨,把注意力放在你能控制的事情上

04

親戚家的小孩正上初中,人不大,脾氣卻不小,經常和父母三言兩語就吵起來。

原本孩子學習成績還可以,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績一落千丈,兩代人的爭吵愈加頻繁。

父母覺得他這個年齡應該一門心思學習,什麼興趣愛好都是扯淡。

而他因為加入了校隊的足球社,每天放學就去踢足球,有時候都不回家吃飯,讓父母大傷腦筋。

都覺得自己有道理,都覺得對方不理解自己。

尤其是父母,愁得頭髮都白了。寒暑假週末是一定要給他請家教的。

即便如此,他的成績仍舊上不去。學習成了一件痛苦的事,足球成了他的全部。

父母成天唉聲嘆氣的,而他也不願意待在家裡。

後來有人給家長出主意:他想踢球你就讓他踢,但是前提是成績必須排名全校前二三十名(他以前的平均成績排名)。

只要他能達到,而且還有所提高,以後寒暑假週末時間全部自由支配。

從此父母很少管他,一個學期下來,他真的做到了學習翫耍兩不誤。

多少家長成天為孩子的成績憂心,如果能夠分清哪些是可以掌控的,哪些是無法改變的,用客觀的態度對待問題,只關注自己能夠控制的部分,那麼結果往往比預期要好。


05

同事新買的手機用了不到一週就被偷了,但是卻唸叨了幾個月。

幾千塊啊,能買啥啥啥啥啥。

但是有一種聰明人,不管是損失錢財,還是遭遇不幸,都能做到心平氣和,很少為過去的失誤煩惱。

斯多葛控制二分法可以讓我們面對小事從容不迫。面對大事,處變不驚。

因為,真正厲害的人,也只關注自己能夠控制的那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