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亞馬遜的不是中國電商市場,而是亞馬遜自己

電商鼻祖、市值破萬億的亞馬遜,卻拿不下中國市場。

近日,亞馬遜中國正式發表聲明,為了尋求戰略轉型,將從今年7月18日起,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未來將只保留雲計算、Kindle和跨境貿易業務,消息一出,隨之而來的唏噓聲不絕於耳,而紛紛擾擾的“亞馬遜退出中國”也暫時告一段落。

截至4月21日收盤的時候,亞馬遜市值9160億美元,這大約相當於兩個阿里巴巴。但正是這家全球電商鼻祖、市值高峰期破萬億的亞馬遜,卻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最成熟的電商市場上折戟沉沙。

根據亞馬遜2018年的年報顯示,2018年亞馬遜全年電商業務創收2079億美元,同比增加近三成,但在中國,其市場份額卻從2008年的15.4%一路下跌至如今的0.6%,如此低的市場份額,對於亞馬遜來講,中國本土的電商業務與其說是一種業務,不如說是一個雞肋。

那麼這家堪稱電商行業代表的亞馬遜,為何“玩不轉”中國電商市場?到底什麼原因使亞馬遜黯然離開?

打敗亞馬遜的不是中國電商市場,而是亞馬遜自己

亞馬遜在中國市場的五大業務體系

我們都知道,亞馬遜中國是一家中國B2C電子商務網站,前身為卓越網,後來被亞馬遜公司收購後,成為其子公司。

從2004年併購卓越網算起,亞馬遜進入中國已有十五個年頭了。在這十五年中,亞馬遜對中國電商市場的耕耘不可謂不努力,不僅將全球開店、Kindle電子書店、海外購、Prime會員等與電商相關的業務陸續引入中國,還著力建設了優良的物流體系。

我們大致分析一下,亞馬遜在中國大致形成了五大大業務體系:

1、亞馬遜國內電商(自營電商和自營物流板塊)

2、亞馬遜海外購(進口跨境電商板塊)

3、Global selling亞馬遜全球開店(出口跨境電商板塊)

4、亞馬遜閱讀(Kindle電子書和閱覽器、紙質書板塊)

5、AWS亞馬遜(雲計算服務板塊)這五大塊業務體系。

在這五大業務體系中,除了前面國內電商和物流、海外購業務外,其他三塊業務在中國的發展還非常是穩健的,特別是亞馬遜“全球開店”業務在中國蓬勃發展,一直牢牢佔據出口跨境電商全行業第一。

但是,亞馬遜中國在國內B2C網絡零售市場卻不盡人意,根據《2018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數據,亞馬遜中國在國內B2C網絡零售市場份額為0.6%,幾乎已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說還不如天貓上的一個大賣家,因此,對於亞馬遜中國國內零售業務,可以說活這麼多年確實不容易。

為何亞馬遜在中國電商市場折戟沉沙?

對於電商巨頭亞馬遜來講,核心業務在中國市場折戟沉沙,太多的原因值得我們去做深度的思考。

1、亞馬遜中國不是不努力,而是對手太強大

亞馬遜中國的市場擴張速度卻遠不及眾多中國電商的快速崛起。到目前為止,天貓、京東、拼多多、唯品會、蘇寧易購、網易考拉和嚴選等幾百家大小電商平臺,已將中國電商B2C的“蛋糕”幾近瓜分殆盡,市場格局基本成型,亞馬遜很難在華“突出重圍”。

而且中國國電商的商業模式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熟,平臺電商模式、特賣電商模式、拼購電商模式、分銷電商模式、精品電商模式等,都被廣泛應用。而亞馬遜中國在後面這幾年的模式創新上,錯過了很多機會,流失了不少用戶,嚴重滯後於行業發展步伐。

2、“內憂”加“外患”

首先,比起淘寶和京東,亞馬遜對於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似乎一直不太上心。尤其是其過於簡單的頁面設計更是讓許多人詬病。“難用”、“很麻煩,每次到了付款環節總是要反覆確認好多遍。”、“頁面分類不夠細緻。”

而且亞馬遜也極少參與國內電商平臺發起的各種促銷活動。雖說亞馬遜曾對外表示自己追求的是產品價值而非靠打價格戰吸引用戶,但這招在中國顯然水土不服。

除此之外,除了市場需求,亞馬遜中國團隊受總部牽連甚多也是其中的一根導火索。畢竟,將完全西化的管理流程複製到中國企業身上,本來就行不通,更別提中國區負責人甚至都不能完全掌權,“內憂”加上“外患”,使這次的失利顯得順理成章。

打敗亞馬遜的不是中國電商市場,而是亞馬遜自己

打敗亞馬遜的或許只有亞馬遜自己

雖然外界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當我們從電商市場的角度來分析,導致亞馬遜電商業務退出中國的原因或許就是亞馬遜自己。

1、亞馬遜的本土化不夠徹底

我們要知道,亞馬遜本土的電商業務面對的是中國市場,但是,整個平臺的調性、運營方式都是非常不中國化的,最終讓它喪失了在中國市場發展的最美好的十年,所以亞馬遜電商業務在中國市場的退場成為一種必然。

2、亞馬遜總部對於亞馬遜中國超強的控制力最終讓它距離中國市場越來越遠

蘋果、可口可樂、肯德基等成功的案例告訴我們,想要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成功,必須進行運營、產品等各個方面的中國化,然而,亞馬遜並未真正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看到的是亞馬遜總部對於中國市場不斷強化的控制力,而不是交由中國本土團隊對亞馬遜進行本土化的改造。

這個從亞馬遜收購卓越網之後,進行所謂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就可以看出來,而改造的結果是卓越網不復存在,變成了另外一個亞馬遜,最終讓卓越網在被收購幾年之後便在中國電商市場銷聲匿跡。

3、亞馬遜並未真正讓它在美國市場上的優質基因“遺傳”到中國市場上

亞馬遜的一個核心價值觀是“永遠保持低價”,這讓亞馬遜在美國市場上風生水起,並且真正為亞馬遜贏得了諸多的忠實用戶。當亞馬遜的電商業務來到中國市場之後,我們看到的是亞馬遜的這一條核心價值觀變得蕩然無存。

在保持低價的執行層面上,亞馬遜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那就是為了低價而低價,並不會考慮真實的情況,當亞馬遜無法真正具備自身本來應該具備的優質基因的時候,它便早已不是那個亞馬遜,而是一個毫無內在靈魂的亞馬遜的軀殼而已。

當亞馬遜的電商業務在中國市場遭遇潰敗,其實並不是中國市場上有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的聯合夾擊,而是因為亞馬遜中國早已不是那個亞馬遜,真正打敗亞馬遜的或許只有亞馬遜自己。

打敗亞馬遜的不是中國電商市場,而是亞馬遜自己

​雖然亞馬遜自己也意識到問題所在,準備朝著轉型之路發展,但在日趨成熟和激烈的電商環境下,這位老牌歐美企業究竟能否克服這些本地化難題還能難說,或許亞馬遜會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雲市場,從而鞏固、發展其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