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小縣因何得來康熙御賜半朝鑾駕?

大清康熙年間,洋縣大江壩現磨子橋鎮張趙村人李兆庭行商出門在外過州過府。這一夜落腳住店,至半夜時分,咋聽外面吵吵鬧鬧,起身一瞅,月朗星稀,只見店主和他的兩個夥計和一位客人撕扯在一起。李兆庭久經江湖閱人無數,看這位客人英氣逼人儀態從容,雖是被人撕扯倒也波瀾不驚,不由自主地對客人有了好感,遂上前勸架。店主和夥計看驚動了其他客人也不敢放肆,丟下客人氣呼呼地眼睛直啾著。

偏僻小縣因何得來康熙御賜半朝鑾駕?

李兆庭招呼店主和客人到他房中落座,詳詢之下得知,原來這位客人自京城而來,在這店裡已經住了些時日,店裡每天好吃好喝地伺候,可就是不見客人付過分文。幾番催討,客人只說與僕從失散,待僕從找到他自然替他結賬。這不又等了天,仍然不見有人來尋,小本生意經不起賒欠,所以動了肝火。原想要得來還則罷了,要不來錢就豁出去把客人性命今晚了結了。李兆庭聽罷說:我原以為你們有什麼大過節,現在聽來不過銀兩區區小事,這位客人所欠銀兩一概算我賬上,我來支付。他要住你就讓他繼續住下,他要走你也不要為難他讓他離去,一切有我擔待。店主只為求財並不想殺人害命,只是被迫無奈起了殺心,看銀子有了著落,自然眉開眼笑不再糾纏,告辭出去。

偏僻小縣因何得來康熙御賜半朝鑾駕?

這一番鬧騰,李兆庭與客人都睡意全無,李兆庭讓店家燙了壺酒又弄了幾個菜送進房內,兩個人索性來了個把酒談心挑燈夜話。客人說他是京城人士姓黃來山西遊玩中途與僕從失散羈旅在此。李兆庭也把自己的住家地址名姓告訴對方。酒酣耳熱兩人呼兄喊弟情深意長……李兆庭次日離店也幫著客人一起結清欠銀,又在櫃上留下銀錢供客人住店開支。客人再三稱謝依依惜別而去。

偏僻小縣因何得來康熙御賜半朝鑾駕?

李兆庭在外營生多年,終不能發達至大富大貴衣錦還鄉,早些年手頭方便時給家裡寄些許銀錢,後來上了年紀生意淡賬也是自顧不暇。一恍多年過去,時至清明節快要來臨,看他人忙碌準備給先人上墳亦生了思鄉之情遂顧不上面皮啟程回家。風餐露宿一路備嘗好艱辛這些不須多表。

偏僻小縣因何得來康熙御賜半朝鑾駕?

回到洋縣老家物是人非感慨萬千,人多有不識,房田屋舍也多有變化,依稀記得但又不敢十分肯定,回家來卻如無頭蒼蠅四處亂竄找不到自家門庭。與村裡年長者攀談報上自己名姓家裡都有何人,這些人如見鬼魅驚恐萬狀。許久才有人斗膽上前言道:你的名姓這些年常有人傳說,只是你這麼多年不見音訊,只道你已不在人世。不料今天卻突然回來了著實嚇人一跳。說完遂殷勤地將李兆庭引領回家。

偏僻小縣因何得來康熙御賜半朝鑾駕?

李兆庭站在自家門口卻愣在那裡邁不開步,這是怎麼回事?離家時僅有幾間破房勉強可以棲身而眼前高屋大院華麗堂皇,門口還有僕役灑掃看門護院。李兆庭與老妻兒女相認,皆大歡喜。一番交談,心中疑惑也煙消雲散。原來就在他遇到姓黃的客人不久打京城來人通過地方官府打聽到家裡,說是受李兆庭在外結交下的兄弟當今聖上康熙差遣特來報恩,不但賜下銀兩土地還令洋縣衙門給他家修下新房共三進宅院。康熙皇上心思縝密,怕李兆庭毫無背景突然新貴受人欺負還同時賜下半朝鑾駕以給其扎勢。如今鸞架就供奉堂屋之上。

偏僻小縣因何得來康熙御賜半朝鑾駕?

李兆庭百感交集,沒有料到當年自己的一個舉動竟然換來這麼大一場富貴。冷靜下來,李兆庭自忖:俗話說,無端而富,招災之始。與其等災禍來時悔恨交加,不如散財消災做些功德。就與家人商議拿出些銀錢在今天漢江舊大橋西頭附近修了一處渡口,李兆庭感念康熙皇上賜下宅第自己住了新房就給渡口起名新房渡。他又請來工匠打造了一艘大船放入漢江河中免費渡人過河。這一舉措免去人們脫鞋趟水泅渡之苦,方便了兩岸人來往交流,備受稱讚。

偏僻小縣因何得來康熙御賜半朝鑾駕?

半幅鸞駕放在家中也令李兆庭心神不寧,暗想自己非官非宦,家裡卻放著這麼一個寶物太過招搖,稍有不慎若有損壞,便是遭踐聖物恐有禍殃臨門。於是親自去拜訪縣官老爺說明來意:想把這半朝鑾駕送給縣衙,一來為了更好地提供保護,二來也給縣老爺增加威儀對付不法之徒。這樣一來也算物盡其用不負聖心。縣老爺聽完甚覺有理,就查下黃道吉日大排儀仗十分隆重地將半朝鑾駕接到縣衙大堂供奉起來,朝夕各一次焚香膜拜。有好事奸惡之人以此事告到京城,上面著人來查,瞭解清楚情況後秉報康熙皇上。康熙皇上頒下聖旨同意鑾駕由縣衙代為保管。終清一朝本來南鄭縣是漢中府首縣,洋縣卻因得了康熙皇上半朝鑾駕高了其它各縣半頭,也是史所僅有。

偏僻小縣因何得來康熙御賜半朝鑾駕?

洋縣知縣和李兆庭一家原先認為將聖物私相授受這下要大禍臨頭惶惶不可終日,不料等來雲開日出,更加感謝皇恩浩蕩,於是又在漢江河邊選址為康熙皇上修下生祠。因康熙皇上民間多稱之為康熙王,洋縣老話康熙王戴草帽——嚇壞老百姓即是佐證。時間一久因此處生祠供奉康熙王聖像,所以人們就稱此地為王爺廟流傳至今。

偏僻小縣因何得來康熙御賜半朝鑾駕?

至於後來塑像改了平水王爺楊從儀,那則屬於另外一個故事,且聽老串下回為您分解!

這真是:漢江河水流滔滔,不見渡口只見橋。仗義疏財李兆庭,賢名千古品德高。

口述人:武明娃 ,洋縣白何村村民,聯絡:白星凡,撰寫:串劍博

原創作品,歡迎轉發,註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