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丨接受書香文化薰陶 感受陽光司法溫暖

最美人間四月天

正是讀書好時節

伴隨著和煦的春風

沐浴著溫暖的陽光

世界讀書日 書中更新穎

今天是4月23日

我們在東城花園小學舉辦了

“經典詠流傳 悅讀伴成長”

“4.23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

接受書香文化薰陶

感受陽光知識溫暖

讓孩子們度過了一個

特別有意義的讀書日

世界读书日丨接受书香文化熏陶 感受阳光司法温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中華民族自古崇尚讀書,耕讀傳家、詩書繼世的思想源遠流長。

世界读书日丨接受书香文化熏陶 感受阳光司法温暖

法律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規範

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完善

大家作為公平與正義的守護者

始終都在堅持讀書學習

提升素養,緊跟時代步伐

法律書其實也平易近人

多讀書

法律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非下苦功夫不能學好。蘇軾曾言:「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其大意是說,自己雖然讀了很多書,但沒有研讀律法,所以無法幫助皇帝成為堯、舜一樣的聖人。

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法學是經世濟民之學。多讀法律書,可以啟迪我們的智慧,訓練我們的邏輯思維、法律思維,幫助我們以法律的眼光觀察社會現象、思考社會問題、協調社會關係、解決社會矛盾。

讀好書

但是什麼是好書,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法學領域來說,好書並不是完全沒有評價標準的。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和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法律圖書汗牛充棟,但書籍的質量卻良莠不齊。古人云「開卷有益」,但在信息如此豐富而每個人的時間又較為有限的情況下,必須要有所選擇,有所讀有所不讀。

就法學領域來說,好書並不是完全沒有評價標準的。那些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被反覆傳閱和推薦的著述,通常都是好書和經典。

善讀書

還如蘇軾所說,「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好書不少,但大家卻普遍面臨篩選難題。而且,每個人的時間有限,要仔細研讀每一本書,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需要對不同的書籍予以區分,再進行淺讀或深讀。有的書只可「鳥瞰」,以不求甚解的態度來閱讀;有的書則需要以「會通」精研的方式進行閱讀。就法律領域而言,研習法律要對基礎知識認真閱讀領略,對於研究性的著作則要有選擇地去讀,尤其是要帶著問題去讀。

用好書

對法律人來說,用好書至關重要。沈家本說,法律人「以至公至允之法律,而運以至精至密之心思,則法安有不善者」。簡略抽象的法律條文背後必然對應著鮮活的社會生活故事。執法者和司法者必須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能夠洞悉人情世故,準確瞭解社會生活,把法律準確運用到紛繁複雜的具體案件中,切不可機械執法。機械用法,實際上就是脫離社會現實語境而「盡信書」,成了本本主義或法條主義的「書蟲」,如此執法用法必然有誤。對學者而言,同樣如此。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並不是說讀書不重要,而是像魯迅先生所說的,讀書應當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能讀死書,否則就成了書奴、書呆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法學學者既要注重理論研究,又不可囿於書齋、關閉在象牙塔中,而應當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密切關注我國的法治建設實踐。不可「削中國實踐之足,適外國理論之履」。法學家需要守經,即堅守法治理念,守護法治精神,維護社會正義。同時,我們還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切不可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學問。

——王利明

恰逢4月22日是世界法律日,23日是世界讀書日。當世界法律日遇上世界讀書日。

小咚在這裡推薦5本法律書籍,對大家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益處多多。仔細閱讀,反覆推敲,相信你會有所收穫。

世界读书日丨接受书香文化熏陶 感受阳光司法温暖

1.

《盲人奧裡翁—龔祥瑞自傳》 龔祥瑞/著

一代法學名師波瀾壯闊的人生體驗,看20世紀中國法、政、學界風雲變幻。

龔祥瑞先生的這本自傳記錄了一位中國法學先驅的篳路藍縷、坎坷前行的人生體驗,也記錄了橫跨兩個時代中國法、政、學界的風雲變幻,希冀可以激勵法學後輩以“追日”之精神求真與奮鬥。

世界读书日丨接受书香文化熏陶 感受阳光司法温暖

2.

《掃起落葉好過冬》林達/著

本書分成五輯:第一輯是美國的歷史故事;第二輯是有關法制國家立法規則的故事;第三輯是就一些具體的案例來講述有關司法過程的故事;第四輯主要通過修道士、苦修院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故事訴說“不寬容”的惡果;第五輯是作者關於讀書和見聞的隨想。五輯文章的故事性都很強,不僅情節跌宕起伏,內涵亦復深厚,讀者於輕鬆的閱讀中不難感覺到思想的力量。

世界读书日丨接受书香文化熏陶 感受阳光司法温暖

3.

《法律人的思維方式》陳瑞華/著

本書是一部學術演講稿,記載了作者十年來在全國各地所做講座的精華:既有為初涉法律之門人士準備的法律入門知識,為法律實務人士準備的職業技能訓練,也有為法學研究人員準備的前沿問題研究。這些演講從不同角度涉及了“法律人的思維方式”問題。我們相信,對於初入法律之門的學生、從事法律實務的人士以及站在法律理論最前沿的研究人員,都需要對一些法律理念進行深刻的理解,對法律實施問題加以深入的反思,對法學研究的前沿課題進行總體的把握。

世界读书日丨接受书香文化熏陶 感受阳光司法温暖

4.

《殺死一隻知更鳥》哈珀·李/著

本書獲1960年普利策獎。三十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南部的一個小鎮,三個天真孩子的生活因為兩樁冤案而改變。贏弱而失語的人、固守太多偏見的無知的人,還有恪守原則的善良的律師父親,迫使他們艱難地去理解成人世界裡的偏見和冷漠,去理解真相所包含的危機和無奈,同時試著去理解,壞人的內心也可能無辜。

世界读书日丨接受书香文化熏陶 感受阳光司法温暖

5.

《洞穴奇案》薩伯/著

五名洞穴探險人受困山洞,水盡糧絕;為了生存,大家約定抽籤吃掉一人,犧牲一個以救活其餘四人。威特摩爾是這一方案的提議人,不過抽籤前又收回了意見,其它四人卻執意堅持,結果恰好是威特摩爾被抽中。獲救後,這四人以殺人罪被起訴……這是美國法理學大家富勒1949年提出的假想公案,富勒還進一步虛構了五位大法官對此案的判決書。這一公案後來成了西方法學院學生的必讀文本。1998年,法學家薩伯延續了富勒的遊戲,假設五十年後這個案子有機會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針對這個案子各自寫出了的判決意見……本書兼收了富勒和薩伯兩人共十四個觀點,藉以形象地反映了20世紀各個流派的法哲學思想。

END

法學其實並不難,認真細讀你會發現,

法學原來平易近人。

一個人的氣質裡,藏著他讀過的書,

以及走過的路,

世界讀書日,約你一起悅讀。

END

世界读书日丨接受书香文化熏陶 感受阳光司法温暖
世界读书日丨接受书香文化熏陶 感受阳光司法温暖

下方留言告訴小咚:

你想了解的法律常識;

飯店不給開發票怎麼辦?

有瑕疵的打折商品可以退換嗎?

你學法維權的經歷;

你喜歡的法律書籍等等

小咚將從中挑選出精彩留言

贈送出與法律相關的書籍

活動結束時間:即日起至4月23日

領取方式:自取或郵寄

(自取還可領取粉絲感恩禮品一份哦)

最終的獲獎名單請留意小咚公佈~

(素材來源:中國法學雜誌社、廣州眾合)

歷史精彩文章

● 1、新規出臺!手續簡化,已故親人的存款查詢無需公證● 2、普法宣傳|增強憲法意識,抵制毒品侵蝕● 3、讀書學法才是硬道理!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啟示● 4、【宣傳普法】國家安全,你我同行

● 5、【重磅】全文!中共中央印發了修訂後的《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 6、法治熱點需知道 |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人人都是“守護神”● 7、精彩回顧 | 研討法律服務新藍海,探究創新發展新機遇!● 8、掃黑除惡為何要給這四個詞“官方解釋”?● 9、輿論“跑題”洗清小偷砍人罪名?● 10、駕百萬豪車回鄉祭祖,卻被大火燒燬!保險公司賠不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