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開篇主角,對待兩兒子感情不一樣,劇情有點像《都挺好》

《左傳》開篇主角,對待兩兒子感情不一樣,劇情有點像《都挺好》

左傳的開篇的主角就是武姜,書裡對她的記載也是佔用了不小的篇幅。能夠載入史冊的古代女子大多是由於愛情的轟轟烈烈,但武姜的故事卻集中於對於兩個親生孩子的感情,偏愛與溺愛之間的感情舊歌,貫穿了她的一生。她與兩個兒子的故事情節與前段時間熱播的《都挺好》有點相似。

武姜與鄭武公結緣,兩人感情契合,恩愛有加,武姜一心一意的做好妻子的本分,只求為夫君綿延子嗣。婚後不久,武姜就剩下了她和鄭武公的第一個孩子,但自從武姜懷了這個皇子之後,身體時常感到不適,較宮裡平常的反應更是多有孕吐之症,這令第一次當人母的武姜十分反感,在這個孩子還沒出世的時候,武姜心中的不良情緒就在醞釀。

《左傳》開篇主角,對待兩兒子感情不一樣,劇情有點像《都挺好》

在孩子出世的當日,武姜躺在病榻上,大汗淋漓,汗水將床上的毯子浸溼,唇色發白,雙手顫抖,身邊服侍的丫鬟忙進忙出。時間越拖愈久,武姜的臉色也越來越難堪,渾身的力氣似乎都用來發抖和嘶吼,孩子的頭朝下,無法順產,武姜的心裡絕望極了,已然做好了生下孩子便一命嗚呼的準備,幸好產婆經驗老道,才將武姜從鬼門關裡救了出來。

不同於尋常的母親,武姜對這個孩子的出世沒有一絲的好感,甚至不願意去親暱他,孩子是逆著胎位生產下來的,於是武姜為這個孩子起名為寤生。每次看到寤生都會讓武姜想起那個痛不欲生的夜晚,彷彿天空都被自己疼痛的嘶吼劃開了一道縫隙一樣。對於武姜和寤生,那一晚其實就是一場噩夢般的存在。

《左傳》開篇主角,對待兩兒子感情不一樣,劇情有點像《都挺好》

就這樣,武姜便把希望寄託在自己的第二個孩子身上,雖然心有餘悸,怕再次經歷第一次分娩的痛苦,可喜的是,小兒子的出生異常順利,武姜歡欣鼓舞,抱著孩子在懷裡的時候,看著他嬌嫩的皮膚,憨態可掬,便把這個孩子視為幸運的象徵。

一人歡喜一人憂,常言道,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寤生從小便在母親的冷漠中度過,他甚至不理解母親對自己的態度,早早領悟了本不該屬於這個年紀的一切。這也造就了他自立自強的人生態度,事事親力親為,力求做到人中龍鳳,辦事出色漂亮,只希望在母親的眼裡能看到他的努力,在心裡為他留出哪怕一點點的位置。

《左傳》開篇主角,對待兩兒子感情不一樣,劇情有點像《都挺好》

隨著小兒子叔段的長大,乖巧可愛,古靈精怪,討得母親歡喜,更是視為手上珍寶一般,武姜事事都把叔段的利益考慮在前,再三勸讓寤生凡事多留餘地,為叔段爭取一切。寤生自幼看慣了這眼前的一切,雖然生在帝王之家,也是父皇的兒子,卻並不如表面上活的那麼精彩,自己猶如尋常百姓,未來的前途只能靠自己去爭取,自己的親生母親都不會幫自己,更何況是別人。一位翩翩少年的眉宇間從此總是多了一絲哀愁……

偏愛與溺愛之間,武姜漸漸矇蔽了自己的雙眼,甚至在鄭武公病重時,自古立長不立幼,萬萬不可壞了祖宗的規矩。武姜在鄭武公的病榻前多次勸諫,立小兒子叔段為太子,幾度都被鄭武公一口回絕,武姜心中大為不悅。公元744年,鄭武公病逝,寤生繼承皇位,即為鄭莊公,武姜到了這一刻,卻仍舊不死心,勢必要幫叔段奪回江山。

《左傳》開篇主角,對待兩兒子感情不一樣,劇情有點像《都挺好》

她仔細籌謀,決意要先為叔段申請封地,培養自己的勢力之後,養精蓄銳,待到一切成熟的時候,再重新奪回王位。武姜前去找寤生商議,希望他把制這塊封地交給叔段,讓他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武姜選中制這個地方自然心裡是有籌謀的,制就是當年虎牢關所在地,這裡地勢險要,形勢嚴峻,鄭武公耗費了不少兵力人馬才將這裡攻打下來,這裡是中原上最好的一塊封地,易守難攻。

鄭莊公聽聞母親的想法後,就料想到她的意圖,自己已經繼承父位,她卻仍舊一意孤行,心裡更加落寞傷心,但顧及母子情面,只能以地勢險要,兵馬相爭的風險來回絕她。武姜回去思量了一番,知道制這塊封地無望,便把目光投向了京城,又跑去找鄭莊公,莊公心軟,總不能再拒絕母親,便遂了武姜的心願,希望她能了結心結。

《左傳》開篇主角,對待兩兒子感情不一樣,劇情有點像《都挺好》

叔段在母親的庇佑下,養成了囂張跋扈的作風,獲得京城的封地之後,百姓都稱他為京城太叔。他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在母親的循循善誘之下,他組建自己的軍隊,操練軍馬,日日不歇,只為有朝一日劍指都城。可這一切都看在鄭莊公的眼裡,他的一舉一動了然於胸,鄭莊公的一位大臣子封看到京城那邊如火如荼的準備,心急如焚,早早向莊公勸諫,長此以往放縱叔段,必然招來禍事。

莊公心善,不想主動攻擊自己的弟弟和自己的母親,儘管群臣一再勸諫要主動制止,他卻終究狠不下這個心來。但叔段想造反的心早已傳開,坊間對叔段的評價也甚是不佳,莊公不得不在這個時機打垮自己的弟弟。他故意向母親走漏風聲,假意去洛邑朝拜,演了一出空城計。他自然知道自己離城的消息不脛而走,叔段必然會採取這個時機攻打都城。

《左傳》開篇主角,對待兩兒子感情不一樣,劇情有點像《都挺好》

果然不出所料,莊公早有準備,深入京城,百姓們本就對叔段心有怨念,知道叔段造反的意圖之後,更是主動打開城門,迎接莊公的兵馬,此時的叔段騎虎難下,進退兩難,最終逃離到共城,客死他鄉。

武姜聽到小兒陣亡的消息後,淚水止不住的湧出,一瞬間的骨肉分離讓她看透了這些年自己心中的執念。本可以享受天倫之樂的年華,卻由於自己的一意孤行落得如此下場。莊公兩行熱淚,心痛不已,把叔段和母親造反的證據擺在她的面前,一字一句的說道,不到黃泉,決不相見!隨後揚長而去,莊公說出這幾個字的時候,心如刀絞。

《左傳》開篇主角,對待兩兒子感情不一樣,劇情有點像《都挺好》

武姜望向莊公遠去的背影,放下了這些年來的怨恨,只能日日與眼前的禁宮為伴。直到莊公的一位臣子穎考叔,知道莊公心善,早已對當日所言後悔不已,卻礙於帝王之言,便自己做局,將莊公對母親的孝心重新喚起,又為莊公獻上了計策,幫助莊公挖出一條隧道,深入泉水,巧妙的與母親相見,達成目的,卻又不失顏面。兩人重逢的畫面,彷彿劃開了一個世紀的哀愁。

武姜的內心一直都在接受良心的拷問,自己的溺愛卻需要用一生來償還。有些錯事木已成舟,唯有珍惜眼前人。她的孩子一生都在呵護她,都在用愛來包容她,也許是用錯了愛的方式,莊公如此,叔段如此,她回首這一生,怪自己的怨念,怪自己的執迷不悟,只是當時已惘然。如果重來,待到爛漫時,她會親暱的牽著兩個孩子的手,陪他們一起成長,坐看江山,告慰自己的夫君,享受天倫之樂。

《左傳》開篇主角,對待兩兒子感情不一樣,劇情有點像《都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