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撩:牡丹含露真珠顆

今日主題:牡丹

據傳,牡丹本非中土花物,實從西域而來,然而一經引進,幾乎一夜之間植遍中土。“雲想衣裳花想容”,據說就因為楊貴妃太愛牡丹花之故,李白才應景做下此般詩句。現在想來,楊貴妃徜徉在牡丹花叢中的丰姿,跟那雍容華貴的牡丹花真有一比。

有一首自唐代流傳下來的無名氏詩詞,《菩薩蠻·牡丹含露真珠顆》,就為牡丹大唱讚歌。這首詞讀起來很有後來的“畫眉深淺入時無”的意味,但比朱慶餘的詩要調皮很多。

牡丹含露真珠顆,美人折向庭前過。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

檀郎故相惱,須道花枝好。一向發嬌嗔,碎(ruó)花打人。

郎君,你看這園中牡丹,它們妖豔欲滴,在你眼中看來,是妾身好看,還是牡丹花好看?

郎君“不識相”,一語惹“惱”了她,她隨手就用折下的花枝朝郎君打去。那個“挼”字,有“揉搓”的含義,既是美人對郎君的惱恨,又是對牡丹花嬌豔勝過她芳容的嫉妒,一揉一搓一打,那畫面真讓人忍俊不禁。

只要不是傻子,哪個男人敢在女人跟前說大實話?這種拿花朵和自家容貌比美的故事,正如後來的我們聽到的妻子問老公的問題一樣,給人一種傻得可愛的意味。“我和你老媽同時掉入河裡,你先救誰?”“我”可能先救你,也可能先救老孃,也可能反過來,也可能兩個都不管......

對撩:牡丹含露真珠顆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玩街西紫牡丹。

劉禹錫的《賞牡丹》一詩,讀來讓人眼前一亮,他筆下的牡丹不像花朵,倒像亂人心性的妖精;只是那妖精實在太過妖豔,讓人慾罷不能,原本想著不要看她,結果想著想著越想多看一眼。

庭前芍藥妖無格,

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妖:豔麗、嫵媚。

格:風格,風骨。牡丹別名“木芍藥”,芍藥為草本,又稱“沒骨牡丹”,故作者稱其“無格”。

芙蕖:即蓮花。

國色:原指姿容最美的女子,此處是說牡丹花色卓絕,豔麗高貴。

你看,一個“妖”字,好似揭穿了牡丹花的本質。牡丹花著實好看,但它的美總給人一種不踏實之感,這就好比一個窮小子娶了個大美人最老婆,放在家裡總讓人不放心一樣。可是,民間不知道有多少叫做“牡丹”的女子,她們濃眉大目,體態丰韻,嬌豔欲滴,人如其名,人如花姿,讓人想愛不敢愛,想恨恨不成。

對撩:牡丹含露真珠顆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相傳與白居易等人同時的唐人徐凝,就作有一首題名直接叫《牡丹》的詩作,可以說是他對牡丹的表白了。

何人不愛牡丹花,

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嬌萬態破朝霞。

世人誰不愛牡丹花?你看它們一旦開放,城中的美景彷彿被其獨佔!(我)懷疑那都是洛川女神的傑作啊,千嬌萬態如同燦爛的朝霞沸騰一般。

洛川神女,即“洛神”。曹植有《洛神賦》傳世;傳說伏羲之女,名宓(即伏)妃,溺洛水而亡,遂為洛水女神。作者此處借用曹植的文章,“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點破牡丹花之美,好比這美都是洛川女神一手造就,美得好比童話,堪比傳奇。

對撩:牡丹含露真珠顆

紅豔嫋煙疑欲語,素華映月只聞香。

語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蘇東坡在《吉祥寺賞牡丹》一詩中好像說破了這一點。一向以調皮著稱於世的東坡先生,竟在賞花過程中美美地皮了一把。今天這篇“撩文”,就以東坡先生這首詩作為結尾了。

人老簪花不自羞,

花應羞上老人頭。

醉歸扶路人應笑,

十里珠簾半上鉤。

老了老了,哎,老了又咋啦?人都年輕過,可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活到老去啊!“老來俏”活出的可是另一番風景啊!老是老了,可看到那嬌豔的牡丹花,還是忍不住要摘下一朵來別在頭上,別人愛笑話就笑吧,反正這沒什麼丟人現眼的。

這一幕讓我想起了走進大觀園的劉姥姥,那個鄉下的老村姑,進了大觀園讓人看笑話似的簪了一朵花兒在頭上,她不但不生氣,反倒樂得前仰後合,自己開了心不說,還給別人帶來了莫大的歡樂。從這個角度來說,劉姥姥並不是個窮人,她至少是個懂得快樂的鄉下人。這樣的老村姑不但不令人反感,反倒讓人敬愛。

蘇東坡先生在劉姥姥之前就曾玩過這麼一出,全然沒個太守的樣子。但這種“與民同樂”的太守,現在還能找到麼?三百六十行,做官最風光。做了官,生怕自己無法高高在上,豈肯惡作劇似的,喝了點貓尿就給自己頭上別一朵大牡丹花,東倒西歪讓路人當笑話看!一路聽到笑聲,然後踏著月色回去,這種人生境界,可真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嗚呼,要數調皮誰第一,東坡境界仍如謎。

歡迎來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