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國內股權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李超:国内股权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彭海燕 2018年以來,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主線之一是減負債。針對此問題,國家更加註重發展權益市場,以增權益來去槓桿,化解民企困境。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認為,去槓桿的重點是先穩住槓桿,隨後在權益市場尋求突破,逐漸降低槓桿率。發展權益市場,重在基礎制度的建設,隨著未來中國資本市場制度的完善,國內股權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新供給價值重估理論是指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通過疏通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展科技週期,通過改革開放克服中美貿易摩擦的外部壓力,有效地使得勞動力、資本、科技、組織形式等生產要素變革,提高經濟潛在增速或緩解其下行。

李超指出,2018年的降低企業負債是主要的操作路徑,供給側改革先破後立的總體佈局就是破除無效供給,在企業減負債的過程中市場自發會出清。

在減負債的政策下,金融機構收緊信貸,民營企業融資首先受到減負債影響。2018年小微企業銀行渠道融資額增速對比上年同期明顯下降,信用利差大幅上升,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嚴重。

再疊加經濟下行,股市下跌,民企融資風險上升,2018年民企債券違約數增加,股票質押平倉風險也大量增加。

針對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時,2018年11月民企座談會上指出要拓寬民企融資渠道,刺激金融機構對民企放貸,幫助民企紓困,拉開民企加槓桿序幕。

李超認為,在融資途徑上,國家注重發展權益市場,將以科創板為推手,增大企業權益,降低資產負債率,隨著權益市場的改善,預計民企的股權質押等融資風險自然會有所下降。

理論上,經濟危機、戰爭、適度通脹等事件可能有助於高槓杆的去化,完成槓桿的部門間轉移或跨國轉移,消滅原有的債務關係,稀釋原有的高負債。但這類事件的出發點並不一定是化解高槓杆,而且往往帶來負面影響。

“通過發展權益市場,做大經濟體各部門的權益端,儘管見效相對較慢,但副作用較小,是化解當前高槓杆問題的較好路徑。”李超說

李超表示,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至關重要,去槓桿可能導致經濟增速快速下行,會導致槓桿率公式分母變小,槓桿率進一步上升。而發展權益市場,重在創建基礎制度,不能創造人為國家牛市;最終目的在於使得企業可以有效從股權市場融資,並不斷做大所有者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